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朝拾遗录
本书主要记述了1844年以前的20年间中国南部的社会生活情景。亨特是鸦片战争前广州仅有的几个懂中文的外国侨民之一,在中国生活长达40年的时间,经历了中西关系深刻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情形有一定的了解。书中描述外商在广州口岸活动的情形,对当时广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并触及到广州下层社会的众生相。具有关于早期中西关系和中西贸易的史料价值。其中不少资料被中外研究者一再引用。 -
梦蕉亭杂记
本书作者陈夔龙(1855—1948年),号庸庵,别署庸庵居士。贵州贵阳人。光绪二年进士。历任河南、江苏巡抚,四川、湖广、直隶总督。《梦蕉亭杂记》记述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和耳闻目睹之事。其中叙述戊戌变法、袁世凯向荣禄告密、戊戌六君子被害,义和团运动,以及慈禧太后西逃后,他充当奕劻助手,参与议和、签订《辛丑条约》等事件都比较详细,对于研究近代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海客述奇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和西洋算是有了正式的接触。又十年,有几个读书人竟因为种种机缘,或出使或游历,或避祸或考察,漂洋过海,在国外逗留了颇长的时间,对西洋作了较为近切的观察。他们的见闻,或者可以说是中国人了解西洋的第一步。他们留下的记叙这些经验的文字,因为各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不同,常见参差;但其中的种种赞叹种种困惑,却是一致地反映出中西文化最初接触时的复杂情形。 这本书不正是想讨论这种复杂情形的一个方面,即利用这些登陆瀛洲的海客的日记看看他们对维多利亚科学观念和技术成就的反应,看看科学技术从一个文化到另一个认识结构完全不同的文化的传播过程。主要是描述,间有感慨;主要是谈一百二十年前的事,但对今时今地亦有深切的意义。 -
晚清史探微
本书收录孔祥吉的文章23篇,其中包括“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上层心态”、“光绪皇帝维新思想溯源”、“晚清政治改革家的困境”等。 -
帝国余晖
《帝国余晖: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描写一群挽救大清帝国于将倾的精英人物,讲述一场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去向的重大变局,展现一段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精选湘军十大风云人物:江忠源、刘长佑、曾国藩、罗泽南、王錱、李续宾、彭玉麟、胡林翼、鲍超、左宗棠,采用纪实手法,分别立传,讲述其最出彩的故事。 -
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上下)
《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套装共2册)》内容简介:中日朝东亚三国文人,以东京为舞台,以笔谈为手段,以汉诗汉文为纽带,展开了多种方式的文化交流。其情其景,宛如一幅幅画卷,跨越约一百三十年的时空,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清代首届驻日公使馆员笔谈资料汇编(套装共2册)》所收的笔谈资料具有巨大的文献价值,不仅可为近年来陆续刊行的《黄遵宪全集》、《何如璋集》等补充大量文献资料,而且还是我们研究何如璋、张斯桂、黄遵宪、沈文荧等首届驻日公使馆员外交、思想、文学、史学、学术、生活等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堪称明治初期东亚外交及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资料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