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第一辑)
《后台》第一辑分“行动”、“思考”、“争论”三部分。 “行动”展现了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的辛酸苦乐:如何在垃圾里找到新闻线索;如何靠借宿减缩采访费用来确保客观报道而避免因靠赞助不得不在报道中“卖身”;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以获得持续关注;如何通过多方采访使报道更具“肉感”…… “思考”凝集了编辑记者的职业思考和经验心得:大到如何理解把握“客观报道”的标准与“道德化”的尺度、如何实现大尺度观察与细节化表述的兼容,小到如何与官员打交道、如何规范使用人名头衔、如何正确表述匿名消息源…… 而“争论”则借由报社内部对《平时是天使 周末是魔鬼》一文的激烈辩论,直观生动地呈现出南方周末内部评报传统与新闻操作后台。 -
寻找索马里海盗
2009 年1月11日至22日,年轻的摄影记者曾玉与同事受命前往依旧处于军阀割据、混战中的索马里,对广受国际社会关注的索马里海盗问题进行采访。他们从北京出发,首先飞迪拜,再由迪拜飞到索马里的邻国吉布提,之后转机至索马里的博萨索。在当地五名雇佣兵的保护下,开始了寻找海盗之旅。最终,他们面对面地采访拍摄了真正的海盗…… -
冰点故事
《冰点》是中国青年报1995年开办的一个专题特写版。“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首次将普通百姓的生活作为中央媒介新闻着力表现的对象,引起读者热烈的反响。其后,《冰点》创出一条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办刊新路。《冰点》报道被各地报刊大量转载;其中多篇被拍成电视专题片;有4篇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目前《冰点》已出刊330多期,累计近300万字。《冰点》报道已有三家出版社精选成书,被多所大学新闻系列为必读参考书。理念:普通人占这个世界的99%,只有赢得平凡,才能赢得世界。 李大同就是《冰点》的创办者和主编,他强烈地感到,一个编辑具体的思考和工作状态,一篇引起极大社会反响的报道的出笼过程,对有志从事新闻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而他们在学校里,很难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往好里说,他们充其量只能研究一些“好的”公开的报道,但新闻运作的真正内涵,往往不在报道之内,而在报道之外;新闻“大制作”就更是如此。于是他回顾《冰点》从创立到今天10年多的历史,讲一些报道和制作背后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将要回顾的,主要是他办《冰点》的实践,由一个一个故事组成,也间有这些年里的一些思考文本。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还有无奈的妥协和硬起头皮的抗争。如果说,新闻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在“记录历史”的话,那么,在这本书里将尝试写写“如何记录”历史,谈谈一个大报编辑在自己主持的版面里,如何记录自己眼中的中国的故事。 -
时评写作十讲
本书凝聚了一个从业十年、仍在笔耕不辍的评论员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成果。 它打破了传统评论教材的结构安排,以更符合评论写作内在规律的问题意识去安排章节;对写作规律作了独到的剖析,提出了“评论的附加值”和“评论的写作效率”这两个核心概念;没有停留于评论写作的技术层面,而是尝试教学生如何积累作为一个评论员应掌握的非技术要素;本书特别重视案例,而且所选案例多数是作者自己的创作体验和作品,这比单纯引用别人的案例更具说服力,更能把写作的思维过程和实战经验完整地还原出来。 本书不是用于应试的,而是非常实用的时评写作参考书,不但可以帮助初学者少走弯路.尽快上手,也可以帮助评论员走出误区,迅速提升自我。 -
诤语良言
这是一位老记者、老编辑专为青年同行写的关于如何写好新闻的书。书中引述数百条新闻和特稿,分析其成败优劣,并探讨改进方法。如果年轻记者、编辑希望迅速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本书提供了许多诤语良言。 -
大地孤独闪光
《南方周末》记者文丛之一,作者李海鹏。本书为作者特稿作品精选合集,其中多篇作品如《举重冠军之死》、《无情戒毒术》等追踪社会重大热点问题,深入采访剖析,在《南方周末》发表后,引起巨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