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Global Cold War
《全球冷战》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作者驾驭多边档案史料的功底。在书中,文安立不但使用了公开出版的史料集、回忆录、博士论文及其他二手资料,而且触摸了大量为世人所不了解的多边档案,其中了包括了俄罗斯(苏联)、中国、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德国、美国和南非等数国,涉及了多种所在国语言。这充分体现了 作者高超的语言使用能力和史料梳理技艺,令人赞叹。在充分的事实基础上,作者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美苏两国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全景史画,并突出了二者彼此相异的意识形态诉求和策略手段。而且,他将笔触一直延伸至21世纪初的当代世界,顺流直下,将干涉史的影响与当代国际热点问题紧密、妥当地联系在一起,显现了其炽热的现实关怀热情。 -
全球冷战
冷战史的全球化叙事 2006年荣获美国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 发生于21世纪的冷战如何为当前世界的种种冲突——包括反恐战争——奠定了基础?如何塑造了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美国、前苏联的第三世界政策如何激起了后者的牴触、最终将苏联拖垮并对美国造成了持续至今的压力?在研究干涉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反抗干涉的革命运动的演进过程当中,本书在衔接历史和当下这个方面比任何其他冷战相关著作都做得更好。 《全球冷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作者驾驭多边档案史料的功底。作者不但使用了公开出版的史料集、回忆录、博士论文,而且触及了大量为世人所不了解的多边档案,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史料梳理技艺。作者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美苏两国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全景史画,并着重展现了二者彼此相异的意识形态诉求和策略手段。而且,他将笔触一直延伸至21世纪初的当代世界,将冷战干涉史的影响与当代国际热点问题紧密、妥当地联结,显现出其炽热的现实关怀热情。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国际史”书籍……同类书籍很少像本书一样在时间和地域上涉猎广泛,并充分汲取相关的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知识。整体看来,还没有哪个历史学者像文安立一样广泛且深入地考察了冷战世界的方方面面之间的关联……这是一本独创性的作品,必将对冷战研究产生长久的影响。 ——《历史论评》(Reviews in History) -
1946
《1946:现代世界的形成》 (冷战格局是如何形成并影响整个世界的?) 1946年,冷战开始,世界分裂成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欧洲开始被铁幕有形地分成两半。虽然以色列要到两年后才建国,但正是由于在1946年做出的建立犹太人家园的决定,导致了此后宿命般的结果。 1946年,是印度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独立于世的年份,也是曾经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开始衰亡的一年。所有欧洲的帝国都在逐渐走向消亡,尽管帝国主义仍然会以不同形式存续于世。 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向着最后胜利发起冲击的一年,并最终使得中国以一个大国的姿态重新崛起。 本书的目的在于展现在1946年做出的那些决定——以及做出这些决定的人——是怎样塑造了我们当今的世界。 -
50年战争
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苏联与美国 -
美国、俄国和冷战(修订第10版)
冷战史的经典叙事 本书初版于1967年,40余年里不断修订而畅行不衰,是冷战史的一部经典之作。1980年商务印书馆引进翻译此书第三版,定名《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深受好评。 正如书名《美国、俄国和冷战》所揭示的,这是一本从美苏视角来解析冷战的著作。它聚焦于冷战的两个主角,上溯19世纪两国的历史纠葛,下及2006年双方关系,以此论述了冷战的缘起、演变、结束以及对今日美俄关系的影响。 本书强调两国国内政治对于冷战进程的重大影响。美苏的意识形态、经济状况、领导人性格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对外政策。美国在这一点上尤甚。作者认为,美国在冷战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主导性,故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批判。 -
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
本书以冷战与新中国对外政策之间互动为基本框架,通过重点分析1949-1955年期间的一系列主要的重大事件,包括新中国对外政策的提出、中苏同盟的缘起、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法、第一次台海危机、日内瓦会议、决定研制核武器、万隆会议等等,揭示新中国外交思想、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动力、东亚地区亚洲政策的形成、对外关系格局等的基本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同一时期冷战进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东亚地区冷战格局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