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进的女权主义
图书内容简介 在中国学术界,通过不同学科的学者,主要是女性学者持之以恒的工作,女性主义研究已经成为显学之一。而王赳同志也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从硕士到博士,王赳同志都以女性主义,特别是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为研究课题。本书就是她多年研究的成果。这本书是以她的博士论文为基础而写成,倾注了她多年的辛勤劳动。 无论是潘克赫斯特母女还是以她们作为中坚的妇女激进同盟,对于中国公众,甚至世界史研究者来说,可能都是非常陌生的。但在英语世界中,潘克赫斯特母女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母亲埃米琳和丘吉尔等一道,位列英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0个重要人物,她的塑像矗立在威斯敏斯特广场,抬起的右手优雅地指向英国议会大厅。在20世纪初的英国政治生活中,这个同盟更是发挥着独特影响的力量。1918年英国妇女议会选举权的取得,虽然不能说是这个同盟运动斗争的直接结果,但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会否认在此过程中这个同盟的卓越贡献。 作者以其女性的细腻的笔触,明白晓畅地向我们呈现了妇女社会政治同盟的完整故事:它的理论渊源、缘起、领导人物、斗争策略与效果。 图书目录 导言 一、研究的动因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同盟参政运动的社会文化溯源 一、天赋人权观:英国妇女争取权利运动的思想渊源 二、“家庭天使”:维多利亚时代主流的女性观念 三、英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与女性权利的缺位 四、激励与示范:男性争取权利运动 第二章 同盟参政运动的核心人物: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一、家庭及成长环境: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的青少年时代 二、婚姻、家庭对埃米琳·潘克赫斯特的影响 三、投身社会运动中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四、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和她激进的女儿们 第三章 同盟参政运动的历程(1903-1914) 一、同盟参政运动的兴起(1905-1907) 二、同盟参政运动的发展(1908-1912) 三、同盟参政运动的高潮(1912-1914) 四、同盟参政运动的总体特征 第四章 同盟参政运动与大众传媒 一、同盟运用媒体策略的背景 二、同盟运用媒体的具体策略 三、同盟创立报刊以塑造自我形象 四、同盟媒体策略的意义及思考 第五章 关于同盟参政运动的认识和评价 一、理性还是非理性:关于同盟的激进参政运动的争论 二、有效还是无效:关于战斗策略的影响的评估 三、同盟运动为何没有实现目标 第六章 公共记忆中的妇女社会政治同盟参政运动 一、公共记忆建构问题的提出:从暴徒到英雄 二、战斗参政者的公共记忆建构的过程:从时间到空间 三、公共记忆建构的动因:从民间到政府 四、公共记忆是否真实的历史?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
本书是一本从思想史、观念史角度考察中国“女权”概念的内涵及其变迁的著作,覆盖的时间段是1890年代后半期到1920年代。书中重点考察了清末民初女性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梁启超的女性观,马君武、金天翮对未来理想女性的设想,秋瑾、张竹君、何震对女性在国家框架下应扮演何种角色的探索,女性参政权的论证,1910年代的贤妻良母论,梁启超与其大女儿梁思顺女性观的异同等等问题。作者认为,女权主体是在围绕女性的议论中建构起来的,也就是说,女权主体不是单纯生物学上的女性,而是被建构的女性形象,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围绕中国的国际关系和西方女性主义的引进两个因素产生了重大影响 -
女人的一个世纪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1900-1909 1900 禁酒主义者凯利·纳逊大刀阔斧砍向酒馆 国际女装工人联合会成立 1901 发明电动洗衣机 1902 半麻醉无痛分娩技术得到应用 1903 全国妇女工会联盟成立 1904 玛丽·麦克劳德·贝休恩创办戴托纳黑人女子师范和工业学院 1910-1919 1910 曼法禁止州际贩运妇女从事不道德勾当 电影新媒介打造第一批电影女明星 1911 艾丽斯·汉密尔顿医生发表第一份职业病研究报告 一百余名服装女工在三角女式衬衣厂大火中丧生 庆祝第一个国际妇女节 1912 茱莉娅·戈登·洛成立美国女童子军 1914 纽约社交名媛玛丽·费尔普斯·雅各布斯取得胸罩专利 母亲节成为全国性节日 《时尚》成为主要的时尚杂志 妇女和平党成立 1916 第一家节育诊所在纽约布鲁克林开张 珍妮特·兰金成为第一位美国国会女议员 1917-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 妇女选民联盟成立 1920-1929 1930-1939 1940-1949 1950-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参考书目 -
Half the Sky
Pulitzer Prize-winning reporting team, husband and wife Nicholas D. Kristof and Sheryl WuDunn, take us on a journey through Africa and Asia to meet an extraordinary array of exceptional women struggling against terrible circumstances. More girls have been killed in the last fifty years, precisely because they are girls, than men were killed in all the w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mbined. More girls are killed in this routine 'gendercide' in any one decade than people were slaughtered in all the genoci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central moral challenge was slavery. In the twentieth, it was totalitarianism. In the twenty-first, Kristof and WuDunn demonstrate, it will be the struggle for gender equality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Fierce, moral, pragmatic, full of amazing stories of courage and inspiration, HALF THE SKY is essential reading for every global citizen. -
导读波伏瓦
西蒙娜·德·波伏瓦具有开创性的作品重塑了我们对于性别与身份的看法。如果没有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我们今天所知的性别理论根本无法想象。作为法国存在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波伏瓦所提出的“成为女人”和女性作为绝对的“他者”的概念,是女性主义研究与讨论中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本书引导读者了解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思想的主要领域,包括: • 存在主义与伦理学 • 性别与女性主义 • 文学与自传 • 性经验、身体与衰老 本书援引了波伏瓦的文学和理论作品,对于初次接触这位关键性思想家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读物。 -
第二性(合卷本)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第二性II》副标题为“实际体验”,从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出发,对女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童年、青春期、性启蒙时期、婚后、为人母和步入老年后)进行正面考察,同时对她一生可能遇到的经历(同性恋、成为知识分子、明星、妓女或交际花等)作出判断和评价,深刻揭示了女性的处境及其性质。作者还分析了自恋女人、恋爱女人和虔信女人形成的过程及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原因,最后提出了女性走向解放的唯一道路就是成为独立女性,也强调了只有当女性经济地位变化的同时带来精神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后果,只有当女性对自身的意识发生根本的改变,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