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伟民讲福柯
本书只是讲解了福柯思想宝库的一个个侧面,但还是力求捕捉其哲学和史学等方面主要的侧面,避免给人以挂一漏万的感觉。同时,正因为这本书只选取了福柯多重思想的某些点、线和面,因而未曾涉猎之处和尚可完善之处也就会在作者面前敞开着,这就为作者以后进一步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尽管福柯倡导的“关切自身”的伦理学不禁让人联想中国儒家的修养性学说,尽管福柯思想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宽广,但无可否认福柯还是会有其知识盲点和无暇顾之处。正是由于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一样会有局限,福柯才否认有什么普遍适用的真理,否认普遍知识分子具有普遍代言的作用。于是,福柯研究者和评论者无论是采取故意贬低还是刻意拔高的手法应该都是福柯所不愿看到的。既作为与真理相关的知识主体,又作为与权力场相关的权力主体,作为与苦行实践相关的伦理主体,真实的福柯就这样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
哲学经典(上下册)
本书遴选西方哲学史各主要时期的经典作品,或辑录完整篇章,或摘取精要片段;既涵盖了代表性思想家和学者的杰出著作,又顾及过渡性学人的论述。本书按照时间线索,分为古希腊哲学、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哲学、基督教与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19世纪哲学和20世纪哲学六卷。以人物为纲,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时期,到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全面、充实地介绍了不容错过的学术大家,合理组织了精干、翔实的材料,为专业内外人士展现出西方哲学史的基本概况、发展进程、各理论流派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本书是经久不衰的《哲学经典》系列的最新修订版。该系列最早出版于1961年,历次版本始终保持良好的学术质量, 形成了辉煌的传统。此书是第6版,由福里斯特•贝尔德悉心编纂和修订。本书提供了高品质的哲学文本,适于用作西方哲学、思想文化史课程的通识教材或精读读本,满足了专业和非专业读者希望通过阅读英文原著而进一步掌握西方哲学史的需要。 本书四大看点: 看点一:精选原典 精心辑录西方哲学史各时期中代表性思想家的代表性作品,或是公认的智慧经典,或是学习哲学史不可绕开的过渡性著作。非英文原典则采用其水平最高、最权威的英文译本。篇幅完整,内容得当,是对西方哲学思想感兴趣的读者了解经典原著的必选读物。 看点二:点睛导读 本书除原著文本外,撰写了言简意赅的导读资料,极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资料分为传记性、哲学性、文献性三种路向:每卷开篇介绍该时期的精神背景、思想特点和相关文献,在每一人物的开篇部分也指明该人物的生平、主要学说和相关著作。 看点三:合理架构 以时间为线索,纵向上勾勒出西方哲学发展流变的理论脉络;以人物为纲,横向上展示出风格各异的智者的生动形象。纵横交汇,一个思想丰富、特色鲜明的西方世界跃然纸上。 看点四:经久不衰 本书的出版始于1961年,有50余年悠久的学术声誉和辉煌的传统。最新引进的第6版推陈出新,在前几版的基础上大幅增订,使内容更为详尽,更适合读者各种需要。在亚马逊网站哲学史类图书中长期畅销,在教学实践中广获师生好评。 推荐语: 这是该领域我见过的最好的合集……我当然会更喜欢一本书里收全了我要用的所有材料,而不是得让学生购买好几本书,还要再加上补充资料。我想不出还有更好的作品选集或者更好的形式安排,能让我舍弃这部合集。 ——特德•透德维,俄勒冈大学哲学系主任 欠缺哲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或许会觉得,对于各卷提到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要凭他们的一己之力加以理解,即便不是做不到,也十分困难。然而,这本书的导读信息丰富,选文经过精心斟酌,这使学生们有可能在原始文本中找到立足点……也使学生们有机会走近这些杰出但常常难以理解的思想家,走近他们的著作。 ——珍妮弗•麦克马洪,原森特学院哲学系主任,俄克拉荷马文理大学英语系副教授 对于影响了西方文化的众多大哲学家,这是很好的研究资料。读起来很有趣,也不费力,当然在思想上也非常有刺激性……我喜爱极了这本书! ——亚马逊网站读者评论 又一部适合收藏的杰作!这次的版本更有深度,挖掘了不同作家的著作,细致到了各个片段。我们的课程就是指定用这本书。它是非常优秀的资源,应当把它永久保留在书架上。 ——亚马逊网站读者评论 -
哲学史教程(下卷)
《哲学史教程(下)》主要内容:我馆历来重视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
笛卡尔与《第一哲学的沉思》
笛卡尔与《第一哲学的沉思》,ISBN:9787563366521,作者:(美)哈特费尔德(Hatfied,G.) 著,尚新建 译 -
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
哲学 -
后哲学文化
罗蒂在本书中不仅批判了分析哲学运动,而且还批判了一个自柏拉图以来的,对寻求现象背后的绝对实在的表象感兴趣的哲学传统。他倡导一种崭新的“后哲学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无论牧师、物理学家还是诗人、政治家,都不比别人更“理性”、更“科学”、更“深刻”,而那些特别出众的人不过是善于成为人的人。他也认为,不存在可以作为一切学科之“样板”的学科。罗蒂指出,如果启蒙运动给我们带来的是后神学文化,那么对柏拉图主义传统的超越将会导致后哲学文化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