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有梦 所以远方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虽然经历各不相同,但那其中的苦涩和迷惘代代相通。 80、90后的远行,是为了心中那些年轻的梦想。作者孤身一人,远赴重洋,在离家万里之遥的美国求学深造。在经历了乱流、高烧、飓风、逃难,克服了孤独、想家、情感创痛、亲人离世等重重困难后,她出色地完成了学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成长。 既然不忍虚度流年,既然青春不再迷茫,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只有奋力向前。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前方必将是阳光灿烂。 这是一本激励都市奋斗小青年的暖心书,让独自为梦想打拼的你,找回温暖及奋斗的力量。 袁腾飞、安意如、林特特、康慨诚挚推荐! -
远方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极力推荐 “丰富的内容和宏大的叙述让这个小说散发出非常迷人的光彩!” 读《远方》,就是读懂青年! 文革题材小说《远方》被誉为“80后文学巅峰之作”,雪藏7年终出版!故事发生在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金寨。红色革命光环笼罩下,老区的少年茁壮成长。马家寨的红卫兵头目马立正,以其极度的人格蜕化,换取了可怜的虚荣,和通往远方的通行证;善良的高校长,想以一个人的牺牲,来对抗那场惨绝人寰的阴谋;文山带着强烈的复仇心理,诱奸了马立正的妹妹马兰,可后来他们却产生了最真挚的爱情,他们爱情的结晶是四个孩子,文龙、文虎、文学,以及一个捡来的文兰。文龙离家出走,到远方去追寻他尚未知晓的梦想,文学和文山带着满腔热情去了远方,可他们最终带回的却只是强烈的自责和无法愈合的创伤。 乡村少年不满足质朴的生活与平淡的爱情,渴望走向远方,哪知通往远方的路,却带给自己和家庭无法弥补的伤痛。本书是著名实力派青年作家许多余寄予厚望的力作,笔锋犀利,带你走进曾经动荡的年代,体会波澜壮阔的人生。 -
冈底斯遗书
那是一次逼近天堂,逼近死亡的旅程。那次旅程,让我懂得死亡不是终极,今生今世只是你的一部分。明白生命是个奇迹,它与万物相连,没有独立的存活,一切都与天有关、与地有关、与山有关、与水有关、与云有关、与风有关、与雨有关、与草有关、与树有关、与羊有关、与狼有关……与善有关、与恶有关……与你有关、与我有关……明白每个生命都是另一个生命的神灵…… 《冈底斯遗书》是陈庆港首部小说作品,这部作品的渊源来自于他本人去西藏阿里的一次旅行。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曾征集组建一支八人的“敢死队”,远赴当时交通还很不方便的阿里采风,一路上险情不断。突然有一天,他接到拉萨的一个电话,说有一无名死尸身上留有一张纸条,上面有自己的名字。 主人公突然想起当初的八人“敢死队”,死者会不会是其中的一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书中大量对西藏风情的描述,以及对人性的探问,都值得读者回味与思考。 -
一起去远方
仿佛在很久以前,那到底有多久呢?谁也不知道了。只是,我们的世界始终都曲曲弯弯,到处是不平的高高低低。她寻找她的苹果,不知道种在哪儿。但从有记忆以来,她脑子里就有大片大片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各种颜色的果子,很多人生活在树下。 她左弯右拐,四处寻找,到处都是迷茫。有时会掉眼泪,问自己该怎么办?到底在哪儿呢?路上很多绊脚的石头,她总是摔跤。每次都很疼,她勃然大怒,恨不得把那些石头都扔进深深的大海埋葬起来。但从石头身下的缝隙处,一些青草探出头来,向她问候,她抬起不好意思的脸庞,也回给它们微笑。 她拾起石头,揣进衣兜,用自己的手抚摸它们冰凉而坚硬的身躯,手心的温度,与冰凉融合,生出另一种温度。她想,她要看清楚,路面上每一块石头,它们的纹路、大小、形状、思想……,并学会认可它们。 六月里,阳光时常把她涂抹成各种样子。 她穿着长长的裙子,幻化成形状各异、性质各异的事物,有长翅膀的猫,有绵绵逶迤的山坡,有在山坡上发光的石头,有站在树下看天的小孩,有向上生长的树干,有葵花开放,还有苹果。 她安静乖巧,像一个得到糖吃的小孩,笑着坐在门槛上,剥开糖纸,把糖喂进自己嘴巴。一会左脸鼓起一个小山包,一会右脸冒出一个小鸡蛋。那些甜蜜的滋味儿在美丽的晨昏流转,她转过身,低声细语地对自己说:“在那堵墙背后,有一大片空白,那空白是无垠的奇迹。” -
乘一艘慢船去远方
生命中的最大突破之一,就是不再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困扰。 少年离家,从呼伦贝尔草原到欧罗巴大陆,他的慢船始终划向远方。 俄罗斯、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捷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波兰、丹麦、西班牙、安道尔、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 …… 下一站? 4年101城, 在每一座城池刻下诗意的足迹,反复思考思量这里的人文、历史、艺术,抑或生命的感悟、成长的经历和情感趣事。 -
驴车上的龟兹
《驴车上的龟兹》主要内容:一切都像一场梦一样飘忽,一阵风一样没有着落。 也许为弥补那次行旅的急促,梦中我又沿那条长路走过无数次。 刘亮程以一个乡村哲人的眼光,带你步入古朴宁静的历史上的名城龟兹。让你亲历般感受着他把所见所闻所感信手拈来,编织着一个又一个故事,这里有热闹得如节日般的“逛巴扎”,有让人吃惊的千佛洞和古城遗址,有昏黄的暮色中沉静的老街巷,有祖传十三代还最后坚守着的铁匠,还有传嫁古代与现代的古董商人……他们过得生活像驴车一样缓慢悠长,这里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噪,“在这片田野里,一棵草可以放放心心地长到老而不必担心被人铲除。一棵树也无须担忧自己长错位置,只要长出来,就会生长下去。它依然按着自己的节律,享受着天赐地赏。刘亮程的不凡之处,也就在于他没有替这座老城发表见解,正如他说的“我希望听到这座城市自己的声音。那些沉默的嘴,迟早会说话……我宁愿做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而不是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