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统班底
《总统班底》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的美国记者如何在无意中发现并挖掘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从而改写美国历史的故事。《总统班底》是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写成的。全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对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当两个年轻人拿到出版社付给他们的100万美元稿酬时,全体《华盛顿邮报》的同仁向他们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
我们能相信BBC吗?
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能相信BBC吗?BB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媒体品牌,每一年都在发展壮大。她的声誉与诚实精准的记者联系在一起。但是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这个公司普遍存在的左翼思想,这种思想正在危害BBC的公正性。本书展示了为何一些组织和观点得到强烈追捧而另一些坐冷板凳。 书中探讨了“公共广播”的概念,还质疑这是否就简单意味着广播和电视远离商业偏见,还提到媒体中存在的应该警惕的“隐藏的说客”。作者描述了在BBC担任记者和执行者25年的经历,以一种独特的权威视角来分析和讨论了新闻机器的内部运行的生动画卷。还告诉读者BBC是如何回应持不同政见的政客的。 对于一些原BBC职工通过媒体对他的批评,Robin Aitken做出了回应了还详细叙述了他近期与工作者决定发表此书的信函。本书是对于近期热议的公共广播的及时贡献。 -
王国与权力
新新闻主义之父盖伊·特立斯 掘地三尺深挖《纽约时报》内幕 每个名字、场景、故事,句句属实 每一天,从早上的新闻,到晚上的热帖,所有这些信息和咨询,全由记者报道,再由编辑打磨挑选。是他们的“创造”决定了我们看到什么,谈论什么。 《纽约时报》是所有媒体中公认最可靠的历史记录者,它报道的就是事实。从地方小报到世界自由主义阵营的旗帜,哪些人为它奠基,为它添砖加瓦?是一群只为新闻而活的人。 他们全力报导今天,截稿时间一过,该跳舞跳舞,该赛马赛马。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也是真正的野心家、投机客和享乐家。 1851年创刊,1896年被阿道夫·奥克斯以7万5千美金收购,《纽约时报》用一期期报道奠定了自己影响美国、影响世界的第一大报的地位。它记录了世界近现代历史中几乎所有最重大的事件,而记录这些事件的《纽约时报》和《纽约时报》人则往往隐居幕后。 作者特立斯从1953年开始在《纽约时报》工作了十余年。当他离开时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过头去采访自己曾经的同事,试图以时报不鼓励、不允许的方式刻画描述这个庞大的、能影响全美乃至全世界局势的机构。特立斯眼光犀利,笔触细腻,不仅在书中回溯了《纽约时报》的历史,还生动地再现了近百名时报人,以及他们在时报这个大机构中的庞杂关系,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一流媒体从业者的群像。 本书初版于1969年,至今仍是关于《纽约时报》历史及运作方式最权威细致的参考书,开启了当时写作、出版媒体著作的潮流。 -
点燃理想的日子
《点燃理想的日子》中的访谈者,进栏目时的年纪都不一样,有的至今留在电视圈,有的已转战其他领域,但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显然,这与《东方时空》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那是他们成长最快的时光,那时候注入的理念和精神,那时候培养起的能力和眼光,已经成为这些人成就日后所有一切的隐形基因。他们是《东方时空》这个母亲生下的若干孩子。 -
新闻风云
《华尔街日报》前发行人、道琼斯公司前CEO讲述半个世纪的新闻风云 他如何将《华尔街日报》从不知名小报变为全球顶尖大报 他如何多次改写美国新闻史,带领团队屡获普利策新闻大奖 他如何引领《华尔街日报》进行技术变革,应对数字化的挑战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美国新闻简史,见证时代风云 和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 在本书中,菲利普斯通过大量的亲身经验,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新闻图景——展示了新闻是如何被发掘、采写、编辑、发行和传播的。他述说了与各界CEO、美国总统、英国皇室、中国新闻代表团打交道过程中的趣事,并总结了如何培养敏锐的新闻和商业洞察力。在数字化发展、海外扩张之路上,菲利普斯始终坚守新闻人的核心身份,为我们讲述精彩的新闻风云: 《新闻风云》展示了《华尔街日报》是如何发展和运转的。作者菲利普斯为读者提供了报业领袖才会拥有的内部视角。 《新闻风云》叙述了报业从二战后期的快速现代化发展,到电子出版和网络兴起后的发展历程。菲利普斯发人深省、敏锐深刻的叙述,为我们还原了柏林危机、肯尼迪遇刺、水门事件背后的新闻细节,披露了《华尔街日报》如何应对与《财富》杂志、美孚石油公司等的报道纠纷,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华尔街日报》的办报机制与核心理念。 《新闻风云》的作者曾于1972年访问中国,是尼克松访华后首批到访中国的美国记者之一,菲利普斯的新闻团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访谈。不管是《华尔街日报》的支持者,还是对新闻是怎么制造出来感兴趣的任何人都能在《新闻风云》中找到大开眼界的精彩故事。 《华尔街日报》如何招聘记者? 中情局计划在报内安插特工? 如何海外扩张与电子化运营? 数字化时代该怎样做新闻? -
共和与自由
本书运用历史语境主义的方式,从新闻思想、新闻事业、新闻文化的综合角度,考察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重在指出,在新闻自由从思想确立为制度的过程中,既有古典共和主义和英国传统的影响,也是美利坚的文化特色与现实选择的结果。天赋人权传统的“绝对自由”与普通法框架下的“相对自由”一直是困扰着新闻自由的重大问题。由此,第一修正案具有两个相反相成的维度:从人权的角度衡量,是一个权利概念,以个人为出发点,有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ism)的倾向;而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秩序概念,以社会为出发点,渗透着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的精神。在“伟大的宪政时刻”,共和主义占据上风,通过大规模政治辩论达到了协商民主的效果,这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政治遗产。而在目前通行的美国新闻史编撰中,共和主义被遗忘,自由至上主义一帜独张,其实,这种对自由的过度强调伤害的恰是自由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