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头
极限的思索,让人晓得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尽头,常在远方,有时候却是现实。 探究尽头,为的是眺望远方与抵达远方的喜悦,是试图超越此时此地此身的努力。 以尽头为坐标,反观现实,则可发现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遗忘了什么,错失了什么。 作家唐诺,将萦绕多年的念头付诸笔端,以独有的诗性而思辨的语言,铸成四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关于远方,关于写作,更关乎我们身处的现实。 极限的思索让我们箭一样射向远方,但注视它实际上的力竭停止之处,转而追究它“本来可以发生却为什么没发生”、“已堪堪发生却退回去复归不会发生”,则让我们老老实实落回此时此地来,这比较迫切,也有更多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事物在此一实然世界的确实停止之处,我称之为尽头。在这里,一次一次的,最终,总的来说,揭示的是人的种种真实处境。——唐诺 -
理想国
简介: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细细品味,余香四溢。《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震古铄今。我们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著。 导读: 张竹明教授全新修订译文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所有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爱默生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 ——卡尔·波普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中古和近代的一切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人;在他们两个人中间,柏拉图对于后代所起的影响尤其来得大。 ——伯特兰·罗素 大凡盖世绝伦的经典之作,必能自圆其说,自行付诸实施,自我外化为其所蕴含的神迹。因此,我阅读柏拉图时必定怀有一颗虔诚、恭敬之心。 ——利奥·施特劳斯 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形象,主张“公正即和谐”。 ——成思危 《沉思录》是否能达到《论语》这样的地位很难讲,在西方历史上,能达到《论语》地位的大约只有《圣经》和其他少数几本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 ——梁文道 《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 ——朱光潜 -
别想摆脱书
玄奘穿越西域前往天竺取经,欧洲中古学者为了意大利修道院的一卷珍本,要横穿英吉利海峡,翻越阿尔卑斯山。如今,网络提供了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便利,在弹指之间接近无穷的阅读可能。 数码时代,以“书”为载体的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我们找来了这个星球上或许最有资格谈论这一话题的两人: 安贝托•艾柯,让-克洛德•卡里埃尔。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小说家;一位是电影泰斗、著名编剧、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他们同是藏书家和珍本追踪者,对书籍有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文化载体在技术革命中的变局有敏锐的洞察。 当人类的一切视听遗产都消失了,我们还可以在白天读书,在夜里点根蜡烛继续。书是人类的起点和终点,是世界的场景,乃至世界的末日。在过滤和传承中,我们的文化是幸存下来的东西,还是所有从此消失的书的墓园?那些经世流传的书,就是最值得留下来的吗?我们如何为后代做出选择?为什么说人对过去的认知归功于傻子、呆子和敌人?互联网时代我们将如何面临知识的改变?…… 若要对人类的奇遇有所领悟,就不仅要通过人类的辉煌,还要通过人类的失败。欧洲两位重量级知识分子,充满奇思异想的渊博对谈,从各种难以弥补的失败、缺陷、遗忘和损失说起,从虚假、错误甚至愚蠢的书籍说起——所有这一切,与我们的杰作一起,成就了人类的记忆。 最新全文校译版,向人类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关于书籍的秘密,关于知识的真相。 -
滚吧,生活
滚石乐队吉他手、建队元老基思•理查兹自传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No. 1;《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榜No. 1 荣获诺曼梅勒奖“最佳传记” 仅凭10页书稿获730万美元预付版税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伙儿说你为什么锲而不舍?我想他们没太明白。我这么做不仅是为了钱,或者为了你们。我这么做是为了我自己。 ——基思·理查兹 - - - - - - - - - - - - - - - - - - - - - 摇滚界大腕基思•理查兹的自传,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童年、创作、恋情等,重现他由无名小卒到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生。 基思•理查兹自小受外祖父加斯耳濡目染爱上音乐;在母亲影响下听摇滚乐;在斯图牵头下创立滚石乐队;为做音乐、为生存而偷酒瓶;遇上心爱的女子;像偷窥狂那样为写歌找灵 感;一连九天不睡觉录歌;在美国巡演,和警察过招;逃离英国;成家;结识圈内各色人士;遭遇亲朋故去;遭到队友米克的背叛…… 正如他所言:这就是我的摇滚人生。信不信由你,我没有忘记这之中的一丝一毫。谢谢夸奖。 -
朗姆酒日记
本书是亨特•汤普森的处女作,描写了一位有理想的新闻记者,逐渐沉沦、迷失在加勒比海的酒精与闲晃之间,最终带着破碎的美国梦,离开了加勒比,同时留下无尽的遗憾。本书时隔三十年后出版,荣获美国多个图书奖项,同名电影由亨特•汤普森的门徒约翰尼•德普主演,正在欧美热映,是2012年奥斯卡的热门候选影片。 …… 我来到这里,住在豪华旅馆,却坐在看起来像蟑螂,听起来像喷气式飞机的玩具车里,绕过半个城市;偷偷地从后门的小巷中溜走,却肆无忌惮地在沙滩上胡搞;在鲨鱼出现的海中猎捕龙虾,自己却被大批说着外国语言的暴民盯上。 这些事情,发生在西班牙殖民的波多黎各,但这里的人却使用美金,开着美国造的汽车,坐在赌场中玩着轮盘,假装自己来到了卡萨布兰卡。这个城市的某部分,看起来很像美国佛罗里达的观光胜地坦帕市,另一部分又很像是老旧的难民营。每个我看到的人,都好像是刚刚从某个重要的电影试镜会走出来似的。 -
我未来次子关于我的回忆
是完全未曾存在过的故事,还是另一种生活之可能? 小说家的次子,在35篇未来时光的预言书之中,在荒诞、戏谑、温情,引人入胜而又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背后,缓缓剥离、拼凑,构建属于自己的,颠倒错乱的身世。 关于回忆。关于遗忘,也关于追寻。 小说家写作至今最为轻松、幽默、温情的长篇作品。在本书中,骆以军再一次关于记忆与遗忘、家族历史与青春考古学的探险。小说以作者虚构的未来次子的记忆作为背景,不断追忆在孩子懂事之初乃至出生之前,就已经深陷被父亲预设的身份和命运迷宫,只能在黑暗中渐次摸索中破碎、散乱、颠倒的记忆碎片,以此试图缓缓拼凑出那些他已经无力挽回、改写、粉饰的生命情节。 全书以35个短篇故事构成,文笔体现了骆以军的一贯风格,充满迷幻与纠缠不清、仿佛蔓生植物一般错综复杂的纠葛和魅力,但是情节比较而言更具趣味性,作者在书中充分发挥了谜一般讲述故事的魔力,使读者沉迷他编织的叙述之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