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
It's Not How Good You Are, It's How Good You Want to Be is a handbook of how to succeed in the world - a pocket 'bible' for the talented and timid to make the unthinkable thinkable and the impossible possible. The world's top advertising guru, Paul Arden, offers up his wisdom on issues as diverse as problem solving, responding to a brief, communicating, playing your cards right, making mistakes and creativity, all notion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aspects of modern life. This book provides a unique insight into the world of advertising and is a quirky compilation of quotes, facts, pictures, wit and wisdom, packed into easy-to-digest, bite-sized spreads. If you want to succeed in life or business, this is a must! Paul Arden began his career in advertising at the age of 16. For 14 years he was Executive Creative Director at Saatchi and Saatchi, where he was responsible for some of Britain's best known campaigns including British Airways, Silk Cut, Anchor Butter, InterCity and Fuji. His famous slogans include 'The Car in front is a Toyota' and 'The Independent - It is - Are You?'. In 1993 he set up the London-based production company Arden Sutherland-Dodd where he is now a commercials director for clients such as BT, BMW, Ford, Nestle and Levis. -
让创意更有黏性
你或许相信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就是万里长城,可乐能腐蚀人体骨骼,我们的大脑使用了10%;与此同时,你却记不得上周例会上领导的安排,昨天看过的那本书里写了什么,上次参加培训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 这就引发出《让创意更有黏性》的核心问题:什么样的观点或创意具有强有力的黏性,能被他人牢牢记住? 国际知名行为心理学家希思兄弟根据大量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案例,揭示了让创意或观点具有黏性的六条路径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 简单:精炼核心信息 意外:吸引维持注意 具体:帮人理解记忆 可信:让人愿意相信 情感:使人关心在乎 故事:促人起而行动 《让创意更有黏性》自出版之日开始就风靡多国,6年来高踞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是《纽约时报》的经典畅销书。不管是需要说服下属的公司主管,还是需要打动客户的销售,抑或需要打造直抵人心创意的广告人,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表达创意或观点的最具黏性的方法。 -
让创意更有黏性
这个以色列研究组为广告所做的工作,就是这本书试图为你的创意所做的。我们会给你一些建议,使你的创意更具创造性,对听众更有影响力。我们列出的6条原则的清单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一种模板或是一个清单的作用显然是有限的,但我们并不是说比起单一朴实的方法,多样化方法就会创造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是的,事实上,如果你想把你的观点传播给他人,你应该按照已经多次让其他观点成功的规则来运作,你想创造的是新观点,而不是新规则。 这本书不能提供一个十拿九稳的方法。我们要事先承认:我们无法告诉你能够让只有12岁的孩子坐在营火旁探讨生物有丝分裂的方法。不管怎么样,你的提升备忘录多半不会像谚语那样在另一种文化中流传几十年。 但我们能向你保证:不管你的“天生创造力“如何,我们将会向你展示——只要一点点努力,几乎所有观点都能够更具黏性;一个有黏性的观点也会更加与众不同,而你所要做的就是理解并掌握黏性创意的6条原则。 -
广告心理
《广告心理:电通广告丛书》并未刻意构筑贯穿全书的统一理论体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对特定概念的详细解说方面。第一版广告读本《广告心理》(朝仓利景著1962年)是以向广告业界介绍心理学为目的而编撰的,因此其内容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面向广告业界人士介绍知觉、学习、记忆等心理学的基础概念。第二版广告选书《广告心理》(仁科贞文著1976年)从心理学的角度围绕广告计划展开论述。其内容主要针对拟定广告计划的步骤和程序,从沟通效果的观点阐述形象、态度、决策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方面的色彩较浓。第三版《新广告心理》(田中洋丸冈古人著1991年)定位于广告业界的专业工具书,是一本对代表性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杂志进行系统地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最新研究成果的中型事典型图书。 -
外国广告发展史
《外国广告发展史》内容简介:有人认为广告是十分现代的东西,它有什么历史?广告的历史有多长?这取决于怎么给广告下定义。从传播的角度理解广告,广告是一种传播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广告的传播过程是从人类的基本传播过程发展而来的。人类从出生第一声啼哭开始,我们的生存就有赖于我们告诉别人、说服别人、吸引别人注意力的能力。从营销的层面理解广告,就是大多数人所认识的现代商业广告的概念…… -
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2003)
第一部全景式广告社会发展史,展示中国广告业经营增长10780倍的史脉,呈现政治、经济;广告、企业、媒体;文化、时尚的互动,扫描相应事物的横向关联和纵向承传。 《中国广告猛进史》以独创的架构,在时间平台上全视角,立体化展现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广告业总产值成万倍升。人均广告费数千倍激增的世界性奇迹。 解读我国政策、法规、机制逐步变革,解开思想和生产力。推动低起点的广告业,具有“后发优势”与其他支柱产业的蓬勃猛进。 辐射这些变化所派生、创造融汇出林林总总的文化和时尚现象。这些绚丽的全景式画面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最真实、最丰富、最生动的写照。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25年,广告业发展迅猛。2003年与1979年相比,全国广告经营额增长10780倍;人均广告费增长8298倍;广告经营额占国民总产值比重增长568倍,把它界定为猛进史应毫无疑义。作为当事者,有责任把这段辉煌记录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 历史可读,更是立体的。因此,当我们着手策划这段历史的体例时,首先关照的是它的时间性——横向的关联和纵向的承传。 基于这种立意,我们把同一时间平台上的政治、经济大背景,广告、企业、媒体三大支柱产业的主潮和相应的文化、时尚、流行的世相一起展示。这样可以鲜明、完整地表现出它们之间的互动性,即那一阶段社会生活原汁原味的特征。而前后年份的照应、比对,又可从时间坐标上的伸展,反映出各领域的进退、兴衰与变化。 广告作为流行,注定是变化极快,商业寿命有限。然而,经典广告总是凝聚每个时间段和社会特征的标志性产物。 当读者浏览本史时,可以体察整个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从而体会到创造者付出的坚韧超凡的代价以及迫切地需要思索和实现的问题:中国广告业起点低、增速高,在中国加入WTO后,要想保持“后发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广告业的整体差距,其艰难和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远胜于前25年的猛进。 我们所做的仅是一部粗线条的精要简史。即使如此,当本史的1979-1998年的部分于1999年在《国际广告肝rj出时,出乎意料的是,一些学术界的人士对 这样一部全景式的简史反应热烈,认为这种体例是一种创举,给予了极高的肯定。他们从中看到的不仅是广告,还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的突飞发展以及许多事物的横向联系和前因后果。 在建国55周年之际,我们修订了《中国广告猛进史·1979-1998)),并增加了近5年的史料,连同由我们策划的《中国营销25年》一起作为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