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怎样阅读中国
“自由”和“经济”是贯穿于整本书的两个关键词。作者沿着阿马蒂亚.森内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思维范式,对当下中国的各种经济现象、人文和社会现象,进行了碎片式的思考。在这里,自由既是一种经济条件,也是一种人权条件;既是一种生活条件,也是一种精神条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怎样阅读中国》是一名中国人解构旧有知识,重构现代知识的真实记录,是一个具体的个人对中国问题的自觉阅读与思考——既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的文人趣味,也不同于学院经济学家的阐释,在经济学与人文学的结合点上,本书做到了比较理想的整合。 -
前卫之痒
本书为新生代学者和专栏作家刘柠先生近年艺术评论文字的结集;为“独立阅读书系”之一。 本书谈艺术不拘泥于艺术本身,而是把艺术放到其赖以生成的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力求再现其艺术背后的发生机制。本书分三辑。第一辑:人生即艺术。一些在艺术史上并非赫赫有名的画家、摄影家,但其风格独特,颇具影响,如蕗谷虹儿、竹久梦二等。最是经历传奇,属于那种“人生即艺术”型的艺术家。通过对他(她)们生平及艺术风格的描绘、评价,再现一个特定时代的艺术史、文化史。第二辑:前卫之痒。该部分为上海《艺术世界》的评论专栏,谈的都是与前卫艺术有关的问题,话题涉及中外,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一定的理论性。第三辑:中国前卫。中国的前卫艺术已成为一个世界现象,也构成了中国经济泡沫的一部分。何以认识、评价它,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这部分通过对中国前卫的一些总体性评价及个案分析、评论,展现中国前卫的一个侧影。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物质繁荣及前卫艺术被“提前”政治正确化,直接促成了本土前卫艺术成为经济泡沫的一部分的现实,也使相当一部分“前卫”艺术的前卫性沦丧,真正成了克莱门特•柏林伯格话语中的“后卫”艺术。因此,前卫艺术在当下,是一个颇暧昧的定义。我们已然无法再像十五年前那样,对冠以“前卫”名义的艺术一概脱帽、鼓掌。曾几何时,动静颇大的实验电影、先锋戏剧和小说等先锋文化运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庶几被人遗忘,目前势头正猛的前卫艺术的前途也很难说。事实上,当“前卫”呈现向“后卫”蜕变的症候的时候,这个过程很可能是不可逆的,其生死存亡甚至也未必取决于其“钱途”。(刘柠) -
如花美眷,终不敌逝水流年
她们是古今中外最耀眼的26位女神。 以才华、魅力、胆识,征服了无数男人、女人,甚至整个时代。 留给世人无尽传奇。 这里有着她们惊世骇俗却命运多舛的人生。 作者山亭夜宴以优雅之笔,悲悯之情。 讲述着她们的爱、欲望,权势、魅力和命运。 她们是各自时代中最惊鸿一瞥的心动。 她们是浩瀚星辰里最悠长的一声叹息。 如花美眷,终不敌逝水流年。 他们曾拥有过整个时代,得到世间一切的美好。 可在时间面前,她们同样脆弱、无助、不堪一击。 没关系。 毕竟活过、爱过、恨过、轰轰烈烈过。 就足够。 而我们,一直深爱着她们。 走过千百年,跨过千万里。 她们,也许只是惊鸿一瞥的传说,也许只是一帧泛黄的相片。 我们却不停吟诵和传唱,不休不止、不离不弃。 我们,为什么那么深爱着她们? 也许打动你的从来就不是别人。 而是你从不所知的那一面自己。 因为,你总会遇见那么一个人。 在我们生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却与我们遥不可及。 我们路过她们的悲欢离合。 默默把感受沾染到自己身上。 留下永不磨灭的灵魂味道 所以,披荆斩棘的孤独岁月中。 愿她们的命运,还有本书。 为你加冕! -
窒息
《搏击俱乐部》作者 当代最负盛名的邪典小说家 一本关于成瘾、偏执、执迷与堕落之书 一本关于孤独、渴望、脆弱与救赎之书 炽烈、无政府主义式的想象力,生猛而振聋发聩。 ——《纽约时报》 如他以往的作品一般黑暗而粗野。 ——《华盛顿邮报》 帕拉尼克的语言是急促而紧绷的,仿佛疯子一般的天才,描写的画面精准生动……他如炼金术师一般,将虚构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一个宇宙,映射出我们自己的想象,照亮真实的复杂世界。 ——《洛杉矶周报》 帕拉尼克如同一束照进美国黑暗角落的光……充满黑色幽默与毫无保留的恐怖。 ——《才智》杂志 帕拉尼克是一个邪典作家,却心怀最真诚的动机和意识。 ——《娱乐周刊》 维克托•曼奇尼从医学院辍学后,为了支付母亲的医护费用,设计了一个骗局:在高档餐厅用餐时,他假装被食物噎住,在场的某位顾客救活他后,便会觉得对他的生命负有责任而继续资助他。当他不用表演骗局时,就去性成瘾者匿名互助会猎取目标,去精神病院院看望他头脑混乱的母亲,或去殖民主题公园工作。同时,他与精神病院里的一位漂亮女医生发展了一段亲密关系,直到有一天发现了女医生的真实身份…… -
越来越
本书是青年作家曹寇的中篇小说集。包括《越来越》《水城弟兄》《挖下去就是美国》等篇目。作者用富有个性的文字带着诙谐与同情着意捕捉了都市与乡村双重渗透下的小城镇里的青年们,在一种近乎百无聊赖的气息里的小纠葛、小挣扎。这是一些不那么成功的人物,却渗透着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叹息。 如其名,曹寇在做的事是,清点文学的残兵败将,集中最后的散兵游勇,与这个世界做最后一战,在流窜中被全歼,我觉得这是这个时代唯一真实有力的文学。 ——狗子(啤酒主义者) 曹寇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叫他“曹老”。他是我心目中的前辈。此人稳重,扎实,语言无比整洁,心灵无比扭曲。虽然年纪轻轻,小说写得却像是传说中活了几辈子的人才能搞出来的东西。 ——李红旗(电影导演) 目前的曹寇正处于小说大师的年轻时代,这是一段如此富饶又艰苦卓绝的时光,有他天才的作品为证。 ——韩东(职业作家) 曹寇先生为《时尚先生》采写的新新闻作品《水城弟兄》到现在为止仍然是中国版继承《Esquire》新新闻主义传统的最佳示范。 ——钭江明(媒体人) 低微的生存反感崇高,因为被现实痛击,所以要用小说反打,实施报复。这就是曹寇,文如其人。 ——欧宁(当代艺术策展人) 在曹寇的小说里,一个既拿自己没什么办法,也拿这个世界没什么办法的人却兴冲冲地想出了一个接一个的办法,更别提这些办法中的多数还被付诸了实施,看起来真像能解决什么问题似的。 ——杨波(音乐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