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十三问·爱的摧残
《爱情十三问》原名《辨异书》(Il Libro di Difinizioni),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薄伽丘在一三四○年用意大利语写成的作品。几个贵族青年乘船出海,被风暴吹到一座古城,羁留数日,偶遇该城的几名贵族男女,便应邀参加了他们的饮宴和消遣。众人选出美丽的王族女子菲娅美达做女王(相当于我国古人行酒令时的令官),然后轮流提出有关爱情的疑难问题,请她作答。在与众人辩论中,菲娅美达对这些问题做了精辟的议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爱的摧残》又名《菲洛斯特拉托》(Filostrato),是薄伽丘用意大利佛罗伦萨方言写的长篇叙事诗,完成于1340年秋冬之际。据作者的解释,“Filostrato”意为“被爱情击倒的人”。长诗内容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的故事: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王子特洛伊罗斯(Troilus)爱上了祭司卡尔卡斯的女儿克瑞西达(Cressida),两人秘密幽会,并发誓忠实于爱情。为交换被俘的特洛伊将领,克瑞西达被迫回到投奔了希腊人的父亲卡尔卡斯身边。她很快爱上了希腊贵族青年狄俄墨得斯。特洛伊罗斯得知后万分悲伤,绝望地上阵作战,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城也很快陷落了。 -
名媛
《大师坊008:名媛》是西方女子传记文学的开山扛鼎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文坛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关注。作者将106位女子收入其中,既包括历史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包括当时的现实人物。通过对百位女子传略的描述,赞美女性在智力、文学、道德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成就,鞭挞罪恶、针砭时弊,反映了早期人文主义的妇女观。莎士比亚,乔叟等世界著名文豪都曾将此书中的作品作为创作素材,例如闻名于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出自其中的第9篇故事。 -
名女
简介:乔万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意大利著名作家。著有《十日谈》、《名女》等。:本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作家薄伽丘在1352~1375年间所著的西方第一部女子传记形式的文学作品。书中讲述了106位女子的故事传说,赞美了女性在智力、高尚道德、创造力等方面的成就,反映了早期人文主义的妇女观。 -
西方名女
伟大的作家乔万尼·薄伽丘以《十日谈》吹响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的号角,20年后,他又向世人捧出另一部传世名作——《西方名女》。 在本书中,一些耳熟能详的人被重新提及,她们在薄伽丘的笔下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的生平与事迹都经考证后以更真实的面目与读者相见。例如维纳斯,众所周所,她是以美貌出名的女子,在神话中,她还是爱神丘比特的母亲。可是,经薄伽丘论证,她居然是一种极端下流龌龊的场所——妓院的发明人与推广者。 而薄伽丘在这本书中记载的另一个女子——来自巴比伦的少女提比斯,相信很少会有人对她熟知。但是,如果说到莎士比亚笔下的朱丽叶,会令许多人脑海中浮现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莎士比亚在写“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基本上照搬了薄伽丘笔下的巴比伦少女提比斯。 若有人向你提及尼科斯特拉塔,你兴许不知道。经薄伽丘的记载,她是阿卡迪亚国王的女儿。她曾与儿子建造了帕拉特姆城,这座城即是后来闻名于世的伟大古城罗马。她还发明了16个字母,并教会当地人组合使用。这些字母就是充满了神奇力量的、至今仍在使用的拉丁字母。 这些故事在薄伽丘笔下、在这本《西方名女》中比比皆是,这也就是为什么此书会成为西方上流社会女孩一出生后的第一本闺门读物的重要原因。 -
十日谈
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讽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本书是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的全译本,保留了原著古朴、精练、生动的语言风格。 -
十日谈
《十日谈》是世界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小说家乔万尼.卜伽丘(1313-1375年)。作品描述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斯流传瘟疫病时, 十个青年男女逃到郊外别墅居住,他们除了唱歌跳舞之外, 每人每天还要讲一个故事,住了十天,共讲一百个故事, 因此得名《十日谈》。卜伽丘把这一百个故事镶嵌在一起, 使其既各自独立成篇,又互相联贯,组成一个整体, 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服从于统一的主题。 这部作品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凶残和完宗教会的虚伪, 在中世纪欧洲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权威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 这里选登其中一则故事,译文略作了删节。 《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取材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东方民间故事(特别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七哲人书》、《马可·波罗游记》等),传奇轶闻和街谈巷议兼收并蓄,熔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特点于一炉。《十日谈》的一百个故事塑造了大量人物,有王公贵族,骑士僧侣,也有贩夫走卒,市井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角色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欧洲文学史中用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如此广阔的生活画卷,薄伽丘可以说是第一人。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1817—1883)评论薄伽丘的《十日谈》时,把它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十日谈》里的人物林林总总,情节多姿多彩,但贯穿全书 的是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核心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是十三至十六世纪欧洲希腊、罗马古典文艺和学术的复兴运动,是欧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文艺复兴以前的一千多年中,基督教文化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对它称之为“异教”文化的古典文化进行残酷的摧残。古典文化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现世主义,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权衡,现世的幸福生活是“至善”;基督教文化的基本内容则是神权中心和来世天国,主张人在尘世应禁 欲苦行。 资本主义生产在意大利发展较早,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摆脱阻碍它发展的封建生产关系、宗教信条和中世纪意识形态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宣传以“人”为本,文艺复兴运动便应运而生。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三位意大利文学奠基人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在《神曲》里把许多天主教的教皇和大主教打入地狱,让他喜爱的罗马“异教”诗人维吉尔引导他游历地狱和净界,让他青年时代钟情的贝雅特里齐引导他游历天堂,这充分表明他对天主教会的憎恨,对禁欲主义的反对,以及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肯定。彼特拉克在他最优秀的作品《歌集》里冲破中世纪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的束缚,表达了以人与现实生活为中心的新世界观和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薄伽丘的思想比彼特拉克更进一步,他在《十日谈》的许多故事里批判了天主教会,讽刺教会的罪恶和黑暗,抨击僧侣的奸诈和伪善,表达了当时平民阶级挣脱教会和宗教枷锁的要求;对封建贵族的腐化堕落也予以无情的暴露和鞭挞。 《十日谈》用不少篇幅描绘和歌颂了现世生活,谴责禁欲主义,赞美爱情是聪明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赞赏平民、商人、新兴资产阶级的机智,宣扬社会平等和男女平等。但薄伽丘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期,不可能完全摆脱中世纪思想意识的影响,作品中也有一些糟粕,有些故事渲染情欲,格调不高,反映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生观;另一些故事则宣扬宽容顺 从,进行封建说教,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中世纪道德观念的让步和作家世界观的矛盾和动摇。 《十日谈》故事结构紧凑,文笔简练,语言谈谐,在心理刻画和性格塑造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为意大利艺术散文奠定了基础,并开辟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该书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很大影响。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马格里特·德·纳瓦尔的《七日谈》都是摹仿《十日谈》之作。拉封丹、洛佩·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都曾在作品中引用过《十日谈》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