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是一部话本小说集,明末冯梦龙(1574-1646)纂辑。冯梦龙是长洲人,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等。一生改编、纂辑小说多部。《醒世恒言》与他编著的另外两种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合称“三言”《醒世恒言》问世稍晚于另两部,的收宋元话本较前两书为少,只占全书六分之一左右。确知为宋元旧作的有《小水湾天狐诒书》、《金海陵纵欲亡身》、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篇。冯梦龙宋元旧作时对它们作了加工,对于明人拟作的话本小说亦多有润色,还有些篇目是冯梦龙本人创作的。 这部书有不少作品取材于历史,但已经把历史人物文学化、把历史事件典型化,和历史事实并不致。作者在处理这类题材时,注意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醒世恒言》收录了四十篇风格各异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来源于史传的,也有出于历代笔记、小说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头,则直接来自民间传说的故事,来自社会的实际生活。通过这些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民的愿望。 《醒世恒言》所收录的多是成熟的话本小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先前同类作品相比,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话本小说原是说书的底本,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醒世恒言》继承话本小说的这种传统,并且又有新的发展。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 《醒世恒言》中较多的作品谈的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编著者冯梦龙进步的思想观点在这些作品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卖油郎独占花魁》说明以男女双方互相尊重爱慕为基础的自由婚姻终于战胜只论金钱地位的买卖婚姻,这篇小说几百年来也就流传不衰。此外,如乔太守面对既成事实,把三家纠缠得不可开交的官司,实事求是地判下;吴江县令从男女双方意愿出发,特别是女方一家意愿,判钱青与秋芳为夫妇,打了肇事煽诱的尤辰三十板,训斥了借人骗婚的颜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是大快人心的事。 -
株林野史
-
谐铎
《谐铎》是清代笔记体小说中优秀的一种,《青灯轩快谭》评说:“《谐锋》一书,《聊斋》以外,罕有匹者。”作者沈起凤,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词、戏曲、古文、小说,皆知名于当时。《谐铎》名《谐铎》,意思就是寓劝戒于嬉哭言谈之中,如《棺中鬼手》篇,对贪官污吏进行了嘲讽;《桃夭村》篇,揭露了当时社会贿赂公行、是非颠倒的现象;《村姬毒舌》篇,讥弄了新科状元以财势诱人的丑态。凡此种种,使《谐铎》在当时社会就得以广泛流传。 -
骗经
《骗经》又名“杜骗新书”(全名“鼎刻江湖历览杜骗新书”)、“防骗经”,总四卷二十四类八十八则。笔记小说,小型百科式骗子故事集,古代第一部以骗子、骗术为主题的著作。作者以剖析江湖骗术的原理、手法为入口,以杜绝欺诈现象为编撰目标,以时事为底本,以写实的手法,总汇五花八门的骗局、骗术,并附按语评论,可作为晚明社会之侧写,亦是一部兼具公案及世情特色的笔记小说。 -
孽海花
孽海花,ISBN:9787533306557,作者:(清)曾朴;志强(校点) -
比目鱼・燕子笺・锦香亭・桃花扇・浮生六记(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精装)
内容提要 本书是清代五部言情小说《比目鱼》、《燕子笺》、《锦香亭》、《桃花扇》、《浮 生六记》的合集。 《比目鱼》前部题为《戏中戏》,描写刘藐姑和谭楚玉的爱情故事,共七回。 后部《比目鱼》自刘藐姑、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 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谭楚玉在莫渔翁 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 镇,与刘藐姑之母相认。谭楚玉后来破贼有功,补漳南兵宪,为慕容石公(莫渔 翁)雪耻,辞官后夫妇晚居严陵,与慕容石公共享天年。 《燕子笺》叙述唐朝才子霍都梁与妓女华行云热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语 言活泼而富有情趣。 《桃花扇》以孔尚任传奇《桃花扇》为蓝本缩编而成。突出了侯朝宗和李香 君的悲欢离合,揭露了南明弘光王朝在国破家亡之时仍选优征歌,纵情声色, 勾勒了一幅“宁可叩北兵之马,不可试南贼之刀”的历史场景。 《锦香亭》叙唐玄宗天宝年间,新科状元钟景期与葛明霞一见钟情,私订终 身。因安史之乱和权奸构陷,情侣分离,历经艰险,终于团聚的故事。作品以历 史的大事件作为爱情故事的背景,寓温柔儿女之情于悲壮气节之中,把历史演 义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糅合一体。文字清隽晓畅,细节描写精致。 《浮生六记》是沈复在清嘉庆年间所写的一部回忆录。全书以抒情散文写 成,撰情入语,感人至深。书中以较多篇幅,记叙了作者和亡妻陈芸的家庭生 活。一对美满伴侣,终至悲剧结局。作者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重笔渲染,凄 恻动人。女主人公亡妻陈芸的形象,林语堂谓之曰:“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 女人”。俞平伯亦称赞该书:“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 山佳水,明明是天开的图画,却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