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解字注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字典,是传统语言学的经典之作。清代段玉裁的注本最为精深、全面。清代王念孙誉之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王力也称赞说:“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第一把交椅。” 南京大学许惟贤教授,以最早的经韵楼原刻本为底本,对《说文解字注》进行全面的标点整理,核对引文,订正不足,附注有一千二百多条。许惟贤既充分肯定段玉裁注本的学术贡献,也尽力弥补段注的不足,以便读者较完整地利用和认识段注的学术成果。为便于读者使用,本书编有“笔画索引”和“类比字超级索引”。 -
汉字源流字典
《汉字源流字典》兼顾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兼具古今汉语字典的功能;兼顾知识普及和专业研究,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形象图解汉字的造字意图,依次列举金籀古篆字形;用传统“六书”理论,分析汉字构造,探索汉字本义;以本义为起点,钩稽梳理古今义项演变的过程和线索;列举字头涉及的字组字群,提示相关诸字之间的联系。 -
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
日韩越三国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完全在中国文化的笼罩之下,不仅使用汉文,采用中国的典章制度,其学术思想和宗教风俗,莫不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作者最早提出“中国文化圈”的概念,这是中外学者过去未曾从事过的研究工作,若有之,也仅限于中国文化对某一国交流或影响而已。 本书根据中日韩越各国的原始文献,条分缕析,广征博引,综合系统地研究,具体而清晰地呈现出“中国文化圈”在东亚地区的全貌。 《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一书,实为研究“中国文化圈”的开山之作:资料极其丰博,网罗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绝大多数原始汉文文献——这些史料价值无法估量,堪称一部研究“中国文化圈”的学术指南和资料索引;论域相当广阔,涵盖中国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在学术、思想、政治、产业、风俗、宗教方面的深远影响,这种全面、客观、综合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无人出于其右。 -
穆天子传.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
《神异经》内容简介: 《神异经》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所载皆荒外之言,怪诞不经。共四十七条。陈振孙《书录解题》已极斥此书,称东方朔撰、张茂先传之伪。今考《汉书。朔本传》,历叙朔所撰述,言凡刘向所录朔书俱是,世所传他事皆非。其赞又言後世好事者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云云。则朔书多出附会,在班固时已然。此书既刘向《七略》所不载,则其为依托,更无疑义。《晋书。张华本传》,亦无注《神异经》之文,则并华注亦属假借,振孙所疑,诚为有见。然《隋志》载此书,已称东方朔撰,张华注。则其伪在隋以前矣。观其词华缛丽,格近齐、梁,当由六朝文士影撰而成,与《洞冥》、《拾遗》诸记先後并出,故其中西北荒金阙银盘明月珠事,陆亻垂《石阙铭》引用之。其中玉女投壶事,徐陵《玉台新咏序》引用之。流传既久,固不妨过而存之,以广异闻。又考《广韵》去声四十一漾收犭恙字,《说文》、《玉篇》皆所不载。注称兽似狮子,实本此经北方有兽焉,其状如狮子,名曰犭恙之文。则小学家已相援据,不但文人词藻,转相采摭已也。《隋志》列之史部地理类,《唐志》又列之子部神仙类。今核所言,多世外恍惚之事,既有异於舆图,亦无关於修炼,其分隶均属未安。今从《文献通考》列《小说类》中,庶得其实焉。 http://www.du8.com/books/sepbggh.html 全书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等九章 原文链接:http://www.yuedu.org/thread-55929-1-1.html -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有人褒扬之,说它怎么好,必有人厌弃之,说它怎么怎么坏,而且遗毒至今,让我们抬不起头来。而称颂的或批判的,对于传统文化到底内涵如何,却往往同样不甚了了,各以偏见与误解抵死相争。本书不想再重复那些争论,独辟蹊径,由“人”的角度切入,就人的体气、饮食、男女、家庭、社会关系、天人关系、历史意识、思维模式、感性世界、德业担当、文化实践等各层面,说明古代文化在这些方面如何处理,其所形成之文化,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比较中,又显示了什么型态、有什么优缺点。对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些误解,则正本溯源,说明其致误之由来。对华夏文明在现代变迁异化后之再生的可能,也有一些期许。 本书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该书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 本书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 -
阅尽沧桑
季羡林先生恐怕是国内仅存的文化大师了。季老在梵文、吐火罗文、印度文化等方面的造世间已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八十高龄提笔写散文,一发而不可止、然后蔚为大观,成为当今学者散文的一座高峰。 季老的散文没有浓艳的装扮,没有刻意的雕凿,却有感人肺腑的真情和发人深省的哲理。读罢掩卷,浓郁的诗情、悠然的诗情、悠然的画意、幽深阔远的境界、四处横溢的智慧,让你回味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