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另一面
“猫头鹰学术译丛”由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参与策划编写的丛书,倡导的正是——真正的全球化视野。这套丛书不仅是关于当代世界的边缘区域的历史和社会的研究,它还包括了一些有关西方社会或称发达社会的经验的研究。本书对1947年印巴分治过程中的家破人散,被迫抛弃自己的土地家园,千里流亡的悲惨景象提供了很多当事人的直接描述,并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殖民主义,引出触及人性的深刻主题。 -
最后的天空之后
《最后的天空之后: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内容简介为:这个世界,没有一天会少了巴勒斯坦人的新闻。他们的形象似乎被固定化了:要么是凶残的恐怖分子,要么是悲惨的难民。他们的真实境遇却鲜为人知。萨义德的文字连同吉恩·莫尔的摄影,描绘出了巴勒斯坦人另一幅感人至深的真实肖像。从以色列的建立到贝鲁特的陷落,巴勒斯坦人在连续的土地剥夺中流离失所,备受苦难。这其中也包括萨义德本人及其亲人的真实遭遇。但在这部苦难的流亡史中,萨义德也辨认出了新巴勒斯坦民族意识的萌动。巴勒斯坦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并不建立在流亡和受害者角色上,相反,它将根植于坚持、希望和被唤醒的共同体意识。 在最后的国境之后,我们应当去往哪里? 在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应当飞向何方? -
别人的房间,别样的景观
《别人的房间,别样的景观》中的短篇小说《电工纳瓦布丁》2007发表在《纽约客》上,被选入“2008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我们的巴黎女士》2009年发表在《西洋景》杂志上,入围了“2009年美国国家杂志奖”提名。在气质上,《别人的房间,别样的景观》与乔伊斯的《都柏林人》颇有相似之处,也有读者将之与契诃夫的小说作比。这部作品虽是一个短篇小说集,但这些小说又相互关联,相互交织,呈现的是一个在现代与传统夹缝中挣扎的当代巴基斯坦,曾入围200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最终提名,入选2009年美国《时代》杂志十佳英文小说。 -
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At a cafe table in Lahore, a Pakistani man converses with a stranger. As dusk deepens to dark, he begins the tale that has brought him to this fateful meeting...Among the brightest and best of his graduating class at Princeton, Changez is snapped up by an elite firm and thrives on New York and the intensity of his work. And his infatuation with fragile Erica promises entree into Manhattan society on the exalted footing his own family once held back in Lahore. For a time, it seems as though nothing will stand in the way of Changez's meteoric rise to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 the fulfillment of the immigrant's dream. But in the wake of September 11, he finds his position in the city he loves suddenly overturned, and his budding relationship with Erica eclipsed by the reawakened ghosts of her past. And Changez's own identity is in seismic shift as well, unearthing allegiances more fundamental than money, power, and perhaps even love. -
在火线上-穆沙拉夫回忆录
“9·11”后,巴基斯坦在全球反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穆沙拉夫总统一跃而为全球关注的人物。这位两次差点被刺杀的总统可谓身处“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位,这本回忆录涵盖了穆沙拉夫总统人生经历的方方面面,从家庭琐事、军旅生涯、1999年起执政的情况到他的治国思考,还有他如何做出一些关键性也可能引发争议的决定,反恐故事只是一部分。穆沙拉夫猜测,本·拉登藏匿在阿富汗东部库纳尔省。而塔利班创始人兼领导人奥马尔最有可能藏身在他的老巢阿富汗南部地区。穆沙拉夫承认,巴基斯坦政府很长一段时期和塔利班武装结盟。但“9·11”后,美国威胁他,要么合作要么被轰炸。巴不得不断绝了与塔利班的结盟。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向巴基斯坦政府支付了成百上千万美元,用于交换巴方逮捕的369名“基地”组织嫌疑人。这足以让美方尴尬不已,因为美国政府严格规定,禁止向参加反恐战争的外国政府支付此类奖励性报酬。本书另一个关注点是以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为首的国际核交易帮助印度制造出原子弹的内幕。 -
东方的女儿
《东方的女儿:贝•布托自传》是2007年贝•布托的最新版自传,收录其不久前亲笔撰写的前言,也是其最后的遗墨。以隽秀而刚毅的文风,贝•布托回忆了自己命运多舛的一生及其家族的坎坷遭遇,展现了一段充斥着刺杀、牢狱与动乱的独特家族史。 在自传中,贝•布托着力讲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前后始末:1988年在齐亚•哈克于空难中丧生后,她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及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但在任不足两年就被解除了职务。1993年,她再次当选总理,又因“严重腐败”被解职。这部最新自传一直描述到2007年10月18日,贝•布托结束长达8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回到巴基斯坦的情形。她的回国受到盛大欢迎,也造成了混乱,在恐怖爆炸声中造成上百人惨死…… 所有这些鲜为人知的内幕,贝•布托一一道来。这不只是一位杰出女性的人生独白,而且是一部充满爱、苦难、斗争和英雄主义的传奇;它让读者看到的也不仅是一个传奇家族的经历,而是整个巴基斯坦的历史与未来。 她出生于名声显赫的布托家族,父亲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首位民选总理。 她从小聪慧过人,极受父亲宠爱,被作为继承人精心栽培。 她16岁就考入啥佛大学,后又进入牛津大学深造。 1977年,时任总理的父亲被军事政变推翻,她与家人被捕入狱。 1979年,父亲遭绞刑处决,她对自己说:“我不会停下来。” 1984年,她出狱后前往英国,成为其父创立的巴基斯坦人民党的流亡领袖。 1988年,她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女总理,以其高调和魅力被誉为“铁蝴蝶”。 1988—1996年,她两度当选巴基斯坦总理,两次被解散政府,期间9次被软禁或入狱。 1999年起,她流亡海外,仍积极与各种在野势力接触,为回国参选做准备。 2007年10月18日,结束流亡生涯回国的第一天,她的车队就遭受了自杀式炸弹袭击。 2007年12月27日,在竞选集会上遇刺,结束了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 “东方之女”——贝·布托,终年5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