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程序员如何练就领导力
内容简介:
在今日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新兴的互联网和软件公司中,有越来越多的技术达人凭借在技术上的优异表现而被晋升为技术团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然而,从技术到管理——从单枪匹马的个人贡献者到一呼百应的技术团队领导者——注定是“惊险的一跃”。对于刚走上技术团队管理岗位的技术专家,你一定遇到过和本书作者当年一样的各种困惑和不适“症状”:
——我能处理好人“机”关系,但是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如何让我的新团队接纳我作为领导,以及接纳我所描绘的愿景?
——如何让团队愿意主动跟随我,而不是被动地去遵照执行?
——如何建立和团队之间的亲和与信任?
——为何团队绩效总是提升不了,恨不得自己把所有事都干了……
——为何团队总是不遵照我这个技术专家的意见行动?
……
诸多困惑,不一而足。
本书将帮助你有效地克服在这个转变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挑战,在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以及打造出一支高绩效的技术团队的道路上,迈出从0到1这坚实的一步。
本书作者以亲身经历和高绩效团队教练的经验,为技术人员转型领导者提供了模式化学习的快速成长之道。
本书尤其适合互联网公司、高科技公司的技术经理、技术团队管理者,以及希望快速成长为团队领导的程序员、工程师等技术人士学习和阅读。
-
个体崛起
互联网时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发生着巨变,个体经济将开始大放异彩,未来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不再是企业,而是个体。 在这种变化中,如何围绕核心竞争力来构建商业模式,在市场上取得独特地位?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本书围绕经济战略布局、个体发展规划的生存模式予以分析与梳理,同时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脉紧密联系在一起,充满正能量,旨在给读者以反思与启示。
-
注意力商人
電子郵件,免費!照片分享,無上限!
你是否想過,隨手可得的免費內容、便利的免費服務,到底都是誰在付費?
如果商品免費,那你就不是消費者,而是商品!
你我可能都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賣給了注意力商人!
「『媒體轉型、網路演化與資訊浪潮」此一主題最具洞見的作者。』──黃哲斌(資深媒體人)
「這是少有的關注產業發展的傳播史,對現在或未來的『注意力產業』」中人來說,不可不讀。」──游梓翔(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 爬梳兩百年來從報紙、海報、廣播、電視、網路崛起的商戰歷史。
※ 拆解創造吸引╳培養聚眾╳收割轉賣的注意力變現商業模式。
※ 注意力商人如何因時代變化、工具改變轉進新的獲利結構。
※ 人們如何看明白商業的操弄邏輯與交易條件,提升自己的注意力意識。
作者吳修銘(Tim Wu)是新生代網路與媒體思想家,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顧問,擅長結合政治、經濟、社會的視角,深入剖析科技對文化與生活的衝擊,他提出「網路中立性」(Net Neutrality)的創見,出版為《誰控制了總開關》一書,是網路與傳播界的重要概念。《科學人》雜誌評選他爲2006年五十大風雲人物、名列2007年哈佛大學最有影響力的百大畢業生。
這本書,吳修銘把焦點放在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更切身的注意力交易,注意力商人的崛起,對社會造成了哪些改變。
◎誰是注意力商人?
從過去到現在,參與媒體、廣告、行銷、節目、到今日投入網路、社群的人,都是注意力商人的一員。時代、行業或許有別,但是他們的專業都是設法創造能夠吸引更多目光的內容,不論是聳動的標題或是免費的影音,抓住我們的注意力後,再把我們轉賣給其他業主,變現獲利。
◎注意力人人都有,什麼時候成了產業?
吳修銘梳理近200年的媒體發展,告訴你第一份依賴廣告收益的報紙誕生時,注意力產業就成形了。書中用四個屏幕把從報紙到手機的發展分成四個階段,生動的故事分析從海報、報紙到今日手機、社群,不同時代、如何用不同方式來吸引眾人。若你就是注意力商人,該如何進一步思考新的商業模式。
◎為什麼需要了解注意力產業?
注意力影響我們的意識、決定我們的消費、型塑我們的生活型態。我們多數人是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動接收資訊,只會在被注意到的訊息中做選擇,讓商業分分秒秒剝削我們的注意力。五花八門的注意力產業競相爭取我們清醒時刻的注意力,雖然我們可能換得娛樂與便利,但是卻也讓注意力商人高度介入我們的生活。
資訊爆炸,注意力愈來愈稀缺,是眾相爭奪的新貨幣。
注意力商人不會消失,只會不斷推陳出新。
認清注意力商人的手法,知道自己何時正在被影響、被出賣,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常識。
-
惡血
--新創神話!?揭露3000億獨創醫療科技的超完美騙局--
她被譽為女版賈伯斯、《富比世》全球最年輕的創業女富豪,
如何用「一滴血」顛覆血液檢測、翻轉醫療產業?
一項即將改變你我健康的醫療檢測新科技,
而它的技術來自--謊言!
◎即將改編成電影,由奧斯卡影后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主演
◎榮登《紐約時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榜
◎美國Amazon當月最佳書籍,超過800名讀者高度評價5顆星
◎已售出多國版權,讀者熱烈期待(德、荷、意、日、英、韓等多國)
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因為一場暑期實習(檢驗SARS病人檢體),
開啟了她對於疾病檢測新科技的想望,企圖打造「改變世界」的生技新創。
因此,19歲時她決定從史丹佛大學輟學,用一份26頁的文件開始了日後高達九十億美元的「創新」:
一滴血就能做二百多種檢測,從常見的血糖檢驗到癌症篩檢,費用還只要傳統檢測的十分之一!
短短十年,她成為矽谷第一個身價數十億美元的女性科技創業家,
《富比世》全美四百大富豪、《時代》(Time)雜誌更封她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之一。
●美國前國務卿、國會議員、軍方高層、矽谷創投傳奇人物、甲骨文公司創辦人、
全美最大連鎖藥局及各大媒體,如何聯手將這隻「獨角獸」推向世界舞台?
所有成功故事的關鍵字都已備齊:史丹佛休學、改變世界、女版賈伯斯、
顛覆醫療產業、矽谷第一位從無到有的女性創業家……。
藉此吸引了--投資馬斯克(Elon Musk)SpaceX的德豐傑投資(DFJ)、
傳奇創投家唐納‧盧卡斯(Donald L. Lucas)、甲骨文公司的共同創始人賴瑞‧艾利森(Larry Ellison)、
美國前國務卿喬治‧舒茲(George Shultz)及亨利‧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柯林頓政府及川普政府的兩位國防部長威廉‧裴瑞(William Perry)和詹姆士‧馬提斯(James Mattis),
還有媒體大亨魯伯特‧梅鐸(Rupert Murdoch,他同時是《華爾街日報》大老闆)……
黃金陣容的董事會成員,等於給Theranos 蓋上正字標記,吸引無數知名人物投資,
讓Theranos一舉成為矽谷最有價值的新創公司之一。
●一個爆料、一封匿名檢舉信!如何讓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華爾街日報》記者,
在六個月內使高達90億美元的生技獨角獸極速崩解?
這項劃時代的醫療技術,由一封內部匿名檢舉信開始瓦解。
而這個寄件人,正是董事會裡喬治‧舒茲的孫子--泰勒‧舒茲(Tyler Shultz)。
即使受到告訴要脅、不知名人士跟蹤,作者約翰‧凱瑞魯仍是花了三年多時間,
深入訪談超過一百五十人(其中有六十幾位是Theranos前員工),極力促成報導上線、完成此書出版。
更讓《書單雜誌》(Booklist)書評盛讚:「他費盡心思投入於揭發霍姆斯的犯罪,確確實實有拯救生命的價值!」
而有如電影情節的Theranos真實故事,是改變世界還是走向毀滅?目前仍未結束……
-
没有思想的世界
【内容简介】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年度影响力著作。挑战硅谷垄断力量,强力反击数字乌托邦。从黑客的嬉皮士起源,到技术巨头的垄断野心,这场控制与反控制的决战,关乎每个人的隐私与利益。
如果思想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
这是一本深入讨论思想,并且很可能引发争论的作品。富兰克林·福尔用亲身经历,演绎了今天的数据革命如何威胁新思想的诞生与创造性的表达。福尔指出,在三大垄断企业——亚马逊、谷歌和脸书——的控制下,我们距离富有活力的智识生活已然遥远。这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操控,导致我们都快忘记了科技企业原本的核心职责:创造思想。
福尔以20世纪中期美国的方便食品革命为例,以廉价“美味”危害国民健康与农业结构为案例,说明消费模式恶化,给社会造成的巨大伤害。与此同时,福尔指出,当前的人类文化,正遭遇相同的变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自以为进入了写作和思想的新时代。写作不再冗长啰嗦,不再一本正经。写作者却对推动时代变化的科技产品,以及这些产品背后的深沉威胁一无所知。
谈起人类文化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大众往往轻而易举地就把责任推到网络和技术冲击上,福尔批评了这种简单化的想法。他严谨地分析了这种变化背后的经济原因,深入考察了未来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可能。福尔认为,亚马逊、谷歌和脸书正有意地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内容。与此行为结伴相随,这些商业巨头推动新科技发展的动机,就是不断制造迎合消费者口味的电子产品捞取利润。知识分子、社会科学研究者、文学创作者都成了这种以追逐利益为核心的激进科技变革的标靶。在快节奏的产品更新换代中,真正有趣的、富有生命力的思考和表达隐藏起来。问题在于,思想到底是会消失在科技和网络中,还是仅仅在科技和网络里避险?
----------------------
【赞誉推介】
富兰克林·福尔要求我们拔掉电源插头然后思考——他要求我们承认并挑战硅谷的垄断力量。在社交媒体迫切需要新的道德规范之际,《没有思想的世界》是对数字乌托邦的强力反击。
——史蒂夫·科尔(Steve Coll)
著名记者,1990年、2005年普利策奖得主
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得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科技寡头正在摧毁创造力和思想——富兰克林·福尔对这个事实的揭露与分析不是出于玩世不恭,而是建立在对人类无知与人性的深刻认知上。《没有思想的世界》明确告诉所有人,利用消费贪食利润的科技寡头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霍华德·雅各布森(Howard Jacobson)
著名小说家、电台主持人
以喜剧小说《芬克勒问题》摘得2010年布克文学奖
《没有思想的世界》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也是一本阅读节奏非常好的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敞开心扉,从《没有思想的世界》里汲取福尔的真知灼见。
——休·休伊特(Hugh Hewitt)
红遍北美的脱口秀主持人,尼克松基金会总裁
查普曼大学法学院教授
福尔不仅仅要对人类未来进行考察和预警,也无时无刻不在关照着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没有思想的世界》字里行间充满引人入胜的生命活力,每一次翻页都令人酣畅淋漓。
——吴修铭(Tim Wu)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传媒技术专家
曾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高级顾问、国家经济委员会成员
事实证明,硅谷的巨头并没有把我们带入和平与自由的乌托邦。相反,正如福尔所说,通过垄断化的分配模式,科技巨头已经系统性地将书面文字货币化和低俗化。
——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
畅销书《优秀的绵羊》作者,美式精英教育批评人士
2012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得主
2013年希特人文奖得主
《没有思想的世界》讲述了科技领域最具实权的决策者——少数几个人——如何通过在科技公司做出的决定,控制70亿科技消费者的生活。福尔认为,这些决定正在威胁我们的人性、价值观以及应对复杂事务的能力。对在电商平台上购物、在移动设备上刷屏、或喜欢挪动手指来浏览新闻的人而言,这本书不可或缺。
——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
TED大会主讲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
行为上瘾与社会心理学专家
----------------------
【本书话题】
1.跨国科技公司的垄断趋势,会威胁人类生存,是危言耸听吗?
跨国科技公司,作为全球化关键一环,引发诸多争议。即便格里高利·曼昆、保罗·克鲁格曼等全球精英都力挺全球化,但其带来的一系列不均衡、不平等、不可持续发展现象日益受到关注。跨国科技巨头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高地位,以及它们引发的地区与群体不平等,甚至是对人类一些基本价值,如思想原创性、思想开放性、隐私权、著作权,对个体独立自主思考权利的遏制,越发受人诟病。《没有思想的世界》深刻总结了科技巨头的历史、思考方式、运作套路、核心本质,摸清科技垄断的本来面目,知己知彼,避免碰壁和风险。
2.我们的隐私,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侵犯吗?
牛津大学教授阿里尔·埃兹拉奇认为,科技巨头有着“看待市场的上帝般的视角”。毫不客气地说,科技巨头试图并正在粉碎隐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它们还会通过更咄咄逼人的手段,对我们建立更全面的了解,由此不断推进自己的边界,让自己更能稳坐钓鱼台。实际上,对隐私的威胁和对自由竞争的威胁如今是一回事。垄断问题已经改头换面。《没有思想的世界》挑明了科技巨头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入侵现实,反思技术,珍惜文化,这种告诫和自省在当代社会掷地有声,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不再是一句空话。
3.浮躁的流量经济无法解决核心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填补空虚?
科技垄断企业在稳定吸引受众注意力方面,成绩要比传统媒体好得多。读者对技术平台十分忠诚,整天都会一再回到这些平台上。货真价实的东西,反而越难越抓住读者的眼球。一些耍花招的伎俩成为日常操作。所有媒体依赖于“流量”:读者会受骗点击某篇文章,受骗原因可能是精心设计的标题、撩人的照片或时下热门话题。《没有思想的世界》描述好几种解决办法,妥协、随波逐流、开辟新的消费习惯等等,新的思考,带来平息浮躁的可能,这就是阅读的价值所在。
4.在知识经济的供应链里,所有参与者都只是工具人吗?
读者在哪里?作者还有价值吗?两个问题反复飘荡在全世界的上空,引人深思。我们关于作者的传统观念将个人的天赋浪漫化了。这种观念赞成“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苦功,视其为创造的最高形式。但科技巨头所支持的,是关于创造的另一种理论,强调合作的好处——网页排序、信息流、推荐算法占领了电脑端、移动端与人类大脑。《没有思想的世界》认为,为了让硅谷能听得懂作者的声音,我们必须让“天才”的概念延续下去,因为正是这个概念孕育了创新。当然,科技巨头也许永远都不会接受这样的见解,因为公司的收益会因此降低。
5.作者见识广博,文本细节丰富,翻译精良,难以想象的耐读,既冷静深刻又能燃爆全场。
《没有思想的世界》融合了对科技的理性反思和流畅文笔。福尔写道:我们曾自欺欺人,更为关心方便和效率,而不是持久的事物。沉思默想的生活和对文字的全心投入会带来持久的滋养,与此相比,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乐趣转眼就会消失。只要我们选择,我们仍然可以自由进入沉思默想的生活状态——选择读什么、买什么,选择如何休闲、如何自我提高,放弃空洞的诱惑,保留安静的空间,下决心努力成为自己的主人。
-
硅谷革命
大苹果机(Macintosh)是一种革命性的产品。它的出现永远改变了计算机这种工具的样貌。革命的背后当然不会只有一个推手, 而参与革命的人群也不会永远是固定的几个人。革命的结果固然光辉灿烂,革命的发端与过程中, 可不都是正经八百地迎着朝阳奔跑。本书作者安迪.赫兹菲尔德以参与者的身分,记录了大苹果机开发功臣们遇到的趣事、 难题、争执,与分裂,同时也带领读者一同经历充满奇想的麦金塔开发过程。 本书彩色印制,透过丰富的插图与记录着历史的照片,更可见识到一项划时代产品的孕育与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