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世界,原该天清地宁
本书是著名文化行者薛仁明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书中多是作者关注文化、生命形态及现实人生的专栏文章,汇集五十余篇,或读人,或品味生活,或纵论天下学问。薛仁明文章“朴实而有华”,兼具山林与庙堂之美。文风泱浩,特别有眼下白话文难得一见的平仄顺气的韵律。薛仁明又长于从浅近之处,推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在“礼崩乐坏”的当下,总能以文化的角度切入,化腐朽为神奇,让我们即使面对劫难,仍处处见到生机。他能将中国文化中人间的兴味,在不知不觉中,给挑拨开来,霍地亮出一片宁静祥和的天地。 -
中国文化对谈录
一幅奇丽的中国文化发展的画卷,一部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梳理蕴涵极为丰富的力作。作者用两人对谈的方式,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解构了中国儒墨道法等各家学说的理据与发展变化过程,及它们对中国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
中国文化概论
本书概论中国文化,在编章展开之前,有必要就全书的核心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等问题预作说明,是为绪论。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公共课教材,意在给大学生们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富文化遗产的简明文本,使之对于中国文化的特征有所把握,并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我们不企求读者同意本书的全部特点,但望能启发朝气蓬勃的探索。 -
妆匣遗珍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最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谷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的习俗日渐淡化,甚至濒临消亡。 本书是写传统银饰的专著,以总结多年的收藏经历,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书中近千张的首饰图片,令人目不暇接。 -
我生有涯愿无尽
梁漱溟最完整的自传! 历时27年编纂,5次增删的最后定本 论衡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直谏最高领袖 生于都市,要为农夫代言;心归佛法,甘为孔子正名 ———————————————————————————————————————————————— •幼年不学四书五经,而入洋学堂,念《英文初阶》《地球韵言》,身后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国学大师” •两度欲自杀,一度想出家;哀民生疾苦,叹“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积极入世求解中国与人生两大问题 •24岁以中学学历登北大讲坛,教授印度哲学;7年后,主动辞去教职,投身新教育和乡村建设 •巡历抗战游击区8个月,敌兵围堵,飞机轰炸,数次险死还生,始终泰然自若 •发起民主同盟,调查李闻惨案,力促国共和谈,奔走8年,被称之为“中国的甘地” •与毛泽东几次通宵长谈,激辩中国道路;1953年向最高领袖“要雅量”,成“反面教员” •只批林不批孔,再遭全国性大批斗而不改初衷,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文革”抄家,资料全无,仍笔耕不辍;1975年《人心与人生》完稿,前后费时约50年,称“使命完毕,可以去矣” ——————————————————————————————————————————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最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本书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最可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