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蜜蜂
《小蜜蜂》写的是:一个出生在尼日利亚小村落的女孩,与伙伴们在榄仁树下荡秋千是她最大的快乐。可是一夜之间,石油争夺战毁灭了整个村庄。在逃亡中,她亲耳听到姐姐被暴徒凌辱致死。她偷渡到英国,为了掩藏难民身份,她隐姓埋名,只叫自己“小蜜蜂”…… 一个出生于英国小郡的女子,在伦敦顺利地发展着自己的出版事业,却与丈夫渐行渐远。她冠上了丈夫的姓,却失去了曾经的快乐和自我。终于,一次采访让她陷入了婚外情。为了挽救婚姻,她和丈夫踏上了非洲之行…… 在尼目利亚一处安静的海滩,她和她相遇。英国女子用自己的一根手指交换了小蜜蜂的性命。 -
绕颈之物
橘子奖获奖作家 《半轮黄日》作者 从描述移居美国的尼日利亚中产阶级生活的《赝品》,到讲述牢狱生活的《一号牢房》,再到窥视战争中人们内心世界的《个人感受》,在这些发生在尼日利亚和美国的故事里,阿迪契以颇具匠心的笔触,展现了来自不同阶层和文化的男女之间的鸿沟。此外,受到两种文化熏陶的阿迪契在对个人和群体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凭着直觉描述了尼日利亚偏见、腐败、暴虐和战争的后果,以及置身事外又毫无知觉的美国社会。 《绕颈之物》是阿迪契200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包括欧•亨利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美国大使馆》在内的12个故事,大多与其本人的成长、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关。她将目光聚焦在尼日利亚人和在美国的尼日利亚人的身上,关注中产阶级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字里行间透露出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该书入围2009年约翰•卢埃—里斯纪念奖和2010年英联邦奖。 -
迷魂之歌
读托尔斯泰,你会想起庄严完美的古典交响曲,你会看见俄罗斯大地上的森林与河流;读村上春树,你会想起即兴迷幻的爵士乐,你会看见缤纷都市里的神秘和诱惑;而读本·奥克利呢,你会想起充满热带风情的非洲音乐,你会看见神话般的古老丛林与光怪陆离的梦境交织缠绕在一起…… 《迷魂之歌》与奥克利的代表作《饥饿之路》一样,堪称是《百年孤独》之后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 《迷魂之歌》是“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系列之一。 -
Americanah
From the award-winning author of Half of a Yellow Sun, a dazzling new novel: a story of love and race centered around a young man and woman from Nigeria who face difficult choic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countries they come to call home. As teenagers in a Lagos secondary school, Ifemelu and Obinze fall in love. Their Nigeria is under military dictatorship, and people are leaving the country if they can. Ifemelu—beautiful, self-assured—departs for America to study. She suffers defeats and triumphs, finds and loses relationships and friendships, all the while feeling the weight of something she never thought of back home: race. Obinze—the quiet, thoughtful son of a professor—had hoped to join her, but post-9/11 America will not let him in, and he plunges into a dangerous, undocumented life in London. Years later, Obinze is a wealthy man in a newly democratic Nigeria, while Ifemelu has achieved success as a writer of an eye-opening blog about race in America. But when Ifemelu returns to Nigeria, and she and Obinze reignite their shared passion—for their homeland and for each other—they will face the toughest decisions of their lives. Fearless, gripping, at once darkly funny and tender, spanning three continents and numerous lives, Americanah is a richly told story set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s most powerful and astonishing novel yet. -
饥饿的路
《饥饿的路》以一个虚构的城市贫民窟为背景,并以第一人称“我”(即小说主人公阿扎罗)展开叙述。“我”是一个鬼孩,像众多其他鬼孩一样,本不愿意降生到人世间。但“我”厌倦了生与死的循环,也厌倦了介乎生与死之间的、温良却又无趣的存在状态。于是,“我”断然背弃与鬼魂伙伴们订立的誓约,决定再次投生人间,并且永不返回鬼魂世界。从此,“我”跻身于充满痛苦和不幸的生者世界,而鬼魂们则不时出现,竭力把“我”诱回到百忧皆消的梦幻世界。深爱“我”的父母拼命留住“我”的生命,致使他们自己一贫如洗。“我”的父亲与一个又一个对手进行了神秘的较量,母亲则以她的刚毅和坚忍维系着家庭的存在。“我”经常造访寇朵大婶的酒铺;寇朵大婶是个邪恶的女巫,与政客们眉来眼去,互做交易,她本人因此堕落为一个可耻的政坛小丑。“我”亲眼目睹了富人党和穷人党之间的残酷而无聊的争斗,亲身领教了政客们的谎言、打手们的凶暴、普通民众的麻木和愚昧、有权有势者的肉欲和贪婪、穷人的辛酸和无奈、灾祸的无情、路的饥饿、森林的诡异、生存环境的恶劣、巫师的神通之广大、所存无多的真和善、梦想与希望的巨大能量。“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命运相抗争。这一切发生在尼日利亚即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获得民族独立的前夜,使“我”的叙述具有一种求索不止的使命感,表达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如一些评论家所指出的,《饥饿的路》一书的魅力不在于故事情节本身,而在于它史诗般的叙事方式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但 是作为读者,我们首先有必要领悟本·奥克瑞写作此书的精神主旨。书中“我”的父亲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爱比死更难。”倘若仅仅用麻木去迎对苦难,那么生活再苦也会变得较易忍受。爱有时确能消弭苦难,但有时也会加剧苦难。随着故事渐渐趋向高潮,主人公“我”不得不面对选择生者世界,选择在饥饿路上踽踽独行的各种后果。小说自始至终都在描写苦难,但这种描写与曾经盛行一时的自然主义手法迥然不同。本·奥克瑞似乎对苦难主题情有独钟,他把人类的精神历史视为一部苦难史。只是,我们读遍全书也找不到通常意义上的“解决之道”。(在一次访谈中,当被问及“梦幻”将把他带向何方时,作者坦然回答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这种梦幻的特点就是如此;它对于读者有多新,对于我就有多新。”)苦难和不幸的场面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时甚至陷入了惊人的重复。但更惊人的是,作者始终用一种气定神闲的口吻叙述,似乎在与读者比拼耐力。读至最后一章时,我们也许能够发现,整部小说在诉说苦难的同时,更是在讴歌并礼赞苦难。本·奥克瑞用审美的目光看待并再现历史,把苦难视做人类精神历程中的一个永恒现实。另一方面,神话、梦幻和信念也从未消逝,它们构成了现 实世界的又一部分。人们用这些神话、梦幻和信念承受或抵抗苦难的命运。这两方面的现实彼此推动,形成了人类精神史的全部内容。这或许是贯穿于本·奥克瑞所有作品中的一条主线,维系着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而《饥饿的路》则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 -
荒原蚁丘
《荒原蚁丘》(Anthills of the Savannah)是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布克奖获奖作者钦努阿·阿契贝后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唯一的长篇小说,文坛大师的最成熟之作,最重要的非洲小说之一。其永恒价值超越乔治·奥威尔的不朽著作《1984》。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西非国家卡根,卡根政府腐败专横,国家仅存的民主制度,时刻面临着独裁统治的威胁。总统萨姆曾在英国受训,担任政府首脑后,逐渐受到极权统治的蛊惑,试图结束民主政治。克里斯托弗是新闻部长,负责新闻管制,被迫去监控《国家公报》 编辑伊肯的言行。因为伊肯发表了抨击萨姆政府的评论,并参与反独裁的民主活动。三人原本同在英国留学,是志趣相投的好友,但因为政治信仰的差异而走向不同的命运…… 不是阿契贝需要诺贝尔奖;正相反,是诺贝尔奖需要阿契贝来证明自己。 ——尼日利亚《每日太阳报》 全世界的作家都在为新的现实和新的社会寻求新的语汇和新的形式,阿契贝为他们指明了道路。 ——《纽约时报》 阿契贝的这个故事,避开了非洲式体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进程,是为了引领人们去见识极富人性意味的普世智慧。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荒原蚁丘》具有绝妙的讽刺性瞬间,回荡着非洲人的高亢笑声。 ——《纽约书评》 《荒原蚁丘》将为世人铭记。这幅社会变迁的图景挟裹着预言般的力量,击打我们的心灵。 ——《今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