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瞬间—普利策摄影奖获奖作品1942-1982
普利策摄影从1942年开始颁发,最初几年为单幅新闻照片,1968年起增设专题照片奖,除1946年因故未评外,每年评选一次。 本书收集了从1942年到1982年40年的照片,以及有关历史背景及拍摄经过。全书有获奖照片55(幅、组),共计125幅,有关文字介绍约4万字。 目录 1942年 纠察线上的战斗 1943年 海滩者 1944年 情愿牺牲 英雄归来 1945年 美军占领硫黄岛 1947年 瓦因科夫饭店大火 1948年 持枪的少年歹徒 1949年 明星告别球坛 1950年 特技飞行表演 1951年 平壤大桥 1952年 “揍那个黑鬼!” 1953年 艾德雷鞋底洞穿 1954年 奇迹 1955年 海滩悲剧 1956年 郊区一日 1957年 安德烈亚·多拉号客轮沉没 1958年 警察与儿童 1959年 车祸 1960年 审判战犯 1961年 万剑下的政治 1962年 六十年代的诞生 1963年 最后的忏悔 1964年 他在枪响时按下了快门 1965/1966年 一场特殊的战争(4幅) 1967年 “欢迎”到密西西比来 1968年 美好时期的梦 起死回生之吻 1969年 民主与自由 在马丁·路德·金的追悼会上 1970年 象牙塔里的枪 走向困苦的迁徒(4幅) 1971年 极其可怕的惊叫 藏在阴影中(5幅) 1972年 达卡惨案 焦 土 1973年 弹火纷飞的一天 与妻子一起体验生活诞生的瞬间(5幅) 1974年 欣喜若狂 一幕好莱坞短剧(4幅) 1975年 战斗间隙中的小憩 七十年代,你觉得如何?(5幅) 1976年 “只差两秒钟”(4幅) 校车风波(4幅) 1977年 对昔日荣耀的玷辱 右翼与左翼 献给埃迪·鲁宾逊 1978年 一起电视实况转播的绑架案 无法无天的国家(3幅) 1979年 小镇外的一起凶杀案(9幅) 78暴风雪(6幅) 1980年 伊朗的净化 牛仔——美国的民间英雄(12幅) 1981年 利比利亚政变(7幅) 消磨时光(10幅) 1982年 里根总统遇刺(5幅) -
创造性的采访
《创造性的采访》(第3版)运用大量案例和插图,结合作者多年来新闻采访实践和教学的经验,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新闻采访各个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成功地策划和准备采访,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取有意义的信息,如何建立和谐友善的采访气氛,如何借助电子手段进行采访等等。书中深入探讨”采访的伦理道德”这个业内人士多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还就如何将采访转化为报道提出了若干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性建议。 -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是美国名叫新闻自由委员会或称哈钦斯委员会的团体发表的报告。这一团体接受了当时时代公司的亨利·卢斯的建议和资助,对美国新闻自由的现状和前景展开了一项调查,其研究范围包括了当时美国的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同时对新闻界的业主的良知、责任,以及这些责任对于形成公众舆论的普遍益处进行了讨论。最终形成了一个总报告,这便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 -
Speaking into the Air
In contemporary debates, communication is variously invoked as a panacea for the problems of both democracy and love, as a dream of a new information society brought about by new technologies, and as a wistful ideal of human relations. How, and why, did communication come to shoulder the load it carries? In John Durham Peters's work, the teachings of Socrates and Jesus, the theology of Saint Augustine,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Locke, and the American tradition from Emerson through William James all become relevant for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our age. Peters finds that thinkers across the centuries have struggled with the same questions - how we can hope for contact with others, what has become of human beings in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 times, how new modes of communication have altered the ways the world is imagined and how we relate to others - and he weaves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communications history together. The book traces the yearning for contact not only through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 but also by exploring the cultural reception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rom the telegraph to the radio. The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 Peters shows, is not a triumphant progress toward global harmony but rather a collection of uncanny devices that conjure angels, spirits and alien intelligences. His is an account of a complex concept that has both shaped us and been shaped by us. -
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
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对传播学的认识,更多地是从身边的媒体开始的。从传统的电话传真、图书报刊、广播影视,到新兴的互联网络、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和变化使传播学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一个学科的构成,有史、论和应用三个方面。传播学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主要研究范围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过程、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制度与法规等。政治传播、新闻传播、教育传播、文化传播、科技传播等是传播学中较有影响的分支学科。受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传播学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传播学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一直命途多舛。“文化大革命”前其被划为西方资产阶级学说,排除在国门之外;80年代末又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绑在一起,打入了冷宫;1997年被列入国家教育部的学科目录后,传播学在大学校园里才有了正式的户口。一门推动信息社会成型、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众多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以及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学科,在20世纪末终于被中国社会正式接受,可谓亦悲亦喜。 目前,全国有300余所高等院校设有与传播学相关的专业,传播史、传播理论、传播方法等均已列入课程。在课堂上,李普曼、帕克、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拉斯韦尔等传播学大师及主要观点被屡屡提及。然而,学生和学者们要进一步研究,希望在中国图书馆的书架上找到大师们的原著却极其困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来以弘扬学术为己任,这次又决定将传播学与文史哲、政经法并列,出版《人文社科经典名著选读》系列,实在是值得学界和业界称颂的一大幸事。 应出版社编辑之约,我从国外图书馆大量的传播学经典原著中,选了十种学界推崇的名著,取其中的重要章节,加上作者介绍和简单的导读,推荐给中国读者,希望能填补这方面的缺失,为有中级英文阅读能力的学生、学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一条接近大师们原作的途径,也为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做一点推动工作。 本书所选的十部作品包括舆论学创始人李普曼的《公共舆论》 (Public Opinion,Walter Lippmann,1922)、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的惟一著作《移民报刊及其控制》(The Immigrant Press and its Control,Robert Park,1922)、传播效果研究宗师拉扎斯菲尔德的开山作《人民的选择》(People's Choice,Paul Lazarsfeld,Bernard Berelson,and Hazel Gaudet,1948)、被称为新闻批评史上里程碑的哈钦斯委员会报告《自由和负责任的传媒》(A Free and Responsible Press,The Commission on Freedom of the Press,1947)、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关于说服研究的奠基作《传播与说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Hovland,C.,1953)、拉斯韦尔提出传播过程“5W”观点的经典论文《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Lasswell,Harold D.,1948)、控制论创始人维纳阐述信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人有人的用处》(The Human Use of Human Beings,Norbert Wiener,1950)、美国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编撰的第一部教材《大众传播学》(Mass Communications,Wilbur Lang Schramm,1949)、加拿大媒介研究大师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Marshall McLuhan,196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传播委员会发布的历史性文献《多种声音,一个世界》(Many Voices,One World: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Today and Tomorrow:Towards a New More Just and More Efficient World[The MacBride Report],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Study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UNESCO,1980)。 以上选目,兼顾了传播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受篇幅所限,选本只取了原书的部分章节;读者欲窥全貌,可找全书阅读。为了读者阅读到完全真实的读本,在选编时,保留了原书的体例和风格。这十种著作,多数在国内没有出版,建议有关部门全文引进,以飨读者。 -
新闻报道与写作(插图第11版)
美国经典新闻学教材最新版简体中文版 本书是被美国300多所大学所采用,泽被30万新闻学学生,培养了整整一代美国新闻人员的新闻学经典教材。自1977年出版以来,本书之所以盛行不衰,除了随课堂与媒体变化时时增补修订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本书完备提供了新闻学学生成为职业新闻从业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从事各种媒体工作必需的技术;从事正确而含有信息的报道与写作必不可少的背景知识;指导新闻实践的价值观。在内容安排上,作者首先为学生描画了记者的工作状态,然后介绍了新闻报道的结构要素以及写作技巧,接着强调了写作优秀报道需要遵守的原则,最后描述了七个新闻条线的具体状况以及新闻报道会面临的社会层面问题,即新闻事业道德问题。 全书的写作风格也如新闻报道一般生动而信息丰富,书中大量运用真实的事迹、语录与照片,使学生仿佛受到了行业典范的言传身教,在与事例主人公一起思考的过程中培养了职业技能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 负责任的新闻记者不能在价值无涉的真空中从业,我在作品和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表现的是:最好的新闻学、新闻记者的最高成就是由那些其热情在于向人民揭示他们生活其间的世界的基本真相的人达成的。 ——梅尔文·门彻(Melvin Mencher),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协会“杰出教育家”奖得主,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荣誉教授 除了继续向学生传授新闻报道和写作的基本技能和专业伦理、审视那些指导和决定新闻实践的价值观之外,新版还关照了新闻报道所有领域的当下发展,探讨了记者对互联网消息来源的利用,增加了造势和选举报道、普利策奖得主们的报道诀窍以及新近的诽谤案例等内容。 ——展江,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双聘教授 门彻的教材的与众不同正是使他在新闻教育者中出类拔萃之处。他时刻谨记新闻的核心意义、重要性和真实目的,即无论使用什么媒介,好的报道将铁打的事实与虚构、想象和谎言区别开来,并尽可能准确、清楚并有道德地表述真相。这使得这本书及其练习册、网络资源成为学生理解和学习什么是好报道的最佳入门材料。 ——韦恩·伍斯特(Wayne Worcester),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新闻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