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愿
她被誉为中国最“哏”的段子作家,她的文字是当下社会市民的经典生活阅读手册。她说:生活,很有趣。翻译成方言就是:“我们的日子,倍儿哏儿。” 王小柔继《有范儿》《乐意》之后再次推出新书《如愿》,轻松诙谐的段子式随笔,生动风趣,令人捧腹之余又解生活原味。 书名《如愿》亦指向我们生活的美好愿景,不论日子如何平淡困惑,只要乐观向前,总会达到我们所期待的一切。 -
千杯不醉
《千杯不醉:孔庆东看北大》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的精选作品集。 孔庆东,是集思想者、学者、教授、诗人于一身的北大人,北大对于他,不仅仅是个工作单位,更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青春、友谊、爱情、理想、事业,等等。本书从多角度集中讲述了孔庆东在北大求学、教书的历程。既有前辈师长的群像、同辈学友的记事,其中,还首次披露了若干篇孔庆东在本科时期写的日记。 孔庆东的散杂文作品一向以庄谐杂陈、纵横挥洒而著称,总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事、普通人写得耐人寻味,本书尤其如此,令读者在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去感受和领略北大的风范。 北大,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座桃花岛。你有缘来到这座岛,就要学得一身“桃花影落飞神剑”的功夫;你有一天离开这座岛,则应带着“碧海潮生按玉箫”的风采。北大与我,两不相负。——《北大是座桃花岛》 江湖上误传我是什么北大醉侠,怎么更正也改不过来。其实20年前我们的那些同学,都是北大醉侠。因为那是一个陶醉的时代,也是一个侠肝义胆的时代。——《20年前的醉侠》 过去,喜欢孔庆东作品的读者一直认为他幽默、博大,熟语典故可以信手拈来,且妙笔生花。而这本书的问世,会让读者有更新的发现。 相信,无论是那些怀揣梦想准备开始大学生活和向往大学生活的年轻人,还是那些曾经有幸度过那段美好时光的朋友,都会在这本书里得到快乐。 -
人妻日記
她們的故事不僅僅是面對同志愛情的勇氣, 更重要的是面對愛情,迎接愛情和經營愛情的決心, 真愛無關性向。 日記裡平凡的點滴,記錄著真愛的勇敢, 已經擁有愛的、等待愛的、害怕愛的,或曾經在愛情上失敗的, 陳雪在文字裡會告訴你── 愛情的出路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 張惠妹 A-Mei 直視愛的各種樣態,屬於戀人們的療癒之書。 全書收錄2011~2012〈人妻日記〉、首度曝光之〈早餐人的信〉, 並附全彩「早家日日」攝影別冊。 在看似簡單幸福的柔光中,有最複雜也最堅實的景深。 或許你會問我,為什麼是你而不是別人。 我的回答還是一樣的,因為一定就是你啊。 你使我張望,守候,等待,學習,相信。 關於家與愛的一切。 若我們透析愛的成分,那裡頭必然有著萬千難以分門歸類的元素:溫煦的,照亮生命的黑暗;炙人的,燒灼著疑懼困惑;冷酷的,劃開你一身血肉。對愛裡的可怕與可惡若視而不見,那樣的愛必然殘缺,必然顛躓難行。 終於,小說家走出故事,踏入了真實世界;心懷惶惑與過往傷痛的戀人們走出迷宮,來到現實生活的起點。「承擔彼此憂患」的誓言像是一句溫柔的咒語,縫補了時光裡的錯過、損傷,守護著未來的新生。一個「家」的重建與創造,一段愛情的再生與細心滋養。長達二年的《人妻日記》,述說描摹著日復一日的淡遠悠長:在生活裡,我們是彼此最堅實的支柱;在愛裡,我們是永恆的戀人。 -
蛇与塔
聂绀弩(1903-1986),著名杂文家、诗人。夏衍说:“鲁迅以后杂文写得最好的,当推 绀弩为第一人。”� 《蛇与塔》收录其作于1940-1984年的31篇杂文,书名取自白蛇娘子与雷峰塔的传说故事, 借助这个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寓言,主旨在于批判中国历史传统与现实社会中对妇女与儿童 的摧残与歧视。这里既有来自生活的悲惨故事,也有取自文学的典型。鲁迅说:“救救孩子 ”,聂绀弩说:“孩子们救救我们”;鲁迅有《我们怎样做父亲》,聂绀弩写下《怎样做母 亲》。从《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到当代女性,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中国女性 历史的漫长画廊,令人沉思不已、感慨丛生。 -
叶落有声
《叶落有声》是一本给心理咨询师以及心理学爱好者看的书,作者是有近二十年咨询经验的咨询师,经常给咨询师做督导,在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对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重新进行了思考,并与生活相结合,使理论与咨询以及实际生活融会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心理学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作者富有智慧,语言生活活泼,有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体会,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以及与此相配的咨询风格。《叶落有声》由几十篇短文组成,内容涉及心理学的方方面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但又不是枯燥的理论阐述,很适合心理学爱好者阅读。 -
上海春秋
曹聚仁于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开始了他的教书、著述、办杂志、做记者的生涯,前后在上海生活了二十多个年头。他不仅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一直以外乡人和原居民的双重视角,来深入探究这个城市。有感于海外对上海的隔膜和误读,曹聚仁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香港的《循环日报》上开写专栏,署名“土老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翔实的史料,向海外读者介绍上海的历史沿革,尤着力于书写近现代以来的上海。其中对新旧上海的观照,着墨甚多,引人感慨。这些手稿和剪报经过作者家属的汇集、整理和学者的校订,续集出版为此《上海春秋》。内分开埠、四郊、洋场杂话、人物、报刊旧话、寺庙、名园、海上剧话、游乐场等十四辑,举凡上海的古往今来、沧桑巨变、风云人物、民情风俗、异景奇观、掌故轶事,皆有展示,不失为“精彩的上海地方史志随笔集”。作者游弋于浩繁史料与文献之间,又往返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论者评为“极有裨于上海史料,同时又是极有兴味的小品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