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云突变——齐奥赛斯库垮台始末
1989年是齐奥塞斯库在罗马尼亚统治时期的最后日子。1989年12月22日,布加勒斯特发生了暴动,起义士兵和群众与总统卫队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1989年末,东欧大陆的民主化浪潮终于波及了罗马尼亚。 11月29日,罗马尼亚体操明星科马内奇出逃,寻求西方的庇护。到美国后,她将出逃的恐怖经历向西方新闻界公布。这似乎是一个前兆。 12月15日,罗马尼亚边境城市蒂米什瓦拉的警察镇压当地居民,双方都使用了武器,造成了人员伤亡。动乱开始了。在这国内动乱开始蔓延的时候,总统齐奥塞斯库似乎还相当沉得住气。12月18日,他照常飞往伊朗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并同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举行了会谈。唯一的不同是,他的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未像往常一样随他出访。作为罗马尼亚政府第一副总理,她坐镇国内,控制事态发展。此时在遥远的德黑兰,齐氏还一再宣称:“我们的形势是稳定的。” 12月20日一个可怕的消息在罗马尼亚不径而走:保安部队在蒂米什瓦拉实施“大屠杀”,几千人丧生,上万人被捕或失踪。当晚,齐奥塞斯库从德黑兰刚一回国,立即到电视台发表讲话,严厉斥责蒂米什瓦拉动乱是“帝国主义和复仇主义集团以及外国间谍机构组织的”,是企图“阻止社会主义发展,使国家倒退到外国统治下。”12月21日,他又在首都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全国保持稳定。 但此时群众已无心听他演讲了。就在这一天,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反齐奥塞斯库的示威游行。人们高呼:“不要齐奥塞斯库!”“要自由!”“要面包!”示威者冲进书店,焚毁齐奥塞斯库的著作。与此同时,以伊利埃斯库为首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宣告成立,宣布解散齐奥塞斯库的全部政权机构。紧接着,支持齐奥塞斯库的保安部队与反对他的军队和群众在首都市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2月22日“起义者”占领了电台和电视台,宣告齐奥塞斯库“下落不明”。 此时齐奥塞斯库还留在罗共中央办公大楼里。街上激烈的枪炮声响个不停,齐奥塞斯库感到大势已去。齐奥塞斯库夫妇决定坐飞机出走。 飞机首先开到布加勒斯特以北斯纳戈夫村齐奥斯库的一个夏宫里,齐氏夫妇在那里与另两人告别,带着保缥和两大袋食品又上了飞机。由于此时罗马尼亚领空已被封锁,齐氏无法飞到国外去,只得在首都市郊一个小镇上下机改乘汽车,准备找一个庇护地先隐藏起来。但到处都在罢工游行,在找了6个求救点都无果后,齐氏的司机(临时挟持的)把他们交给了一群革命者。当持枪的士兵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齐奥塞斯库大声吼叫起来,以为自己昔日的威风可以镇住这些士兵,但一切已成为过去,士兵们不容分说地将齐氏夫妇推上了车。 两天后,当欧洲的千万个家庭正围坐在五彩缤纷的圣诞树旁欢度圣诞节时,罗马尼亚人在激烈的枪声中等待着局势的发展。这天下午两点,在一个军营的餐厅里对原罗马尼亚总统、罗共中央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埃列娜进行了秘密的军事法庭审判。 齐奥塞斯库以抗议的口气说:“我不承认任何法庭,我只承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政变,我不承认任何人。” 审判长不耐烦地说:“我们根据本国宪法审判你,这不是你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了解法律。” “在控诉书上写到了齐氏夫妇的五大罪行:一、大量屠杀人民,牺牲者超过6万名;二、利用秘密警察来对付人民和国家,损害了国家力量;三、在各个城市制造爆炸事件,破坏建筑物和公共财产;四、把国家经济搞得一团糟;五、在国外银行存款超过1O亿美元,并企图利用这笔款外逃。最后的判决是:没收被告所有财产,并处以死刑。宣判一完,齐氏夫妇就大声抗议,但法庭马上加上一条:“此项判决不准上诉!” 审判后不久,齐氏夫妇即被带赴刑场。据一个名叫卢博伊的上尉回忆,埃列娜同她丈夫一起被带出去时说:“我们希望死在一起,我们用不着怜悯。”刑场在一个院子里,齐氏夫妇背后是砖墙,上面布满了弹孔。一支3人行刑队执行枪决。 据报道,行刑前埃列娜曾向行刑士兵喊道:“你们怎能向我们开枪,我曾经那么关怀你们,我是你们的母亲!”一个士兵回答说:“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你是杀死我们母亲的凶手。” -
罗马尼亚史
罗马尼亚是中东欧地区最迷人的国家之一。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北边,其南部边界沿着多瑙河,与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接壤。匈牙利是它西面的邻国,乌克兰在北面,东部则沿着普鲁特河与摩尔达维亚接壤(现为摩尔多瓦共和国),那里还有乌克兰的一部分地区,如同被摩尔多瓦包在了里面。最后,便是黑海。罗马尼亚约有2200万人口,大约同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相当,略少于英国。这片土地有良好的农业条件,高大雄伟的山脉,茂密的森林,大量水源充沛的河流,优良的港口以及宽广的海滩。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位于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在历史上屡屡成为迁徙部落和侵略势力的目标。这也是当地居民与侵略者进行艰苦抗争并保卫自己家园的原因。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罗马尼亚各地区有着许多差异及相互作用。数个世纪里,罗马尼亚是东正教地区与天主教地区的分界线,许多帝国都曾统治过这块欧洲的土地。这就加强了罗马尼亚历史的复杂性,并且一直到19世纪中期之前都压制了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维埃政权的统治更使这种发展陷入到停滞中。一直到1989年12月推翻了共产主义政权的统治,罗马尼亚才再一次拥有了自由地肯定自己是欧洲团体一员的机会,而且现在有可能成为东南欧最富庶和最重要的国家。 尼古拉•克莱伯的这部《罗马尼亚史》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这片土地多样性的人来说,是一部杰出的介绍性著作。克莱伯首先展示了这片土地与希腊罗马古典世界的紧密联系。进入到中世纪时期,他讨论了罗马尼亚民族的发展,以及几位在罗马尼亚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包括弗拉德三世——亦即历史上的德古拉——和斯特凡大公。 克莱伯其后顺着历史的发展进入到近代时期,着眼于现代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建立并涵盖了整个20世纪的胜利与悲剧。其中包括国家统一的完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屈服于共产主义的统治下,一直到1989年罗马尼亚恢复了它在世界上自由国家的正当地位。克莱伯对于他出生的这个国家有着相当广泛的研究。他积数年研究之功写作了本书,调查总结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与事件,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指导,使得这个国家和民族复杂的历史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简明易懂的。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旅行者、学生以及所有那些想要更深入了解这片迷人土地的读者们的入门读物。 -
解體概要
這是一本有毒的危險書籍,能讓你眼界大開,也能使你沉淪不拔,無法自制。 蕭沆是一位奇特的作者,數十年來,全世界好幾個世代的文藝青年,在自己最私密的神聖空間裡,藉由他的眼睛,重新看待身處的這個世界,究竟有什麼意義,或是為什麼沒有意義。 德國當代哲人史勞德代克(Sloterdijk)曾提出,評價思想家的方式之一,就是看他的思想是否能夠抵制模仿。從這一點來講,蕭沆一定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因為他就是難以被模仿,甚至以無人跟隨為榮。現代的批判大師們,海德格、沙特、阿多諾或是傅柯、德希達,都可以根據模仿者之多寡來計算其成功,而蕭沆,令所有潛在的模仿者知難而退,因為他比這些大師們都更驕傲、更詭異、更絕望。 蕭沆表現的清醒,源自於他長達七年的失眠。由於失眠者面臨的,是對存在、對自我的虛構徹底的質疑,所以比任何深思熟慮的解構都更徹底、更暴力。也就是說,如蕭沆這樣失眠的人一開始便具有的清醒,是一般思想者需要耗盡生命才能夠達到的。 《解體概要》便是蕭沆累積失眠的能量,爆發出來對生命的熾烈否定,也是他最為著名的得獎大作。如書名所示,這本書破壞你我所有的信念,從心靈到肉體、從宗教到哲學、從出生到終結,任何既定想法,都會在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全面解體。只有在徹底潰爛之後、只有在承認世界的絕望之後,我們才能稍稍接近生存的目的。 蕭沆在歐美思想界享有盛名,早有各國譯本,日文版更在七○年代便已問世。國內熟知的作家如蘇珊.桑塔格、卡爾維諾、米蘭.昆德拉等都曾深受蕭沆影響,但可惜台灣讀者從未機會接觸到這位風格特異的文學暨思想大師。《解體概要》原本於一九四九年在法國出版,在半世紀之後,首次被翻譯成中文。 -
安娜·布兰迪亚娜诗选
-
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
《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收入了四十几位罗马尼亚当代诗坛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基本上体现了罗马尼亚当代诗歌的已有成就和发展轨迹。通过一首首优美的诗篇,读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可以在诗歌中走近那片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久违了的土地,聆听一个爱诗的民族美丽的心跳。 -
权力之图的绘制者
《权力之图的绘制者》内容简介:正陷身于离婚境地的主人公马太•帕维尔厌倦了单调乏味、毫无生机的生活,恰在这时,他意外地收到了一封遗产继承通知书,声称他远在德国的伯父给他留下了一百万马克的遗产,但他必须离开布加勒斯特,到他们指定的三个城市居住,并完成一篇关于权力的论文。为了弄清这个神秘的伯父,马太•帕维尔在犹豫中辞去了让人羡慕的公职,踏上了不寻常的旅途。 随着情节的展开,马太•帕维尔在佛尔谢特、海尔库拉内和卡拉法特三个城市分别结识了画家特奥多尔•布莱诺维奇、拉里拉琴的伊韦斯和工程师弗拉蒂米•杜米内亚。其所见所闻,一些难以置信的经历,种种不可思议的超常现象,促使马太•帕维尔打定主意,要找出那个幕后的操纵人。 人永远都会在善恶之间徘徊、挣扎、犹豫,并艰难抉择。小说以深刻的寓意和自我的回归,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