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蚂蚁社会
【内容简介】
“人像蚂蚁”这个古老的比喻,就像“比喻”本身一样古老。从作家到政治学家、社会学家,人们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人类社会的最佳组织形式;从单一的个体到整体的社会,从君主制到民主社会,从霍布斯的“利维坦”式全能国家到《美丽新世界》中的集权乌托邦,再到原子化、网络化的后现代社会,蚂 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能被象征性的解读,并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社会形态形成了巧妙的一一对应。作者从社会学专著、小说文本,乃至电影文本出发,探索了这一类比的迷人历史。
在本书中,蚂蚁,成为人类社会的绝对隐喻。人不是“像”蚂蚁,人就是蚂蚁。
【编辑推荐】
☆ 横跨政治学、社会学、昆虫学、文学与电影评论
☆ 展现人类渴望从蚂蚁身上寻找文明前景的所有野心和企图
☆ 塑造人类文明的,是个体的自由,还是是集体的逻辑 ?
☆ 政治制度、战争体系、社会结构……人类社会的全部隐喻
【本书获誉】
这本书的主题看似距离我们很遥远,但蚂蚁是唯一的镜子,让人类可以将自己视为群众和集体的存在。甚至像韦贝尔展示的那样,我们与宇宙外星人的相似程度也无法和我们与小邻居们的亲密程度相比。
——《南德意志报》
韦贝尔这本书的优点之一是,它永远不会忽视蚂蚁的隐喻在科学和文学中的反馈作用。正是由于蚂蚁以社交昆虫的身份出现,并具有集体智慧的特征,所以蚂蚁的行为在任何时候都被象征性地解读——尽管情况大不相同。
——《文学世界》
韦贝尔原创性的文化史……预示了未来。在未来,塑造我们世界的不是个人的自由,而是集体的逻辑。
——《文化时间》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全二册)(英汉对照)
(一) 第一章 问题的初步探讨 第一节 思想的社会学概念 第二节 思想的当代困境 第三节 现代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观点的根源 第四节 作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问题的对集体无意识的控制 第二章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第一节 概念的定义 第二节 历史视野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三节 从意识形态的特定概念到总体概念 第四节 客观性和偏见 第五节 从意识形态理论到知识社会学的转变 第六节 非评价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第七节 从非评价性到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的过渡 第八节 非评价性意识形态概念中暗含的本体论判断 第九节 虚假意识问题 第十节 通过对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分析探寻现实 第三章 科学政治学的前景:社会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问的关系 第一节 为什么不存在政治科学 第二节 知识的政治和社会决定因素 第三节 各种视角综合成的一个政治社会学问题 (二) 第四节 “知识分子”的社会学问题 第五节 政治知识的本质 第六节 政治知识的可交流性 第七节 三种知识社会学 第四章 乌托邦思想 第一节 乌托邦、意识形态与现实问题 第二节 愿望的满足和乌托邦思想 第三节 乌托邦思想结构的变化:在现代各阶段 第四节 当代形势下的乌托邦 第五章 知识社会学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的性质和范围 第二节 知识社会学的两种类型 第三节 对传统认识论片面性的证明 第四节 知识社会学的积极作用 第五节 知识社会学领域中历史一社会学研究的技术问题 第六节 知识社会学的历史概括 译者后记 -
乌托邦
《乌托邦》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 有趣的金书》,是才华横溢的入文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St.Thomas More,1478—1535)的名垂史册之作,也是西方哲学史和文学史上最有影响 力的作品之一,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入文主义的最高成就。作者在《乌托 邦》中描摹了一个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不仅开创了乌托邦小说 这一体裁,而且激发了几代八政治改革的灵感。五百年后的今天,这部作 品依旧是一本丝毫没有退色的经典。 -
Architecture and Utopia
Written from a neo-Marxist point of view by a prominent Italian architectural historian, Architecture and Utopia leads the reader beyond architectural form into a broad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of architecture to society and the architect to the workforce and the marketplace. It discusses the Garden Cities movement and the suburban developments it generated, the German-Russian architectural experiments of the 1920s, the place of the avant-garde in the plastic arts, and the uses and pitfalls of seismological approaches to architecture, and assesses the prospects of socialist alternatives. -
伊加利亚旅行记(第一卷)
法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卡贝(1788—1856)的代表作。1840年发表,名为《威廉·加利斯达尔爵士在伊加利亚的旅行和奇遇》,1842年第二版时改名为《伊加利亚旅行记:哲学和社会小说》。文学体裁。书中对旧社会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抨击。认为旧社会制度有三个弊端:(1)财富与福利的不平等,(2)私有权是产生社会弊病的根本原因,(3)货币是产生社会弊病的重要原因。对资本主义的各种罪恶现象,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并指出现存政治制度的主要弊病产生于“法律是由贵族或者富人来制定”的,而旧制度中的军队、监狱和警察则是“报复与压迫”人民的工具。从而他得出结论,根除和消灭不平等制度及其产生的根源,代之以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的平等制度。书中设想建立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和人们自愿联合起来的“伊加利亚共和国”。这个理想共和国的基本原则是,每个人都是社会的成员和兄弟并在权利、义务上完全平等,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实行社会所有。主张新的理想国家在经济上应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充分发挥人们的才智,最大限度发展生产力,是工农业和交通发达与技术先进的社会,社会成员消费品分配上实行“按需分配”;政治上是一种“民主共和政体”,即主权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行人民的主权,立法和行政分离并且后者从属于前者,实行集体领导,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并接受其监督。此外,理想国家中将重视教育事业,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同外国实行互相友好、不背信弃义、不对外扩张和不干涉邻国事务的原则。其著作中不少主张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但从总体上讲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理性”学说,既缺乏科学性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此书出版时,博得广大劳动群众的热烈欢迎,是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 -
生态乌托邦
《生态乌托邦》的雄心是提供一幅吸引人的画面,即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可持续”到底是什么样子,向大家展示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新的生活方式,确保人类可以比较舒服地在地球上生存更长时间。 书中描绘的许多日常生活细节,使得许多读者都为之着迷,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希望与乐观,对年轻读者格外有吸引力。它揭示了蒙在环境退化、社会异化、社区衰败、个人压力等看似不可避免的表象上的面纱,教导我们:敢于做梦是件好事,乐于尝试新观念新想法是件好事,想象自己快乐幸福是件好事,与我们的同伴拥有相互支持关系同样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