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物志
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与计成所著《园冶》被称为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双璧。《长物志》中直接有关园艺的有室庐、花木、水石、禽鱼、蔬果五卷,另外七卷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香茗,看似与园林无关,但依古人之见,书画、器具、衣饰、品茗等也是园林生活、园林环境的一部分。书名“长物”,取“身外余物”之意。文震亨在这部著作中表达了自己诗意生活的取向:远实用、近审美,藉此建立起了一个时代文人的全部精神生活。 -
中国政治二千年
《小书馆》系列丛书,收入20世纪初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文史作品。名为“小”,意味着篇幅小,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可获得一方面的知识精粹;即便是大论题,也会找小的切入口,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使阅读饶有趣味。 本系列拟出版100多种,首辑收入十本。 《中国政治二千年》是中国政治学百年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在湮没了七十年之后,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一位被遗忘的民国学者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写成的这本小册子,以中西文化的视野和洗练生动的文笔,把中国二千年纷繁的传统政治文化,概括得如此清晰而深刻,今天再读,依然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
老子德道经
《老子·德道经(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在当前,道德复兴,少儿经典诵读兴起,以及世界范围内『老学』热潮的出现,探索老子学说的真正意境和深刻内涵,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然而遗憾的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子》一书,原著真本已失,传抄多误。历代以来,批注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统一。虽亦不乏珠玑闪烁者,但却少见能真正全面破解其内涵的。这或许是限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或者是因对于道学思想认识的不足;或许对老子『修之身』的体悟不深,仅从其文字、文学等方面加以诠释;或者由于文字本身字义的变化,造成后人对其所表达内涵的误解、误判,等等。 -
亦新亦旧的一代
它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
私想鲁迅
在一个使鲁迅大幅度错位的时代,刘春杰试图与鲁迅对位,在极尽忠实的对位中,错位感,因之凸显。……刘春杰的书与画,其实与鲁迅及左翼木刻无涉:这是独孤的行为。……一个苦闷彷徨的人,写给另一个苦闷彷徨的人。 ——陈丹青 因为是私人的暗暗的猜想与顿悟,就不太在意既定的概念,拒绝先验理念的暗示,所关心的话题也多边边角角,似乎不愿意有表述的体系。没有体系,才符合鲁迅的特质,散点透视里,精神往往暗合。大雾弥天之际,仍有丝丝亮意于斯,恰与鲁迅相互对照。但又不受其文本暗示,以虐待俗意为乐,遂多了苍凉之美。 ——孙郁 我不是鲁迅研究专家,不知道《一件小事》是何年何月何日写的,也不知道他的身高,他有多少缺点,帮助过少人,得罪过多少人,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我喜欢十六卷《鲁迅全集》,尤其那些剧毒的杂文……私下里我常常读他、画他、刻他、写他、琢磨他。 ——刘春杰 本书以文字结合版画的形式,回顾了鲁迅波澜起伏的一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与鲁迅相遇的心路历程。书中文字由数十篇短文连缀而成,介绍鲁迅时往往从身边小事起兴,多为随想式的记述,带有草根的野气。书中并收入了作者近两年《思想鲁迅》系列木刻版画创作的全部成果,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的感念和对鲁迅思想的理解。作者希望能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来纪念鲁迅对中国当代精神文化史,对中国当代木刻版画发展的卓越贡献。 -
画堂香事
新版《画堂香事》布面精装,由与熏香习俗相关的文物实物图片、诗词入手,细诉香草、香料、香露、香熏、香炉、香阁等蕴涵的民俗、文化背景,及其与情、爱间含蓄而清远的关联,为读者展开一幅悠长的古代时尚图卷。全书由香之事、香之容、香之食、香之居四个部分有机串联而成,配以130余幅彩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