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迈克·华莱士传
他的名字意味着硬新闻、调查新闻,意味着不回避、不退让、不妥协。他被称为“真相拷问者”。他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年轻记者学习的楷模。他是—— 迈克•华莱士(1918—2012),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鲁克莱恩镇。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媒体界。1968年9月24日,50岁的迈克出现在后来成为电视史上最著名的新闻节目《60分钟》的第一期上,此后他主持这个节目近40年,成为美国头号记者。他辉煌的职业生涯采访了20世纪后期几乎所有重要的全球知名公众人物,如霍梅尼、马哈茂德•内贾德、普京、邓小平、江泽民等,赢得了咄咄逼人、充满自信和永不退缩的声誉。 他使新闻报道变得强硬而尖锐,让新闻节目和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开创了隐藏式拍摄、伏击式采访等里程碑式的新闻技巧,奠定了调查式新闻的标准。但在光环背后,却是缠身的官司、失败的婚姻、意外丧子、自我怀疑、抑郁症的困扰,乃至企图自杀。 本书独家剖析迈克•华莱士的两张面孔——一方面,他是他那个时代最令人敬畏的调查记者,世人瞩目的新闻界“当代英雄”;另一方面,他是一个伤痕累累的人。对他而言,最具戏剧性的冲突发生在他自己的内心之中,而他的成就与悲剧,也都来源于此。 -
法拉奇
从孩提起,法拉奇就喜欢读书,她的父母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买书很舍得花钱。16岁时,法拉奇进入佛罗伦萨大学医学院就读,不过只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因为她很想写作,于是放弃学业,17岁开始投身新闻业,为当地一家报纸撰稿。她曾为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晚邮报》和《欧洲人》周刊工作,并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先后奔赴越南、印巴、中东等冲突不断的地区采访报道,新闻事业进入黄金时期。 2006年9月14日,她死了,死于乳腺癌。 在接受完手术之后,她坚持要看一眼手术中摘除的肿瘤,大夫说,从来没有人要求看自己布满了癌细胞的血肉,她说“它是我的肌体,我想看一眼”,于是他们把它拿进来,它是一块又长又白的东西,她开始对它说话:“你这个可恶的王八蛋”,她恨它。她接着羞辱它“你不敢再回来了。你在我身体里留下孩子了吗?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你赢不了的!”那些医生看着这个场面,喃喃地说“哦,上帝…” 对今天很多年轻读者来说,奥瑞雅娜·法拉奇是个很不熟悉的名字。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名字却与许多世界领袖人物联系在一起,并因此受人仰慕。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法拉奇是20世纪勇敢地向政治和权力挑战的最有激情和力量的声音之一。她的充满道德和个性化的写作为20世纪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下了独特且难以复制的风格。她激励了世界各地的几代新闻记者,更是许多女记者的榜样和偶像。 二战中,当美国飞机轰炸佛罗伦萨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孩子,蜷缩在一个煤箱里,因为恐惧而放声大哭,她父亲非常生气,狠狠地掴了她一耳光,说:“女孩子是不哭的。”“生活就是严峻的历险,学得越快越好,我永远忘不了那记耳光,对我来说,它就象一个吻。”她的独特性格造就的传奇永不再有。 1993 年,她来到中国,在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人们因她曾经采访邓小平而熟悉她。 如今,法拉奇死了。“没有后代而死等于死了两次,就像无花的植物、无果的树木一样可怕,这意味着永远的死亡”,她说过。但是她写下无数文字。她采访过30多位世界政坛首脑和叱咤国际风云的巨擘,虽然身为矮小瘦弱的女性,但采访风格相当硬朗,甚至咄咄逼人。在她的采访名单中,有邓小平、基辛格、甘地夫人、侯赛因国王、阿拉法特、卡扎菲、霍梅尼等重量级强权人物。 浓厚的新闻和文学功底,加上提问尖锐、言辞泼辣,使许多圆滑老练的政坛人物难以招架。她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发问方式,融自己的丰富情感于多彩的文字中。在她的笔下,一个个置身于台前幕后的政治家们露出了真实的面貌,或运筹帷幄,大智大勇;或狭隘暴躁,势利浮华。 法拉奇始终置身于世界矛盾的焦点之中,每篇报道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人们视为反专制、反集权、反暴政的象征,为追求自身自由、崇尚社会民主的人士所景仰。她著述颇丰,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行销世界上许多国家,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出版后,书中的众多人物像连线一样,勾勒出了整个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从而确立了法拉奇名扬天下的“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权威地位。 “9·11”事件发生后,法拉奇告别多年的沉默,写出了8万字长文《愤怒与自豪》。意大利《晚邮报》刊登后,4小时之内报纸卖出一百万份,打破了新闻史上有记载的报纸销售的最高纪录。意大利一家出版社把未删节的《愤怒与自豪》编辑成书出版,七个月内本书销售一百多万册,法文版、英文版也迅即问世,并荣登许多国家的“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 介绍文字来自:http://www.yangtse.com/dzbpd/ds/200701/t20070119_241042.htm -
个人历史
《个人历史:凯瑟琳•格雷厄姆自传》内容简介:在这部获得普利策传记奖的作品里,凯瑟琳•格雷厄姆,这位率领《华盛顿邮报>度过“五角大楼文件”和“水门事件”等危机时刻的女性,讲述了她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因其所涉及的诸多事件以及讲述过程本身所体现的勇气、坦诚和高尚品格而显得非比寻常。 这是一个在物质财富和情感孤独中长大的笨女孩;一个目睹自己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丈夫——约翰•肯尼迪及林登•约翰逊的密友——因精神疾病而自杀身亡的悲伤妻子;一个被迫闯入报业这个“男孩俱乐部”、面临政治和报业经营等无数挑战与危机的女总裁。 这本自传以一种无所畏惧的方式,展现了这位女性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特别是记录了她从一个悲伤和胆怯的丧夫之妇、上台演讲都会发抖的女接班人,成长为一位无所畏惧的伟大管理者和报业女强人的心路历程。 -
晚间新闻
《晚间新闻》中电视台的王牌主播、“晚间新闻”主持人斯隆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恐怖分子绑架了他的妻儿。没人比他更清楚,现在家人的命运取决于他过去的情敌、电视网的头号记者哈里·帕特里奇的帮助与否,取决于电视网台美丽而冷酷的CEO的决定,取决于斯隆本人越境追踪绑匪的决心,取决于让人心跳骤停的危险和死亡的最后高潮…… 拉丁美洲某恐怖组织绑架了美国一家大电视台CBA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克劳福德的亲属,并以在全国瞩目的CBA晚间新闻节目时间播放该组织的宣传内容为释放人质的条件。CBA负责人及控制CBA的某财团为了达成一项不可告人的跨国贸易,千方百计地阻挠对人质的抢救行动。克劳福德的昔日情敌和事业上的对手——名记者哈里不计前嫌,与CBA一批坚持正义的同事一起不顾上司的阻挠,顺着蛛丝马迹追踪至南美丛林,深入虎穴,终于救出人质,而哈里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
女编导的魔幻世界
如果你看穿现实,那么一定要进入电视台,因为这里是天堂。 如果你满怀理想,那么一定要远离电视台,因为这里是地狱。 为了实现“做中国最有深度记者”的理想,齐小米义无反顾地从报社辞职,进入了ZNTV,从风光无限的首席记者沦为令人鄙夷的菜鸟编导,从收入稳定、吃穿讲究的精致小资沦为生活毫无保障、捉襟见肘的“电视民工”。 但无论是冷嘲热讽还是明枪暗箭都无法阻挡小米追逐理想的热情。勤奋倔强的她一路过关斩将,从对电视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为首屈一指的独立编导,从备受冷落的“隐形人”成为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然而,四面埋伏着小人和流氓的ZNTV绝非理想主义者的容身之地。谣言、阴谋、欠薪、裁员、性骚扰、潜规则……如影随形,防不胜防。独善其身还是随波逐流?以卵击石还是沆瀣一气?小米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
不分东西
本书以2008年至2010年间发生的重点新闻事件入手,通过对新闻事件和新闻报道背景的还原和条分缕析,理性梳理从专业媒体到民间声音对新闻事件的不同解读,展现中国和世界在相互理解和沟通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与错位,以及这错位背后所折射的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思维范式。 作者从新闻谈起,但不囿于新闻领域,更在书中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呼唤中国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培养更为宽容、开放、理性的大国心态,引导年轻一代用更包容、更多元的胸怀和视野来思考中国和世界,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