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时忧世
本书所收内容涉及中国发展道路、新闻媒体自由、公民教育、高等教育科研、文化建设方向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直接针对社会生活情况展开讨论,最大的特点是,从深层次的历史、思想观念、文化心理诸因素展开分析,结合理论谈现实,或挖掘历史渊源,或作中外对比。 -
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
本书是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姊妹篇,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水木丁坦言:“这次在整理书稿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我,从一心只想逃离出世,到坦然地入世,这恰恰是写作带给我的潜移默化的转变。” 延续《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风格,作者从现实生活里、从情感经验之中、从阅读思考之间,引发出有关生命、成长和自由的讨论。每一篇都闪耀着智性的光辉,记录了一位理智与感情并存的作者,挥别青春的脆弱与伤感,臻至成熟温暖的过程。而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问题的答案:在这个残酷喧嚣的世界,如何追寻到真正的自由与爱。 -
过去的痛
★著作等身的女作家、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梅•萨藤至诚之作,坦然讲述人生中的艰难时期,探讨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独居,正在成为很多人的主动选择。到2013年,我国独居人口比例已达14.6%,梅•萨藤的日记为向往独居生活的人展示了一种真实的生活范式:她一面读书写作、接受采访、出席讲座,一面照顾猫狗、接待好友、钻研园艺。数十年来,她的日记都是独居者的必读之书。 ★梅•萨藤说:“孤单是自我的贫乏,孤独是自我的丰富。有两种人对我的作品极感兴趣——首先是生活孤独的人……而第二种,是还没有对生活做出承诺的年轻人,既在工作也在爱情方面。” ★梅•萨藤与同性伴侣朱迪相知数十年,却因对方患上奥兹海默症而痛失所爱。她在日记中回顾自己身为女性、身为作家、身为少数群体的人生,以及走出情感伤痛的历程。“一个人必须足够强大才能承认自己的需要,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关于本书】 梅•萨藤作为一位声誉卓著的作家,在诗歌、小说及非虚构领域均有建树,其中,日记构成了她写作中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本书收录了梅•萨藤的两本日记《过去的痛》(Recovering)与《梦里晴空》(After the Stroke),她在书中坦诚地记载了人生中的两段艰难时期:66岁,一段多年的感情走到了尽头,此时她不仅深陷抑郁症的泥潭,还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但 “打击唤醒了隐藏的力量”,她凭借坚韧的勇气继续阅读和写作、悉心打理自己的生活空间,最终以卓然之姿走出了困境。73岁,她不幸中风,却仍未被击倒,而是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力量,深入思考自身与过去的关系,完成了一段精神与身体的康复之旅。 【精彩书摘】 ★梅•萨藤追问孤独的意义: 相对于孤单,我一直非常得意于孤独——孤单是自我的贫乏,孤独是自我的丰富。 如果一个人确实选择了孤独,那一定有某种目的,而非仅仅是为了寻找自我;探索“个性”是这些日子的一个时髦概念,但至少有时显得像是纯粹的自我放任。一个人如何发现自己的个性?我的答案是通过工作和爱,两者都意味着给予而不是索取。都需要克制、自律以及一种无私,并且都是毕生的考验。 ★梅•萨藤反思“忠诚’的含义: 如果一段二十年的婚姻中除了分担责任外已所剩无几,如果没有共同的内心生活,爱也很少有,如果双方都积聚了怨愤,如果没有给予和索取,那么这伴侣中的一方去婚姻外面寻找安慰和作为支撑的爱,你能说是行为不忠吗?我们到底忠于什么?我们必须对什么忠诚? 忠实于自我要比看上去更难。我看到周围有一半的人在这方面已经失败了。他们为了逃避痛苦而妥协,或是因为缺少勇气,或是出于责任感,为了保护他们已经不再爱了的什么人。 ★梅•萨藤如此描述追寻自我的旅程: 温柔是心灵的优雅,正如风格是思想的优雅。 如果一个人能够以宽恕之姿走出与自己的斗争,那么透出的光芒可能炫人眼目。 穿越痛苦的惟一途径是经历它,吸收它,探索它,确切地理解它是什么以及它意味着什么。 没有相同的爱,也没有相同的死亡,相同的损失:这些路我们是要独自走的。 【媒体推荐】 “梅•萨藤独居于缅因州的约克,她的著作极为丰富……她不仅拥有令人着迷的深刻专注力,而且具备一种热情洋溢的天性。”《巴黎评论》 “梅•萨藤作品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她自我揭露时的坦率与勇敢,以及她在披露内心世界时所表现出的惊人力量。”《卫报》 “在日记中,梅•萨藤不可忽视的技艺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她以这种形式取得了独特的文学成就。”《星期天时报》 -
正午故事002
继《正午1:我穿墙过去》之后,本书是“正午”系列的第二本,在内容上仍然保持了第一期的品质。 开篇栏目“写给正午的话”,本期邀请了张北海,书写他回山西老家的经历,平实动人。“特写”栏目,是正午的主打故事,我们尽力去寻找那些被忽视的人、被遗落的事。本期最突出的是《时间的工匠》和《失败者之歌》。 在“随笔”栏目,我们希望添加更多的文学性,以一种更自由的叙述方式去写作。本期邀请了韩松,为“正午”撰写了《我与科幻世界》,描述了一个杂志的前世今生,映衬出中国现实的科幻性。 “个人史”其实是口述史,挖掘那些被埋没却值得纪念的回忆。除了叙事之外,我们偶尔也会推出“访谈”系列,偏重思想和观念。“视觉”是正午比较特别的一个栏目,我们试图在影像和文字之间、影像与美术之间,建立一种张力。 第二期正午还开设了一个新栏目,叫“玩物”。本期最有趣的来自《沉默的竹夫人》,夏天即将来临,也许你也需要一个竹夫人。 本书的最后,是正午团队偏爱的“长故事”,它的“长”,不在于字数的多寡,而是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推荐《风雪聂拉木》。 -
鳄鱼街
★正如卡夫卡和普鲁斯特,舒尔茨“重新划定了真实与虚幻的疆界”。在文学的梦境中,挑战自由与想象的极限。 ★苏珊•桑塔格,切斯瓦夫•米沃什,艾萨克•辛格,哈罗德•布鲁姆,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 J. M. 库切推崇的伟大之作。 ★直接译自波兰语,简体中文首次完整呈现。 布鲁诺•舒尔茨(Bruno Schulz,1892—1942),20世纪最伟大的波兰语作家和文体家之一,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舒尔茨出生于波兰外省小城德罗霍贝奇的犹太商人家庭,青年时学习建筑,后在当地高中教授美术课并从事写作。1938年获得波兰文学院久负盛名的“金桂冠”奖。1942年11月19日,舒尔茨在德罗霍贝奇街头被纳粹军官射杀。 本书收入了舒尔茨存世的全部小说作品:两部短篇集《鳄鱼街》和《沙漏下的疗养院》,以及未结集的四个短篇。在这些故事中,舒尔茨以高度的原创性再现了不同寻常的童年回忆,赋予平庸现实以神秘感人的气息。与卡夫卡一样,他使用了大量奇异的超现实主义手法,用瑰丽的语言、令人不安的隐喻和不断延伸的意象堆叠出绚烂的场景,重新划定了现实与幻境的疆界,至今读来依然具有鲜活的魅力和智性的力量。 舒尔茨的成年生活隐居封闭,平淡无奇,其内在生活却有如火山熔岩般令人畏惧的热情,将画家的想象力与精确的敏感性诉诸艺术的表达。二战后舒尔茨被重新发现,被认为是堪与卡夫卡和普鲁斯特相提并论的作家。作为文体大师,舒尔茨在语言上做了大量实验及革新,文字诗意纯粹,富于感官性,句式有如多层迷宫般具有不可思议的形式。本书首次由波兰语原文译出,使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会舒尔茨小说作品的全貌及其艺术魅力。 【名人推荐】 大卫•格罗斯曼:每次翻开他的作品,我都惊异于这个凡人怎样为我们创造出一整个世界,创造出另一个现实的维度……他构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宇宙,关于一个家庭的私密神话,以一种溢满生命力的语言写就。 约翰•厄普代克:布鲁诺•舒尔茨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使现实完成到文字的奇异变形的伟大魔术师……他的语言艺术以其超载的美冲击我们,甚至令我们眩晕。 辛西娅•奥兹克:现代欧洲最具原创性的想象力。 艾萨克•辛格:舒尔茨无法被轻易归类……他有时像卡夫卡,有时像普鲁斯特,有时成功地达到两者未能到达的深度。 J. M. 库切:《鳄鱼街》和《沙漏下的疗养院》是独一无二、令人惊异的创作,似乎是从天而降的。 -
大国志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本书是摄影家严明继畅销书《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之后,最新图文作品集。是一本难得一见的诚意之作。 全书百余幅作品全部为黑白胶片拍摄,包括摄影家大量近年来从未发布过的作品,所有图片皆为诚意之作,诚意之选。 全书每一张图片,都经过摄影家严明本人的亲自挑选;每一个页面印刷的深浅明暗,都是作者亲自在印厂的机器旁过目确认的。 本书采用精良的印制,全体人员倾注了大量心血。内文用纸采用印画册最好的纸张美感极致,印刷采用专黑+专灰+过油的工艺,诚意定价,是一本性价比极高的图文书。 本书文字一如《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透着这世上少见的真诚,摄影与人生,诸多经验和感喟,与你静静分享。 关于这本《大国志》,他说: 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生存环境,是我的作品关注的核心。 经济发展的热潮背后,传统的人文环境早已显现了孤寂、落寞的状态,并且越来越不能被人们在意和重视。实利主义碾压过的地方,寸草难生。这些“中式”景象的遗存,显示了我们文化基因的流逝,而那曾是我们生存的精神依据。 过去已经远去,未来还看不清晰。 一个原先富有人文环境资源的大国,或许在未来会变成了失去精神根基的小国。 黑白寒暑之间,我真的动用了灵魂;天真地用诗意去敌抗实用,却付出了最高的成本。一直坚信自己搜寻到了爱它的证据,视为珍宝。编织起来之后,却发现它更像是一首挽歌。 有此执念,不虚此行。因为,再没有比爱更远的去处。 在这个变与不变的故事中,我想传递一种安慰,给也在流逝的你。 给每一个大国小民。 ◎内容简介 本书是摄影家严明继《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之后的第二部随笔;同时,这又是一本制作极为精美的摄影作品集。全书以数万字的诚挚文字,追溯了作者从事摄影艺术的源头,追溯了童年记忆,点明了摄影的关键和要义,同时对大国上下古典浪漫的消逝和文明的流失发出无限感慨。在书中,他不但交代来路,并且很愿意将寻路问道所得到的,展示给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的年轻人。书中,严明提出了“决定性气氛”的摄影理念,引申了布列松“决定性瞬间”概念,把摄影的要义和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说: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里,我讲了不少路上的事情和想法,但这一本,我更多地讲了我的童年。昔日龌龊也并未让我感觉寒碜羞涩,因为那是源头。它让我成了怎么样的人,它教给我为什么事心动、关切并且执拗,也导致我为什么人而在意、心软和舍不得。而后这些东西都会跑到我的画面上去,越聚越多,成为我精神的后路,成为我的大国。” “虽然总是跌跌撞撞,尽管常常后知后觉,但我还没有停止过寻路和问道。我也愿意回答所有人关于路的探问,方言加手势,这些文字就是我最初的方言,这些图画就是我一直舞动的手势。因为,我的路是因为他人才得以知晓,是路上的一切给了我完整的磊落。” ◎那些评价 “他是一位诚实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在当下大众消费文化和商业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多数艺术作品隔靴搔痒,避重就轻,哗众取宠。而严明则心怀悲悯,直面苍生,苦行僧般探寻并记录着这个时代的真实,念念在定。” ——汪涵 “看严明的照片最主要的是他的诗意,他的每张照片都传递着这样的诗意。事实上不是他捕捉到这些诗意,是他创造了这些诗意。事实上没有严明的情怀、学养,美术训练、视觉训练,以及活生生的情感运动,任何景物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你都是熟视无睹的。所以它不是记录,不是捕捉,而是深刻的创造。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在一个庙宇里面,没有头的塑像,双手拱抱,一个失去的礼仪,千言万语,愁绪非常多,但是涵盖了很多信息。如果你心无诗意,可能就从他面前走过了,你的取景、构图、色彩、光线,所有东西不会产生这样的共鸣。” ——贾樟柯 “他是我有了钱会把他照片买光的人,他是我想成为却最终没有成为的人。他嘴笨,但磕磕绊绊出来的全是诗。” ——纳兰性急 他的作品充满诗性,以独立的个性方式融入纪实摄影的空间,拓宽了人文纪实的影像领域。他拍摄的场景好像某一天我们都曾经看到过,但是却是容易被忽略掉的,这种带着观念性的纪实文本,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冷静的观察。他是摄影师严明。 ——Thinkplus2012推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