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颜色
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并为作者赢得了美国文学最重要的奖项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紫颜色》的情节并不复杂,故事的年代大约在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背景是美国南方佐治亚乡村。十四岁的黑人女孩西丽被后父奸污,生下两个孩子。多病的母亲不了解真相活活气死了。她的孩子被后父抢走失踪,她本人又被迫嫁给已有四个孩子的鳏夫。丈夫另有所爱,对她百般虐待,而她 受旧思想旧习俗的影响只是自叹命苦,从不反抗,只在给上帝写的信里倾诉内心的痛苦。她对丈夫毫无感情,甚至不愿意叫他的名字,只称他为某某先生。善良的西丽发现后父和丈夫都对妹妹耐蒂不怀好心,便帮助她离家出走。另一方面,她任劳任怨地把丈夫前妻的儿女抚养成人。大儿子哈波结婚以后,想像父亲那样使唤打骂老婆,但儿媳妇索菲亚生性倔强,不肯对丈夫俯首贴耳唯命是从,在生了好几个孩子以后还是离开了哈波。西丽丈夫以前的情人,歌唱家莎格患重病流落街头。某某先生把她接到家里,她在西丽的精心护理下恢复了健康,两人成了知心朋友。莎格开导西丽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聪明才智,要跟大男子主义思想作斗争,主动争取女人应有的权利。莎格的启发开阔了西丽的眼界,她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考虑问题。后来,莎格发现西丽的丈夫一直把耐蒂从非洲写来的信件秘密收藏起来不让她知道。西丽在愤怒之余决定脱离某某先生,跟莎格去孟菲斯。她走出家庭学习缝纫,成为手艺精湛的裁缝,开起裁缝铺,过上了独立自主的生活。某某先生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认识到过去大男子主义思想的错误,向西丽作了诚恳的检讨,获得了西丽的原谅。他们不再是夫妻,但成了知心朋友。西丽的妹妹耐蒂出走后到黑人牧师塞缪尔家干活,又随他们去非洲做传教士。她发现牧师的一儿一女就是西丽失去的孩子。塞缪尔一家在非洲生活得很艰难,他妻子染上非洲疟疾不治身亡。英国殖民者为种植橡胶肆意破坏当地奥林卡人民的土地和村落。塞缪尔和耐蒂赶到英国向教会求救,但遭到冷落和侮辱。他们返回非洲时当地人民对他们大为失望,纷纷投奔住在森林深处反抗白人的母布雷人。耐蒂此时已经跟塞缪尔结成夫妻,决心带着儿子亚当、女儿奥莉维亚及儿媳妇塔希回国。小说结尾处,西丽跟妹妹和儿子、女儿重新团聚,过上快乐的生活。 -
紫色
艾丽丝·沃克1982年发表的书信体小说《紫颜色》明确地表达了妇女寻求解放的思想。通过对女主人公茜莉的描写,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极力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追求。本文通过分析茜莉的觉醒过程,张显出黑人女性意识的崛起。 ——孙桂荣 -
根
一位美国黑人作家,立志要到自己黑非洲的根。他根据家族中数代相传的几个非洲词语,历经艰难,终于找到了冈比亚河上祖先的村落,找到了被奴贩捕往美国的第一代黑奴康达·金特被斥卖的足普迹。他揭开了家族骇人听闻的血泪史,记录了一代代黑人被侮辱被蹂躏被肃削被歧视,终于丧失自我的苦难历程。 没有什么比失支“根”更痛苦的了。黑人们终于觉醒,科于反思。这一部黑色的家史是那么曲折离奇而又真实感人,它竟引发了全画蛇添足的寻根热! -
所罗门之歌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1977年的作品。小说以“黑人会飞”这则古老的民间传说为故事主线和象征核心,通过北方城市一个富裕黑人家庭的小儿子奶娃南行故土寻找金子,从而意外找到家族之根,文化之源的人生经历,展现出一幅绚烂壮阔的黑人生存画卷,揭示出新老两代、男女两性、贫富两极间的种种冲突,提出了在物质生活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才能解决精神生活贫乏、文化无根的这一严峻社会问题。小说融合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以极具想象力又颇具口语化风格的语言,运用民间色彩浓厚的神话故事,阐释了一个深刻的人类命题。 -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是那种距离我们非常遥远,但只要一读,那种莫名的熟悉感就会扑面而来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它写的是一段美国的历史,但却在今年撼动了整个世界电影圈的原因。因为《为奴十二年》中那些关于坚守生命、自由、尊严和信念的决心和执著,让人无法回避。它在奋力地为爱与亲情、为回家而抗争,它让冰冷的现代人潸然泪下。世界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许多情节取材于这个故事,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会拉小提琴的自由黑人,被欺骗绑架贩卖为奴隶,他历经了十二年的非人生活,最终回到了家园。原来,在回家的漫漫长路上,无论时间,无论岁月,也无论地点,你、我、他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