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关系研究
本书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结构、乡里社区内居民的姓氏分布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这一时期家族宗族内部各成员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互动关系以及家族宗族关系对外部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本书认为:尽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尚未见家族、宗族组织,没有族长,没有合族祭祖的祠堂,没有族产,除律、礼所规定的家族、宗族制度外也尚未见族规之类的有关家族、宗族的特殊制度,但这并不影响家族、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家族、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主要表现为家族、宗族中人在经济上赈恤宗族、收养孤寡,政治上互相支持提携,生活上的互助等等。另外,地主豪强也会利用族众势力武断乡曲;战乱时豪民也会拥族众白重。这些都反映出家族、宗族关系与家族、宗族观念仍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还对家族、宗族问题研究的传统误区作了辨析,指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宗族与士族不是同一概念,家族、宗族与所谓的“庄园制”的也并无关系,不能以对士族或对所谓“庄园制”的研究代替对家族、宗族制度的研究。 -
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
-
晉會要
研究晉代歷史最詳盡的史料是晉書,但晉書是紀傳體,每一事分別記載於紀、志及有關人物的列傳之中,必須加以綜合。讀史本來就應慢咀細嚼,急切不得。若要求速達,不妨讀資治通鑑,若要更速達,則讀紀事本末。但紀事本末所記僅一事,未能顧及歷史的全貎,欲求速達又能顧及歷史全貎,則讀晉會要。本書凡四集二十篇,總字數為三十九萬餘字,由台灣兩大史學名家林瑞翰教授,逯耀東教授費時多年所編撰而成,逯教授未及見本書出版而辭世,為其生前最重要遺作。第一集五篇,曰帝系、后妃、禮樂、運歷、輿版,第二集五篇,曰政事,崇儒、選舉、職官、食貨,第三集五篇,曰刑法、兵略、瑞異、門閥、識鑒,第四集五篇,曰藝文、釋道、方域、蕃夷、偏霸。每篇各若干目。臺灣並無相關出版品,以簡體字而言,也僅有清朝歷史學家朱銘盤《西晉會要》與《南朝會要》等之著作,這本《晉會要》之出版將可填補中國史學研究之空闕,嘉惠文史學者及學生。 -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一卷)
本书汇集了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三地中国中古史领域的青年学术精英的重要论文,为三地青年学者学术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
古都邺城研究
牛润珍所著的《古都邺城研究--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探源》讲述,邺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古都,历时三百七十余年,三经兴衰。曹操、石勒、高欢用天人意识规划设计邺都,依据天象、阴阳、四时规制宫城、郭城、城垣城门等,城制布局规整,南北中轴线突出,主建筑位于中线北部,官署、街区围绕主建筑且沿中线左右对称,尤其是邺南城,代表了公元6世纪中国都城建筑艺术最高水平。邺城城制影响了隋唐明清以及中世纪东亚各国都城建筑,是“华夏型”都城制度的起源。这一城制甚具科学价值,对于现代都市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
北朝后期军阀政治研究
本书分析北朝后期建立的东魏北齐、西魏北周两个独立的军阀政权的政治形态。作者试图借用西方政治学中的“军人政治”这一概念作为切入视角,对北朝后期的皇权政治形态予以重新解释。作者认为:东魏北齐、西魏北周这两个政权的最高统治者在政治上更加依赖于出身军阀的勋贵集团的支持,他们对军队的依赖程度更高,并且试图通过直接率领军队获得军功而维持统治。另一方面,由于高氏、宇文氏统治者都出自军阀集团,他们为了自己家族的凌驾于军阀勋贵之上,也必然地对军阀勋贵们采取一定的打击和排挤的措施,在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在高氏北齐,汉族文人政治地位的上升对军事勋贵集团产生了一定威胁,但由于汉族文人不掌握军权,而北齐政治又严重依赖于军事武装力量对其的全方位支持,故汉族文人在政治上也遭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北齐后期产生的恩倖势力虽然是皇权自身趋于腐朽的产物,但因为恩倖人物拥有一定军事才能,故军权掌握在他们手中,北齐才能进行较为稳固的统治。从宏观角度来看,两魏周齐的政治形态具有极为浓厚的军事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