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俗語正字考
散年前,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的著作《正字正確》,掀起香港一片「中文正字」熱潮後,今年,新作《廣東俗語正字考》,除了講解廣東俗語背後的嶺南文化,及與香港人的關係外,更將「廣東話」裏那些被誤為「有音無字」的古漢語正寫,逐一闡述,例如:「威水」本是甚麼呢?「雲吞」兩字是否正寫?又或「論盡」、「乞癡」、「奄尖」、「閉翳」、「辣撻」、「興恰恰」、「立立靈」……又點寫的呢?本書用二百多個「廣東老潮語」,說明廣東保留了大量中國傳統雅文化。 -
我们的文字
方寸间的文明 双手中的传承 在广袤的大地上行走 在岁月的长河里采撷 我们的文字 中国的记忆 《我们的文字》成书历时一年,作者走遍中国各地,行程51496.5公里(能绕地球两圈),走访了11个省的50余个城市和乡村,采访了30余个非遗项目的37位传承人及专家,拍摄了400余小时的影像和口述资料。堪称上山入海,寻访我们遗失的文字。 书中以全新的视角讲述文字故事。内容纵向贯穿文字发展全部历程,横向覆盖了我国20余个民族所使用的30种左右的民族文字,涉及到10余种已经消失的文字,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字,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文字,中国的文字。本书还从文字与民俗、文字与艺术、文字崇拜、文字的传播等不同角度来解读文字主题,从仓颉、王羲之、蔡伦的传说,到各民族的造纸技艺;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篆刻艺术,到文字的避讳与文字的崇拜等,本书几乎涵盖了文字在我国得以传承的方方面面,也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了解我国文字大家庭的微型百科全书。 -
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
《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在名物命名的相对可论证性认识的基础上对古汉语植物命名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单个植物命名的具体考释,总结和归纳了植物命名的特点和规律。《古汉语植物命名研究》总结了前人植物释名中存在的错误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与源义素的对比,分析了植物命名义的意义性质、构成及特征,并归纳了几种探求植物命名义的有效方法。认为植物命名取象选择规律与人们在植物命名过程中的思维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 -
香港潮語學習字卡
《香港潮語學習字卡》讓你在一天裡學會香港最「潮爆」的流行用語! 「潮語」解釋中英對照、附粵語拼音及詳細例句。隨卡贈送《潮語自學手冊》乙本,無論對入門初哥、或溫故知新者,也屬必備佳品! 總覺得童年的一切都比現在美好,對嬰孩時學習中文的「識字卡」一直念念不忘。既然小時候學寫字詞依靠的是一張張色彩繽紛的「識字卡」,那麼,要重新認識香港潮流用語,也該回歸基本步,由這盒《香港潮語學習字卡》開始! -
语言学家的故事
本书以小故事写大学问,治学点滴,轶闻趣事,亲近大家,感悟生活。 《语言学家的故事》共收纳了175篇稿件,涉及全国考、中、表三代语言学家。本书内容涉及语言学家的许多方面,把一些鲜为人知的有启发性的事迹展现给读者。为了方便查阅,本书共分为治学篇、育人篇、处世篇、轶画篇、才艺篇和语智篇等六个部分。治学篇包括语言学家的求学、治学之路和各种研究心得、研究方法、研究中的值得思考的故事等;育人篇包括语言学家的教书育人的故事,多为学生写老师,肺腑之言,令人感动,也有老师写学生,师生之情,感同身受;处世篇包括语言学家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特点和风采,生活中的小故事,透露着大文章;轶事篇包括语言学家一些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不平凡的经历等,从另一个方面看出语言学家的性格和态度;才艺篇展现的是语言学家们的另一面,多才多艺的他们演绎着语言学之外的精彩人生;语智篇则是语言学家展现语言智慧的故事,研究语言的人,语言一定丰富多彩,充满智慧和玄机。有些故事涉及几个方面,分类不是很严格。 -
李方桂先生口述史
《李方桂先生口述史》是李方桂先生晚年留下的口述史记录,生动记述了他的生平经历和学术事业,其中对20世纪语言学的演进多有反映。李方桂(1902-1987)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1924年由清华学堂赴美留学,先后爱教于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著名语言学大师;回国后,长期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并当选为首届院士。其后,留美执教哈佛、耶鲁、华盛顿大学等名校二十多年。他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开创之功,历史比较语言学、汉语历史音韵学以及北美印第安语研究方面均有杰出贡献,被誉为"非汉语"语言学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