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媒介文化
作者对当代社会理论试图探讨媒介在文化生产和再生产中的地位的种种方法作了批评性的审视,阐述了一般社会理论与一系列有关媒介和信息的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对诸如意识形态、结构和代理机构以及媒介在冼准则和公民和权利与义务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再评价。 -
超文案
《超文案:微时代的创意文案指南》,一本微创意时代文案人的进阶指南 微创意时代,谁在写文案?答案是,所有人。谁需要写文案?答案是,所有人。谁在看文案?答案是,所有人。文案没有高矮胖瘦的规定长相,没有一二三四的固定要求,有的就是,怎么才能勾起他人的探索欲望和共鸣。 《超文案》作者朱冰,长期从事创意文案教学与创作,通过对TOP100优秀文案的深度解析,分别从优秀文案的品相与功能,从写手到高手的独特历练,从文案写作目的、态度,探索一流文案生成路径与写作哲学。作者把所有文案“术”层面的东西化于无形,除了关注文案本身,更关注对优秀文案作品背后的文案人、广告人的体察。 -
媒体奇观
《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通过分析企业、个人和政府以大众传媒为渠道制造的一个个耸人听闻的事件,向读者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所蕴含的矛盾与危机。作者将被媒体放大的事件称为“奇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奇观”理论,具体从商业、体育、犯罪、影视和政治媒介报道的五大主题选取案例,透彻分析沉淀于媒体信息表层之下的文化内涵,并对人类在新千年的前途提出自己的忧思和警示。 -
大众文化与传媒
-
快意还乡
本书讲述了李敖大陆行的台前幕后的策划经过,记录了李敖此行的一言一行,收入了李敖大陆行的所有记者会、大学演讲、接受采访和参观拜访的主要内容,并提供了作者贴身观察所得的第一手独家细节和幕后故事。 曾经发誓永不离开台湾的李敖,是怎样不惜付出“食言”的代价,被说服重回大陆的?自称不会有乡愁眼泪的李敖,又是怎样强忍住墨镜背后的泪水,坚持以阳刚面目示人的?李敖在北大演讲中提到了大女儿李文的名字,在清华演讲中也不忘找机会把另外一双小儿女的名字也提上一提。“雄狮”的舐犊情深,慈父的良苦用心,强如李敖者,也概莫能外。在北大“金刚怒目”、在清华“菩萨低眉”、在复旦“尼姑思凡”,李敖自称三场演讲,主题一致、“朝三暮四”,但也许是要把三场演讲稿放在一起对比,才能体会李敖的着力之深、用心之苦。 对于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的、经历跌宕的、身份驳杂的、禁书等身的、自吹自擂的、自我膨胀的、官司打不完的、艳情数不尽的、却又通吃文坛政界、玩转报刊电视、数十年来是非不断的、争议不清的“文化老顽童”,这趟“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乡愁;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的大陆行,真有太多可圈可点可记可忆的珍贵细节,于是有了《快意还乡——李敖神州文化之旅》。 -
不分東西
拆解東西偏見,才可從容面對中國; 把守香港核心,才可拒絕淪為邊緣。 香港,既要顯示優勢向中國尋機會,又要與之競爭,又怕淪為邊緣城市,終究變得精神分裂,自大又自卑。 香港要把守哪些獨有元素,要拆解哪些新聞表象的偏見,才可從容面對中國,安身立命?所謂邊緣化,其實是否因為香港自甘「內地化」?面對從國民走向公民的思索,如何引領自己以更包容、更多元的胸懷和視野來正視中國和世界,做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公民? 閭丘露薇寫下《不分東西》,正是以上問題的思索錄。她是鳳凰衛視採訪總監,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唯一在巴格達地區作現場報道的華人女記者。她的新浪微博有近六十萬人關注,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人之一。她生於內地,為哈佛大學的尼曼學人,但她更認同自己是屬於這個城市的香港人。 這朵「戰地玫瑰」轉身為「真相玫瑰」,試為香港、為中國打開窗口,從事件透視資訊和價值觀的不同如何帶來偏見與機會。 本書獲中港各地具影響力的學者及文化人推薦,包括陳冠中、梁文道及周保松等;更收錄了作者與導演賈樟柯、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政治系副教授劉瑜的對談,探討資訊如何影響判斷,尋找中國人缺乏的清晰價值觀,與及怎樣展現公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