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不安
……寒風細雨中,想到這一代知識青年的使命,一股孤獨之感湧上心頭,久久不去。台南的夥伴們都好?我們一個個走上自己選擇的路,希望最後大家都能碰頭,為真理而再度結合在一起。——成大西格瑪社通訊,1974 兩年前,台北的菁英們在「人間」副刊上談台灣的 70 年代。楊澤說, 那是「蓄長髮、穿牛仔褲、綠色美軍外套的年代。那也是年輕人追求自由、開始在外頭租房子同居、年輕人普遍聽美國民歌、搖滾樂的年代。」 舒國治這個 70 年代的大學生可以在中午打四圈麻將,晚上趕到美國學校去看一場布紐爾的電影,然後逛街逛到凌晨。陳傳興早上一醒來就按下收音機聽美軍電台。蕭蔓到晴光市買進口的 Lee 牛仔褲,「那時候,誰敢要我穿一條台灣自己做的雜牌牛仔褲,得先殺了我。」她戴著耳機聽美國搖滾樂,一天喝兩大瓶可口可樂。 都是與我年齡相彷的人,可是不對呀,我的 70 年代完全不是這樣的,他們在說什麼呀? 90 年代的台灣人,在掙脫殖民與半殖民的種種束縛之後,開始認真地思索「我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可是歷史有那麼多重的迷霧,政治有那麼多層的陷阱,誰也把握不住所謂真相。幸好一個族群有他共同的記憶;共同的記憶像一泓湖水,撥開水面上的落葉,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臉孔。 -
美丽的权利
-
孩子你慢慢來 My Child, Just Take Your Time
-
思索香港
- 華文報紙的文化承擔 - 我們的城市怎麼了? - 我為甚麼支持文化 - 唯一不能取代的文化 - 我們離公民社會有多遠? - 博奕的時代到了嗎? -
野火集
-
龍應台評小說
民國七十三年三月「新書月刊」推出了「龍應台書評」此一專欄後,立刻吸引了讀者的注意,更在文學界引起一陣討論的熱潮,因為,龍應台不僅對作家與作品作了指名道姓的褒貶,而且,她所指出的優缺點全係就書論書,是專門針對小說中情節發展境況而寫的。因此,不但能給小說家極大的刺激,也使讀者相信這是國內書評僵死後的一大突破。 龍應台說:「我在默默的、很認真的,為你做一件事;但是你一直不知道。....而你如果一直不知道,我會一直寂寞下去,那對我不公平,對你,更是損失。」 爾雅出版社出版「龍應台評小說」,除了是希望你知道,國內的文學批評界仍然有客觀、公正、中肯的聲音,更因為我們相信:龍應台書評的存在價值和它給予讀者的啟示,都是足以肯定的。(摘自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