-
好孩子
左手理念,右手方法; 没有命定的天才,只有教出来的人才 。 “三分天注定”,强调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为后天发挥教育的功用提供了平台和基础,每个孩子的个性必须得到尊重。 “七分在教育”,说明教育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教育可以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家长把握好这七分,教育就大有作为。 本书从脑神经发育规律角度出发,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解答和建议。台湾著名教育家、实验心理学博士洪兰教授将帮助你分析孩子的大脑与性格、才能、心智发展的关系。针对孩子成长阶段出现的问题,作出专业解读,颠覆传统教育迷思,走出家教误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倾情推荐并担当主编。海峡两岸两大教育专家强强联手,让家长轻松掌握家教好方法,懂孩子的脑,更懂孩子的心。 -
个性化养育
本书作者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及小学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从教育者和母亲两个角度,以自身丰富的经验告诉父母们,如何保护孩子的个性,以及在孩子的教育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作者自己的孩子壮壮,天资平平、在以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中国教育体系中不被看好。但是作者以母亲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智慧,无条件地接纳和支持孩子,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天性。在母亲不动声色又苦心孤诣的培养下,儿子成长为热情开朗、兴趣广泛、内心强大、善于思考又长于表达的人,最终留学美国,拥有了成功、自信的人生。可见,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个性化养育才是立足于未来的养育方式,妈妈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不同。作者在书中从壮壮幼儿期开始,讲述自己的养育经历,并结合从教经验,为父母们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养育忠告,是非常难得的一部教育实践指导书。 -
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教育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父母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参与孩子的成长?如何处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中国教育报记者张贵勇的《让教育回归美好生活》为我们做了很好的解答。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片段,从原生态的教育场景出发,引导我们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与孩子一起享受美好生活。 这种不着痕迹、其乐融融的教育,正是每个孩子喜欢的,也是每个父母应追求的。因为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且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当父母细心陪伴孩子,最美的教育也就一点点地铺展开来。 -
父母这么做,就是在毁掉孩子
用实际行为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与孩子做“隐性交易” 借着教育孩子发泄情绪 把孩子当宠物养 教育理念简单化、绝对化 只看到孩子的成绩和外在表现 把“负面刺激”当激励 先天养育环境就存在问题 父母们,警惕您的行为对孩子造成长久伤害! 因为无知,爱孩子成了害孩子,或因为自己没有受过良好的养育,带着原生家庭的创伤,家长往往会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甚至给孩子一生带来不利影响的举动,而且还没有觉察。 积极心理治疗专家曲韵老师,以近十年专业个体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为基础,帮家长总结出可能“毁掉孩子”的近50种举动,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举动可能对孩子造成的长久伤害,以及我们家长会这么做的深层心理原因,再给出针对性的改善方案。有反思,有警醒,有分析,有指导,有行动,对家长来说,这是一本极其实用又有深度的家庭养育与亲子关系指南。 -
做懂孩子的父母
本书收入了于丹、李子勋、叶曼、金韵蓉、张颐武、王元五、程凯、舒乙、宋少卫、杨凤池等10位著名文化学者、国学大师、中医和心理专家的亲子访谈。内容主要针对中国家庭亲子交流现状,以及目前家庭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在亲子伦理、早教、亲子沟通、家长角色等方面作深入浅出的解析与指导,为广大父母提供科学的家教理论与实践操作指导,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名人推荐 孩子有时在家长的强制下能学到很多技能,却失去了判断力和自主选择的快乐。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丹 父母不要把经验过分强加给孩子,孩子生活在未来社会,不是过去。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 著名心理专家 李子勋 小孩子不懂道理,但听得懂故事,用故事教孩子怎么待人处事。 ——国学大师 叶曼 孩子说谎的背后,都有一个求救的动机。 ——心理专家 金韵蓉 富二代更应该从父辈传承他们的奋斗精神。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颐武 母亲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健康。 ——现代民间著名教育家 王凤仪先生的曾孙女 王元五 家庭和谐,五脏六腑就和谐,孩子就会性格平和、身体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副教授 程凯 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子女做出表率。 ——老舍之子 舒乙 孩子厌学的罪魁祸首是家庭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 宋少卫 别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凤池 -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从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就可以知道,其实作者是强调有7个习惯,是你一定要养成的基本态度,你才能够做好。 ——蔡康永 本书是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后,柯维在世界范围影响深远的著作。柯维思想的核心精髓在家庭关系中的集中运用。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不同、各具特色的家庭生活,与家人的关系,既亲密又复杂,但因每个人的独特性,很难找到共同、实用的技巧能帮助所有人处理好所有的人际问题。本书则通过广为人知的原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方式,让其认真观察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找到因应的方式,从而建立美满的家庭和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