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康实录(全二册)
《建康实录(套装上下册)》全书共二十卷。是一部记述公元三至六世纪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的史籍,因为先后建都建康(今南京地区),故以为名。书对研治魏晋南北朝历史以及南京地区历史地理,都很有参考价值,但可惜长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连一些史学史的专著,也隐而不述。本书史料来源广博,可补正史之不足、匡正史之谬误,书中引征的大量史籍中,有许多今已亡佚。整理者以十种不同版本进行校勘,并参校了正史、类书。笔者因整理校点此书,查阅了有 关的史料,今稍作归纳,对该书作者生平、文献价值及版本作初步探讨。 -
中古北族名号研究
名号制度是在北族政治发育过程中,从政治领袖的称谓名号所发展出来的一整套既复杂又多变的政治制度。本书通过对中国中古时期北方诸民族的政治名号制度的分析,特别是对这些名号的结构、功能、性质与变迁的分析,揭示中古北族政治发育及制度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并强调在起源意义上有着明确连续性的政治名号,随着政治题的演变发展而向广义上的专名方向辐射,由此为深入认识中古北族历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精)》(作者古川道雄)是一本以十六国北朝政治史为具体内容,而以隋唐帝国形成根据和历史本质为问题意识的实证之作,也是作者著称的“豪族共同体理论”由以提出并得以成立的奠基之作。对于这本成名之作,作者自称:“如果说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何自负之处的话,那便是密切注意民众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什么样的位置,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点。”《隋唐帝国形成史论(精)》作者从十六国北朝寻觅隋唐帝国的原始形态和形成动力,指出国家与民众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相互依存的一面,“没有民众的积极作用,隋唐帝国便不可能出现”。作者深入到六朝隋唐社会的内部和基层,把摸这一时代的精神脉搏,揭示出从纷乱的十六国发展到强盛的隋唐帝国的历史内在逻辑,突破了战后日本中国史学界强调世界史基本规律而忽视中国历史特色的研究范式,标志着一种新的中国中古史阐释体系的成立。 -
品位与职位
本书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作者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概念,构建了一个新鲜的分析框架。通过这个新视角,作者对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进行了细密考察,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进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进而对整个帝国时代的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划分为五个阶段的分期模式。 -
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
-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本书共收作者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论文13篇,文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土地和赋税制度、兵制、门阀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及文化等问题详加论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1955年由三联书店出版, 1978年重印时曾做了一些修改。此次收入《唐长孺文集》,除进行了核校外,部分内容恢复了55年版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