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ckel and Dimed
Nickel and Dimed: On (Not) Getting By in America is a book written by Barbara Ehrenreich. Written from her perspective as an undercover journalist, it sets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1996 welfare reform act on the working poor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events related in the book took place between spring 1998 and summer 2000. The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in 2001 by Metropolitan Books. An earlier version appeared as an article in the January 1999 issue of Harper's magazine. Ehrenreich later wrote a companion book, Bait and Switch (published September 2005), which discusses her attempt to find a white-collar job. -
旁觀他人之痛苦
這是蘇珊‧桑塔格2003年的最新論著,也是繼《論攝影》之後,另一部深入探討影像與當代文化關係的力作。桑塔格在書中追溯了現代戰爭與攝影的演進,近代反戰運動的發展,以及影像與新聞、藝術和文化之間的複雜與曖昧。那些源源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戰災影像,究竟是「記錄了」戰爭的原貌,還是「建構了」災難的神話?究竟是激起了我們對暴力的厭惡痛絕,還是磨平了我的同情心?旁觀他人的苦痛究竟是為了謹記教訓,還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邪淫趣味?觀看這些凶劫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們堅硬一點以面對內心的軟弱?還是令我們更麻木?或令我們接受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創傷?而面對這類由照片所帶來的遠方災痛的知識,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桑塔格這本書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等重大議題。 -
色史
◎禁書史上最深情自剖的一部作品!沒看過亨利•米勒,就不要討論情色文學!亨利.米勒的作品被譽為懺悔文學的典範,西洋現代文學的另一高峰。本書《色史》是他的小說體自傳之一。描寫作者32歲時認識女友摩娜,拋家棄子,立志當專業作家的一段歷程。同時也描述他任職電報公司的見聞,以及他的生活百態。 米勒暴露自我、青史留名的代表性始於《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這兩書的美國版問世後,毀譽摻雜,有「神奇驚人」、「一流」、「出色」的稱譽,亦有「猥褻」、「無恥」、「駭人聽聞」的評語。 《色史》一書是他主要生命史《殉色三部曲︰色史.情網.夢結》的第一部。本書寫於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美國加州,1949年於巴黎首次出版。對此卓越的作品,作家勞倫斯.杜雷爾(Lawrence Durrell)說︰「米勒這幾本自傳體作品,如果達成了之前他對讀者的承諾,那麼他將名列這個時代的三四位偉大人物之一。」 《周末評論》Ben Ray Redman:「古往今來最卓越、最真實原創的作者之一。」 《紐約客》:「當米勒這位善講故事者大展身手時……,他是無以倫比的,以猥褻卻又道學的方式,無所不用其極地讓維多利亞時代被人笑死。」 《國家》:「米勒永久地摧毀了人類道德、社會、政治方面的偽善根基。」 -
寫給雨季的歌
碧許以細緻的手法和以精確的意象描述客觀世界著稱,她的詩中象徵、比喻等常見的技巧不多,而是嚴守觀察的紀律,充斥著一種冷靜的距離感,但在不動聲色的描繪中,展現作者的敏感、聰慧與深厚的激情。如哈洛•卜倫所說,碧許有一雙卓越的眼睛,像艾蜜莉狄金生一樣,可以超越表象,看到一種足以超越哲學與精神分析的人類真理。從被迫遷徙到喜歡流浪漂泊的生活,碧許發現旅行和寫作是解脫痛苦最好的精神避難所,旅行越來越成為她的內在需要,她生命的一部份,因為旅行使她的靈魂得以安逸,也是她寫作的靈感來源,讓她的作品題材廣泛多樣。作者終生著迷地理與旅行,每部詩集的名稱都與這兩者有關。 碧許的詩作風格具有一種夢的真實性,又有一種白天的真實性,既具幻覺性又具精確性,詩中具備所有抒情話語的必備條件,一種具有絕對說服力的內在節奏。 本書共收錄32首碧許最具代表性的詩作,每首都有詳細的解說。書中並附有作者生平背景介紹、訪談和作者與其他作家的書信內容摘錄,讓讀者更深入了解詩人的內在世界與創作想法。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曾經,他是老師眼中的希望。 大學畢業之後,他進入社會的浮沉, 在幻滅的理想人生中掙扎。 直到十六年後,才在一個最偶然的機會和老師重逢。 而他的老師,只剩下生命中最後幾個月時間。 於是,他又上了14堂他老師的星期二的課。 這次,課上的學生只有他一人……. 本書作者在昔日恩師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每星期二到老師家看他、這位誨人不倦的老師墨瑞.史瓦茲,面對著死亡一步一步逼近,不僅自己勇敢面對,窮究其多面的意義,更藉著與學生米奇的談話,一點一點柔軟了米奇因世故而僵硬的心,讓他重新看待生活。 這位墨瑞,誠實地看見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恐懼、脆弱與哀傷,承認自己對人世的眷戀不捨,但他掙脫這些情緒的束縛,展現出洞澈人生之後的清明與安靜,並且帶著幽默感。 也許你和作者一樣,年輕時曾遇到過這麼一個人,他比你年長,有耐心又有智慧,懂得你年輕徬徨的心,教導你為人處世之道。但是,你後來與他斷了連絡,獨自在人生路上奮鬥,你的視野變窄,你的夢想褪色。再沒有人在你身邊為你指引方向,告訴你生命的路怎麼走。 作者在這樣的時刻和老師重聚,上了最後的一門課,一門學著如何活在世上、如何對待死亡的課。如今我們也有幸旁聽這堂課,汲取其中的溫暖與智慧。這是個會發光發熱的真實故事,讀後讓你一輩子感到溫馨。 -
人性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