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人物与史事
百日维新过了近120年,戊戌变法史研究是否已经题无剩义? 康有为是如何从籍籍无名迅速赢得光绪皇帝的信任的? 晚清重臣张荫桓、翁同龢戊戌变法前后为啥一蹶不振? “戊戌六君子”被捕节点,政变后逃亡者王照是如何偷生又如何自首的? 晚清一脉,上承秦汉以降王朝政治的余绪,下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谓国史之关键转折。作者从爬梳档案、日记、函札、报刊入手,从关注张荫桓而介入戊戌变法史事考订,涉及康有为周围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以及王照、高燮曾、李盛铎、汪康年、“军机四章京”在戊戌年的活动,进而对李鸿章、张荫桓在旅大交涉中是否受贿和康有为在政治谋划中的行贿策略等最为隐秘的部分也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兼及慈禧与光绪之死,袁世凯、于右任诸人辛亥前后的行迹。文字灵动,考证精密,无疑会颠覆许多过去的成见,为戊戌变法史乃至晚清史辟一新境。 -
大清帝国最后十年
晚清七十年,在清廷之外,既有底层贫穷民揭竿而起,试图建立乌托邦式的“天国”社会;又有革命志士高呼打同行体制,试图用火与犁再造美好中华。无论其理念是狭隘还是崇高,都希望运用自己的一套办法改变中国现状,把中华民族从西方列强的炮舰锁链和经济掠夺中解脱出来。在清廷内部,皇室家族和官僚阶层,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也在寻求帝国复兴、崛起之术。特别是在帝国最后十年(1910-1911年)的新政改革,兴学堂、废科举、遣留学、练新军、改官制、办实业,其变革涉及的内容包括教育、经济、法制、军事、政体等,其广度与深度都远远超过此前的戊戍变法……本书试图客观冷静地、立体地、多角度地展现清末新政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要寻找20世纪中国现代性的起源,不能仅仅回溯到“五四”,晚清是一段更重要的“转型时代”。 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肆意掠夺,致使中华民族陷入半殖民地的惨境;但是,西方势力的介入也为中国社会的再一次更新提供了契机,中国在危机之中开始了从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清帝国最后十年,清廷提出新政方案,涉及的内容相当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如建立近代教育体系,确定“工商立国”方针、自开商埠、鼓励民族商人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博览会;修改刑律,添补民法、诉讼法,建立各级审判机构,着手推行行政与司法国家准议会机构和地方准议会机构,筹建责任内阁,等等。这些经济和政治名词在今人看来是那么的熟悉,但相信这些诉求发生在晚清最后十年的国人却是凤毛麟角…… -
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
本书由《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等人在1913年1月发表的文章整理而成,原名《十年以来中国政治通览》,从辛亥革命当事人的角度,回顾辛亥前十年的经历,分析革命的前因后果。 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杜亚泉 当下记载有其特定的长处,即在其可能“捉住当前一境”的现场感,那是后人永不能有的。……本书的整理出版,不仅让我们看到很多重要的见解,还能让我们体会时人的“当前一境”,庶几可以捕捉已逝的“空中鸟迹”。——罗志田 -
这些从秦国来
本书所收录的几篇拙文,尝试性地对目前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进行了逐步探讨。这几篇文章以汇编的形式再次付梓,是为了方便那些认为它们有用或有趣味的人士。这些文章并非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其主要目的在于加深阅读者对上述问题的了解。 本书还收录了一份总理衙门致驻外公使的通函,和一份总税务司关于商务关系的备忘录。作为附录,意在解释和补充拙文所持的观点。 本书中的这6篇论文是赫德对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60年间中外关系的总结。义和团运动后,西方列强应如何面对“中国问题”,赫德全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中国前途、发展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这6篇论文公开宣扬了“黄祸”论,即认为中国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对世界极大威胁的“黄祸”,鼓吹防止“黄祸”,应是西方对华政策的出发点。 -
1900年:西方人的叙述
1900·西方人的叙述: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书信、日记和照片,ISBN:9787201064772,作者:(美)沙夫,(英)哈林顿 编著,顾明 译 -
晚清宫廷实纪
《晚清宫廷实纪》是吴相湘先生的成名作,1952年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晚清宫廷实纪》依据大量故宫档案和私家史料,通过对帝后生活起居的观察,发现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真相。例如有关辛酉政变、慈禧临朝、湘军勤王、同治早死的传闻,长期以来一直为人捕风捉影,真相难辨,现在经过《晚清宫廷实纪》的揭示,都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晚清宫廷实纪》在史料的运用上以小见大,寄寓深远,研究方法新颖独特,在史学界享誉甚久,被剑桥《中国历史》列为清史研究的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