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象学的观念
《现象学的观念》(五篇讲座稿)(胡塞尔文集第2卷)作者认为:哲学和科学相比;有着自身的研究对象。它因对认识论的反思而产生,因而是一门绝对意义上的关于存在之物的科学。过个绝对的存在之物就是隐藏在变动不居的科学对象之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自我的纯意识。要认识它,必须根据绝对存在的意向,先用“先验的还原法”,将前人留给我们时间接知识和当下获得的直接知识抽象掉,从而产生了一个个的个别的失天设定(也可以用“意识流’的概念来表示),然后再进行“本质的还原法”,把个别的意识普遍化,从而就认识到绝对的真理。因而现象学是一种心理哲学,是一种认识论,是认识绝对的存农之物——“现象”的哲学。 -
沉思录
这是一位有着强烈道德感的统治者的内心独白,是一部写给自己看的书,是自己与自己的12篇对话。书中,奥勒留考察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剖析了他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信奉斯多亚学派哲学的奥勒留,强调人要过一种理性的生活,身体听命于心灵,感情服从于理智。作为人,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承担起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培养自己的德行,保持心灵的安静和自足。 作者是古罗马的皇帝,在政治上他没有留下什么丰功伟绩,但这本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沉思录》却被无数代人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该书一直被认为有“一种甜美、忧郁和高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可思议的魅力”,它的高贵,是来自作者思想的严肃、庄重、纯正和主题的崇高;它的忧郁,是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和身处乱世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则是由于作者的心灵的安宁和静谧。 作者本人经历过不少磨难和痛苦。公共职责的沉重和个人的遭遇使他陷入了悲观之中,而他能坚强地生活下去,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哲学性的沉思。 -
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尼采是一位极富争议性的西方哲学家。尽管他的哲学对当代西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有关他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大抵而言,这些争论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尼采的哲学究竟有没有某种统一性?假如有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什么?本书作者认为,尼采一生的哲学思考,都是为彻底颠覆两千多年的西方柏拉图主义或行而上学传统,并且克服它所导致的现代虚无主义后果:正是这一基本意图,构成了尼采哲学的内在统一性。为此本书一方面通过以尼采经典文本的诠释勾勒其哲学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也把尼采放到二十世纪的争论语境中最大程度地凸显其哲学思想的复杂性。 -
林中路
本书几乎包含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收集了作者在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六篇重要著作。作者的“存在之真理”和“存在历史观”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文化传统的批判和当代技术世界的分析,充分显示出一位思想家应有的稳重、冷静和深度。 -
纯粹理性批判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以普鲁士王家科学院本(通称“科学院版”)为底本,全部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则直接从拉丁文译出。科学院版《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并且经过了德文编辑者的详细校勘。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已有的各种译本,同时也对一些名词、术语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中译者以其在西方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方面的深厚学养,以及十年如一日的苦心孤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对康德翻译与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本“康德著作注释本”系列是中译者将康德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注解后推出的单行本系列,对于专业人士的研究和非专业人士的学习,皆有极大助益。 -
自然宗教对话录
《自然宗教对话录》是十八世纪英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者休谟(1711—1776)的晚年重要著作。全书共十二篇,都系对话体裁,通过论辩方式,披露他对宗教、神的存在等问题的看法。书前附有校者序言一篇,可供读者了解《自然宗教对话录》内容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