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与铁
-
母亲杨沫
《母亲杨沫》主要内容有:1.缺少温暖的家。2.抗婚与失业。3.进步青年的熏陶。4.入党。5.战火中锤炼。6.疾病的折磨。7.动笔写《青春之歌》。8.迟迟出版不了。9.书的反响。10.遭到批判等。 -
血色黄昏
《血色黄昏》内容简介:“文革”期间,为响应领袖毛泽东“上山下乡”的号召,北京四十七中学生林胡与雷厦、徐佐、金刚等同学,满怀革命豪情及对未来的憧憬,步行到内蒙古草原扎根。林胡个性偏执、好斗、倔强,因打架而被兵团定为“现行反革命”,开始了长达八年众叛亲离的劳改生活。一个根本不理他、甚至不愿和他说话的姑娘,成了他全部的精神寄托;讲义气、好面子,对“叛徒”深恶痛绝的雷厦,最后却无意中背叛了肝胆相照的朋友;徐佐则始终忠于自己的信仰,固执地要在内蒙古草原上寻找到理想的归宿;金刚为了能够平安地活着,崇尚“畏怯哲学”,把吃、穿看作人生的最大享受……逮捕、痛打、审讯、上纲上线、戴帽批斗,在拥有绝对权威的军人的恐怖统治下,内蒙古草原上演了一幕幕人性的悲喜剧:狂风暴雨中,六十多条棉被盖上了种子库房顶;熊熊烈火里,六十九个青春的生命瞬间化为黑炭;送战友上大学的路上,五十多名女知青放声恸哭……而成千上万青春的血汗,换来的却是大草原的毁灭。 刚直不阿的主人公林胡,有着异常顽强的生命力,他在压迫之下,反而萌生了要与黑暗专制制度斗争的决心。八年里,他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中挣扎:狂喊、怒骂,夜复一夜的思想斗争,一纸纸发向兵团各级官员的申诉信,倾注全部生命激情的单恋,以及时时涌动着的野兽般的性欲……沉重得令人窒息。 作品数易其稿,辗转十多家出版单位而无人问津。在著名编辑岳建一先生的促动下,一九八七年工人出版社将其出版,随即轰动世界,刮起一场经久不息的“老鬼旋风”。至今已有港台、日、英等多种版本问世。 小说全面展示了兵团的政治生活运作,上至兵团总部,下至连队组织政治运动和思想改造的场面。……《血色黄昏》是最具有价值的一部知青题材长篇小说,它描述了真的人生和真的历史。知青苦难的历史终于得到了还原。毫无疑问,它是知青文学的一块里程碑。——杨健《中国知青文学史》 我想,人活一世,应该明明白白,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留下一条真实的生命轨迹。 ——老鬼 -
血与铁
《血与铁》是作者代表作《血色黄昏》前传。《血与铁》记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的独特经历,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的青葱岁月。自小学开始的一整套英雄主义教育,塑造了主人公激烈、叛逆的性格。大饥荒、性压抑,还有触及灵魂的“思想革命”。出自本能的欲求与被革命激活的表现欲纠缠交织,令他陷入层出不穷的困境而难以自拔。革命就是生活,而革命在远方。游行,串联,打砸抢自己的亲人,革命迷狂主宰了发育中的老鬼。去越南,闯西藏,搞刀枪,蹲班房,最后自愿去内蒙古大草原插队。一代人的梦想与破灭。 坦率到令人不敢正视的程度。作者把一颗赤裸裸的心交给了读者。 一段被遗忘的红色记忆,正是后来者理解“知青”和“红卫兵”一代的密匙。我们也才能理解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那种破坏性极强的“革命性格”,以及在革命名义下人性的丑陋和卑污。 生活胜于小说。老鬼袒露心灵的自白,波澜迭起,令人不忍释卷。 -
血色黄昏
本书为你讲述了文革时期,以一个北京知青在内蒙古的真实经历,展现了知青在内蒙古草原的激情生活,他们狂热地劳动,草原却被一片片沙化。主人公林胡因给也因为给指导员提意见被不端打成反革命,挣扎着度过了那段岁月……本书还原了一个时代,还原了一段历史。 -
我的母亲杨沫
《我的母亲杨沫》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母亲在接受广东电视台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晚年想写一部卢梭式的回忆录。她说:我很佩服卢梭,很佩卢梭敢讲真话的勇气。所以也打算把自己的一生,尽可能大胆地写出来,以一个真实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愿意像有些人那样总把自己装扮成完美无缺的人。实际上,一个人总是有很多的缺点,有很多内心不一定很健康的面。 两种封面,随机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