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箭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故事悲怆的结局出乎意料,久久回响,少有西方小说家敢构思这样的结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丁•戈迪默:阿契贝有一种值得称道的天赋,他是一位充满激情、文笔老辣、挥洒自如的伟大天才。 加拿大著名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钦努阿•阿契贝是一位有魔力 的作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英国病人》作者迈克尔•翁达杰:钦努阿•阿契贝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几个以一种具有永恒意味的价值准则触动我们内心的作家之一,一个伟大的声音。 蜥蜴还只有一两只,我就出生了 伊德米里的孩子。天空最初几滴艰难的泪水 画成我身上的斑点。 身为天空的孩子,我以高贵的步态行走在大地上 送葬者看到我盘卷在他们的路上。 但后来 一架奇怪的钟 不停歇地唱一首忧伤的歌: 离开甘薯,离开芋头 到学校来。 我得赶紧跑 孩子们或是嬉闹或是认真地高呼: 快看!路上有个基督徒。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这里,从来就没有个人英雄, 他只不过是神的弓上之箭 -
非洲的污名
本书收录了钦努阿·阿契贝从八十年代末到二○○九年间的一系列散文和演讲。在不那么严格的意义上可看作阿契贝的精简版自传。 这些非洲生物没有灵魂、宗教、文化、历史、人类的语言,以及智商——有时我们会觉得这个看法本质上源于无知,其实并非如此。它是精心设计的一项发明。 压迫为其受害者重新命名,给他们打上烙印,就像农民给自己的牛群打上相同的烙印一样。压迫的目的就在于败坏受害者的个体精神和人性。不幸的是,压迫并不会自动带来有意义的反抗。它会导致模糊盲目的不满,或者最糟糕的,野蛮的内部混战,相互间强烈的爱恨纠结,就如渔夫筐子里的螃蟹,他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是为了确保没有一只会逃跑。 -
诠释者
索因卡是非洲初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誉为“非洲的莎士比亚”,与马哈福兹、库切、阿契贝等共同缔造了非洲现代文学的辉煌,为曼德拉、戈迪默、阎连科等共同推崇,《诠释者》是诺贝尔获奖小说,诺贝尔授奖词评价它“詹姆斯•乔伊斯这样的作家就在他的小说中留下了痕迹”, “像先锋派一样深奥微妙”,有评论者认为这部小说可以媲美福克纳、乔伊斯的作品。 索因卡以五个留学回国年轻人的遭遇,反映了动乱时局下普通人的命运、探索以及失意和痛苦:实干家塞孔尼的行动虽然给人以很大鼓舞,但终以悲惨离世;新闻记者萨戈,勇敢而坦率,却遭到报社董事和社长的敲诈;外交部的艾格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不定…… 这是索因卡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九六五年,《诠释者》出版,之后很快被译成法、德、俄等多种文字;一九六八年,这部小说荣获了英国《新政治家》杂志的“国际文学奖”。 -
绕颈之物
橘子奖获奖作家 《半轮黄日》作者 从描述移居美国的尼日利亚中产阶级生活的《赝品》,到讲述牢狱生活的《一号牢房》,再到窥视战争中人们内心世界的《个人感受》,在这些发生在尼日利亚和美国的故事里,阿迪契以颇具匠心的笔触,展现了来自不同阶层和文化的男女之间的鸿沟。此外,受到两种文化熏陶的阿迪契在对个人和群体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之后,凭着直觉描述了尼日利亚偏见、腐败、暴虐和战争的后果,以及置身事外又毫无知觉的美国社会。 《绕颈之物》是阿迪契200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包括欧•亨利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美国大使馆》在内的12个故事,大多与其本人的成长、生活环境和经历有关。她将目光聚焦在尼日利亚人和在美国的尼日利亚人的身上,关注中产阶级的内在矛盾与冲突,字里行间透露出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该书入围2009年约翰•卢埃—里斯纪念奖和2010年英联邦奖。 -
迷魂之歌
读托尔斯泰,你会想起庄严完美的古典交响曲,你会看见俄罗斯大地上的森林与河流;读村上春树,你会想起即兴迷幻的爵士乐,你会看见缤纷都市里的神秘和诱惑;而读本·奥克利呢,你会想起充满热带风情的非洲音乐,你会看见神话般的古老丛林与光怪陆离的梦境交织缠绕在一起…… 《迷魂之歌》与奥克利的代表作《饥饿之路》一样,堪称是《百年孤独》之后又一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 《迷魂之歌》是“经典印象小说名作坊”系列之一。 -
荒原蚁丘
《荒原蚁丘》(Anthills of the Savannah)是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布克奖获奖作者钦努阿·阿契贝后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唯一的长篇小说,文坛大师的最成熟之作,最重要的非洲小说之一。其永恒价值超越乔治·奥威尔的不朽著作《1984》。 故事发生在虚构的西非国家卡根,卡根政府腐败专横,国家仅存的民主制度,时刻面临着独裁统治的威胁。总统萨姆曾在英国受训,担任政府首脑后,逐渐受到极权统治的蛊惑,试图结束民主政治。克里斯托弗是新闻部长,负责新闻管制,被迫去监控《国家公报》 编辑伊肯的言行。因为伊肯发表了抨击萨姆政府的评论,并参与反独裁的民主活动。三人原本同在英国留学,是志趣相投的好友,但因为政治信仰的差异而走向不同的命运…… 不是阿契贝需要诺贝尔奖;正相反,是诺贝尔奖需要阿契贝来证明自己。 ——尼日利亚《每日太阳报》 全世界的作家都在为新的现实和新的社会寻求新的语汇和新的形式,阿契贝为他们指明了道路。 ——《纽约时报》 阿契贝的这个故事,避开了非洲式体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进程,是为了引领人们去见识极富人性意味的普世智慧。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 《荒原蚁丘》具有绝妙的讽刺性瞬间,回荡着非洲人的高亢笑声。 ——《纽约书评》 《荒原蚁丘》将为世人铭记。这幅社会变迁的图景挟裹着预言般的力量,击打我们的心灵。 ——《今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