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是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最为显著的渠道,因此本书作者所申论的内容,是当今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引人注目的热门话题之一。作者披览了许多近代来华美国传教士的中西文论著,在资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提出了许多既有见地,又恰如其分的看法,是近年来反映中西交流方面非常值得阅读的文本。 -
假如光绪不死
《假如光绪不死》讲述了: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时分,悲惨一生的光绪皇帝死于南海瀛台。在他弥留之际,病骨支离的慈禧太后命人抬了自己,来到光绪的房间,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直到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20个小时之后,慈禧也一命归天。光绪与慈禧几乎就在同一天死去,如此蹊跷,如此巧合,让时人齐感愕然,惊讶不已。究竟是谁害死了光绪,是慈禧?是袁世凯?抑或是李莲英、崔玉贵?他们为什么要害死光绪?他们为什么能把握得那么好,恰恰就在慈禧死亡之前害死了他? -
最初的国会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人们所期望的东西很少如愿以偿,许多预期的目的在大多数场合都彼此冲突,相互矛盾,或者是这些目的本身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或者是缺乏实现的手段的。这样,无数的个别愿望和个别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1910-1911年间,满清资政院召开会议预备修宪,推动君宪政体,但结果却令国人失望,立宪派在绝望中改弦易辙,走向共和。 虽然满清政权最终走向了崩溃,而资政院的精英们在政治、教育、财政、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顶层设计和治国理想,给后来的中国留下了一笔可资借鉴的丰厚遗产。 -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晚清读书人面对无所作为的政府,是如何走向决裂的? 孙中山与康有为分分合合的幕后细节 汪精卫、胡汉民、黄兴留日与暴动的点点滴滴 近代中国知识人认为,亡国并不可怕,只要知识者人心不死,国魂尚存,终有复苏振兴之一日。十九二十世纪之交,面对“大局日非,伏莽将起”的严峻形势,他们舍生忘死,企图在自我脱胎换骨的同时,使得民族重现生机。本书以当时留日学生与新学之士为主,围绕其结社活动,探测其群体意识的形成,以及如何活化国魂,维系国体的心路历程。作者目光如炬,对于史料史实,穷搜深究,不厌其详,对于史实的解读别开生面,全景再现了当年一幕幕历史剧。期待通过史家的努力,达到中国知识人的使命与史学济世的交集。 -
毕竟战功谁第一(精装)
清史学者、《战天京》作者 谭 伯 牛 牛饮•之一 《毕竟战功谁第一》(精装) (曾、胡、左、李,晚清大佬的明争暗斗?) 编辑推荐: 广东“流亡政府” 少磕一个头罚了一年俸 军痞、间谍与史学“转型” 木关防轶事 女馆错在哪儿 越缦堂与湘绮楼的孽缘 军机处的大话痨指的是谁呢? 湘军攻南京,第一位冲入南京的将领到底是谁? 曾国藩与左宗棠是一对冤家,他们的梁子是从什么时候结下的呢? 火烧圆明园的来龙去脉是如何的? 曾国藩的阅读书单有哪些? 曾国藩到底想不想做皇帝? 李鸿章为何对左宗棠晚年的“浮夸”不以为然? 淮军系中有哪四大著名贪官?人送外号“官界佛子”的是哪一位? 木关防是怎么回事?为何它给曾国藩带来了严重的精神伤害? 太平天国时期,湖南郴州人有一项最厉害的手艺是什么? 戈登眼中的曾国藩和李鸿章是个什么样子? 天下第一愚人到底指的是谁? 内容提要: 曾、胡、左、李,晚清大佬的明争暗斗? 湘军攻入南京,入城首功是邵阳人李臣典,还是锦屏人朱洪章?作为前敌统帅,曾国荃为什么不在二十年前如实报告,让功臣享受实至名归的待遇? 曾国藩到底想不想做皇帝?其实,曾国藩无意干预清廷的权力之争,他是一个本分人。但旁人、后人不这么想,总想让他干点破格的事,即便羌无故实指,也不妨碍他们津津有味的“意淫”。 本书是谭伯牛专栏“牛饮•之一”的文章结集,不仅涉及湘军、淮军、太平军的秘闻轶事,也谈到了一些史实翻案,有理有据,读来趣味盎然。 -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
关晓红编著的《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既往清代科举研究方面的成果,多集中于考试程式和停科举后社会结构的宏观变化,对停废本身及具体影响的了解较薄弱。本课题鉴于研究空间,较大幅度地深入扩展科举停废相关史事的各个层面,通过实证和比勘史料,修正一些重要的既有结论,籍此推进科举制度史及清末改革史的研究,力求在清季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制度性变动的整体中,显现科举停废的实际影响,进而恰当把握科举停废的历史地位。本书共分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