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论语》古钞本综合研究:影印日本《论语》古钞本三种
《日本<论语>古钞本综合研究:影印日本<论语>古钞本三种(套装共3册)》经《论语善本书影》(大阪府立图书馆1931)第三十九影印,是可靠的清原博士家训点本,也是安田文库中最具价值的钞本,曾经《经籍访古志》著录,为狩谷棭斋求古楼旧藏。《经籍访古志》编纂于幕末时期(19世纪中叶),著录了十四种《论语》古钞本,几乎全部为求古楼所藏,而安田文库藏书就如同求古楼再世。 此书原装外封与书叶用纸相同,外层又重装了蓝色外封。装帧为包背装,但书脊处不涂浆糊,是室町时代末期(15-16世纪)流行的装帧形式。外封上用墨笔题书名“论语一之五”、“论语六之十”,书写时代与正文相同,或即出自同一人。重装外封上有室町时代书签,墨笔题“论语六之十何晏集解”(见彩页),第一册原书签剥落,以朱笔题“论语一之五”。卷首有何晏序三叶,题作“论语序/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正文第一叶题“论语学而第一(低三格)何晏集解”,次行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起,何晏注用小字双行。自第二篇起各篇题名中都有章数,如“论语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何晏集解”,仅第七篇作“论语述而第七旧三十九章/今三十八章何晏集解”,第十一篇作“论语先进第十一郑廿三章/皇廿四章何晏集解”。 -
論語古注輯考
-
论语讲要
《论语讲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当代儒佛大家李炳南老居士的著作。李炳南老居士将佛法的修学体悟融入《论语》,帮助世人重新认识儒家经典,走出了两千多年来对夫子的狭隘理解,应该更符合夫子之本来面目。《论语讲要》由李炳南教授讲述,由徐醒民教授敬记。 -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一书乃简朝亮课徒之讲稿,历十年写成,由群弟子赞助刊行。该书首列《论语》经文,次录朱熹《论语集注》全文,後以“述曰”加以阐述,对其中有异义及难懂之处尤详加释疑.简氏“述疏”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疏通、补正朱熹《论语集注》,解读翔实,资料丰富;二注释字音,以便读者。所附《读书堂答问》一卷,共二百五十六条,是简氏平日讲学时答诸弟子问,由弟子记载而成,在内容上与“述疏”正文虽偶有重复,但相得益彰,可堪补足。 -
论语-定州汉墓竹简
定州汉墓竹简1973年出土,1974年送国家文物局进行保护和整理。1976年6月文物出版社邀请参加整理马王堆帛书的专家张政烺、李学勤、顾铁符、于豪亮先生协助整理。受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影响停滞,并略有散乱并损毁。1980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召集,由李学勤先生负责,整理工作得以继续,首先整理的是《论语》。 -
论语读诠
《论语》是一部道理书。其所说道理,非一种之道理,乃道理赅遍、无出其外者;而其所以言说此惟一之道理者,又非“托之空言”,乃落于实事实情,又足以泛应曲当。在对于《论语》的这一根本认识基础上,作者以朱子《论语集注》为楷模,以“读者”为自我身份期许,逐篇逐章、逐句逐字地对《论语》进行品味、寻绎,一扫清人解经习气,独会儒家哲学之大纲领。比如,(一)儒家之道作为天下共由之道,而不仅仅作为儒门之特别教义;(二)此道理之本体可以直观直击,莫隐莫遁;(三)直观此道理者乃本心天明,昭昭灵觉,不昧而难欺;(四)道理本体发动不已,发动为用,则处处落实,而为秩序规矩,而为理路统绪;(五)规矩、统绪皆是用,用处不但见体,作用亦是成体;(六)然与应然不一,所以然与所以应然不异;等等,对于这样一些儒家哲学大纲领,作者通过《论语》,随时印证,随时揭明。 《论语》又是一部信仰书,作者以为:“夫子之学,君子之学也。”基于此一认识,作者极不满于世人读《论语》取一种与己漠不相关、与圣贤离心离德之态度,而要求读《论语》者,采用对镜照己、诊病去非的原则,不断对照《论语》中所说道理,审量自家是否识得根据、合得根据。所以,读的是《论语》,工夫对象却是自家的一派心地。而工夫有两大面:一面是行,为学、为政、为礼等莫不是行;一面是省,起念起意、用思用智等莫不有省。行与省莫不足以致其诚敬,而其归宿又莫不能会极于天人一体之乐。作者在本书中,每求与先圣心心相印之乐趣,正是由于对这样一种工夫进境的信受。 作者并不以“解释”为自己之本务或急务,但是,对于一些章节的“解释”,也能自出机杼,虽置于两千多年之《论语》解释历史中,亦可谓饶有新意,而作者亦自可抱相当信心。如总章一一一,作者以为,夫子所谓“再斯可”,并非对“再思”之无条件的肯定称赏,而含有对“一思”之要求,从而使此章成为孟子一思即善、一入即得思想之先导。又如总章三〇三,作者以为,夫子所谓“举尔所知”,有为天子遗贤之意。又如总章四三五,作者以为,夫子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非为性、习作两定义语,乃谓性、习两般作用而作用相反也,而受此两般作用者,非性非习,人也,全章其意则若曰:人与人相近,性使然也;人与人相远,习使然也,从而,孔孟性论之异的聚讼似可以稍息。 另外,本书品相典重雅致,藏家颇可购而庋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