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白宫当记者
在本书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诸多国际新闻事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90岁高龄的白宫女记者的传奇生涯;在白宫外抗议数十载的移民的辛酸故事;对美国两任总统克林顿和布什的比较分析,预测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等等,部分篇章曾获得国家新闻奖。 目录: 序言 用大众的眼睛看世界 有一种大家之气漂浮在他的文章中 第一章 白宫:前所未闻的故事 走近白宫新闻厅 轮椅上的白宫记者 美国总统的女邻居 克林顿弼闻采访札记 美国第42任总统克林顿-永不放弃 项拉里-美国第一位女总统 在江泽民主席出访美国的日了里 2000年大选的故事 执政百日看布什的外交出击-东一榔头 西一棒子 第二章 手记:没有硝烟的战斗 美国枪患采访记 在波黑第二战场采访 遭遇西雅图 奔向热那亚 静静的卡尔加里 记者大战喀布尔 塞洛高地静悄悄-德国战后60年的反思路 第三章 人物:从来纨绔少伟男 波黑前总统采访札记 等待阿富汗人民的选择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中国情 默克尔与施罗德-巾帼不让须眉 与原民德总理莫德罗一起吃晚餐-古今多少事付笑谈中 索菲亚·罗兰印象记 记旅美中国女画家侯海鸥-生命·绘画·爱情 …… 第四章 阿富汗日记:饥饿的国家 后记 -
世界到底怎么了
《世界到底怎么了:一个中国人眼中15年全球怪现状》简介:一名央视记者15年时间走遍世界30多个国家后的思索记录,呈现给读者一个凹凸不平的大千世界。从禽流感到艾滋病,从气候变化到城市发展,再从烟草控制到塑料袋之争,无不折射出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间全球社会文化热点的凶猛火花;无不折射出这个世纪独有的思想碰撞,还有触景生情怀念那些形形色色的古今国际名人,如红颜薄命的法国王后安托内特、革命导师马克思、创建CNN的媒体巨人特纳等等。他们的多面人生在朱焱的全新演绎中显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
记者与真相
作为表彰新闻界的最高奖,普利策奖以其强大的公信力赢得了超越国界的影响力。每年4月份颁奖的这段时间,普利策奖都会成为全世界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被称为“普利策金奖”的公共服务奖。 作为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讲述普利策金奖的著作,本书勾勒了一幅惊心动魄的普利策金奖报道史,跨度九十余年(1917—2009),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新闻报道故事,涉及一百多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奋进不挠的故事见证了新闻媒体的良心和责任。 -
名记者清华演讲录
近几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版了许名记者的论文集,特别是总结他们亲闻生涯经验的访谈录,展示了他们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的丰硕成果。而《名记者清华演讲录》这部书,在林林总总的同类著作中,仍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一是“真”,保持了讲授者的“原汁原味”,不加任何修饰加工,没有一点虚话、套话。二是“实”,全部是本人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实实在在,非常真切。三是“细”,细致入微地讲出了本人策划、采访、写作、修改的具体“过程”及其细节。四是“神”,透过对自身新闻实践的叙说,活生生地反映了本人的精神面貌、精神世界。把这几个特色综合起来,其效果是使读者感受到每一篇都令人可信、可学、可敬。 因此,真诚地希望名记者讲座能一期期办下去,而且越办越好;也希望《名记者清华演讲录》一卷卷出下去,而且越出越棒! -
调查记者
民工避查户口仓皇爬上屋顶,不料惨遭治安队员枪杀;“还有两分钟,别拦住我,我要去打卡”,打工仔言毕吐血身亡;八旬老人散步被收容,状告派出所、收容所却败诉;女研究生外出购物失踪,记者追踪报道被封杀…… 正义之火还如此微弱,法制之途是如此漫长。从湘中群山中走出的调查记者曾华锋,踏过矿难父亲斑斑的血迹。穿过中原骚动不安的技校.走过煤矿机厂轰鸣的机器,越过沿海不舍昼夜的流水线,经过自考研考的艰辛磨砺,跨过黑白两道的重重屏障,将舆论监督的锋芒直指强权与暴力,体验着身陷重围的绝对孤独。 “最崇高的职业是记者,最优秀的记者是调查记者,最出色的调查记者是让害人者难受的记者。”清华大学风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如此评价调查记者及曾华锋。在战地记者、足球记者、娱乐记者走向前台时,调查记者裹好伤口抹去泪痕,枕戈待旦。 本书是中中首部反映调查记者生存状况的长篇纪实,立足民权、民生,大量幕后新闻为首次披露,冲击力强,情节跌宿,思想锐利,折射出媒体变迁、时代风云。 -
提问是记者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