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在1919
《北大在1919:九零后的崛起》是一本写给当下的历史书,非学术,非演义,而是新闻笔法的记录。而您会发现,我们真的是和1919年处在现代化的同一时期。比如他们会为何时获得诺贝尔奖而焦虑,会为权贵的骄横而愤怒,会为民众的互伤而懊恼,会为出国还是留下而苦恼,会为考“公务员热”而叹息,等等。一句话,我们一同走在唐德刚先生所言的“历史三峡”之中。如何冲将出去,是我们共同的使命,但不该是旋涡中打转的宿命。 《北大在1919:九零后的崛起》由司徒朔编著。 -
燕园草木
北京大学校址所在,有着悠久的渊源和复杂的变迁。从明朝米万钟营造勺园开始,四百多年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王宫宅邸相沿继续、兴废替立。 几百年的雕梁画栋基本荡然,但草木花卉却代复一代年复一年,不惧人事更迭、沧海桑田,顽强地生长繁滋,以循环往复的春华秋实冬枯夏荣,展示着世界上真正的壮观,携刻着真正活着的历史。 昔人对草木趣灵的赞叹已经杳然,而今人与草木的故事还是这座庭园最动人的记忆之一。从燕京大学到如今的北京大学,多少学子曾在心中梦里涵咏过桃李桑槐,多少学者才俊在文中笔底追摹过兰蕙蒹蒲。因有草木,燕园的历史才有活色,因有花卉,燕园的记忆才有芳香。 -
论北大
本书乃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先生经年论北大之文章合集,亦为先生与北大半生因缘之文字见证。对于北大,北大人,北大精神,北大传统,钱先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为之期许,为之歌哭,为之浩叹,为之神伤……发而为泣血之论,激切之语。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如是,方可体会先生辛辣文字背后的热诚与温情。 本书虽说论的是北大,但又不止于北大,所谓北大者,当是中国一象征耳。先生虽已离开北大,仍念兹在兹,本次文章结集盖为即将到来的北大一百一十周年校庆,当然,这是一个北大老教授个人的纪念,民间的纪念,无关乎庙堂之堂皇与威严。 -
红楼钟声燕园柳
《红楼钟声燕园柳》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红楼钟声燕园柳。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北大的行吟诗人。 北大人物。除了北大风物的美,他还写了那些充满自由精神和学术魅力的北大人物:蔡元培校长、季羡林先生、林庚先生、吴组缃先生、金克木先生、陈贻焮先生等等,还有早年被迫害致死的北大学生林昭……这些散发着北大精神魅力的师友,是北大精神的一部分。 北大诗歌记忆。北大是新诗的发源地,北大参与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全部进程,新诗的历史上印记着北大鲜明的身影。谢冕先生本人就是新诗研究的一面旗帜,从80年代“新诗的崛起”开始,一直到现在主持的新诗研究所,谢冕的新诗研究推动着新诗的发展。所以,谈北大离不开新诗,既有一百年的新诗历程,也有对北大诗人的评介,北大诗歌的天空如此迷人和丰富。 北大的声音。这是谢冕先生在北大的演讲,是北大富有诗意和激情的声音,这些声音既有对自我的体认,也有对后辈的期望,既有如何读书,也有怎么做人。北大的学生倾听着这种“青春的北大”的声音走进和走出北大,这是北大精神传承的一部分,那些有幸听到谢冕先生声音的北大学生是幸福的。 -
燕园草木
本书是《燕园草木》精装本的普及版。开本小巧,风格平易,更易随身携带阅读。 关于北大燕园里一草一木的一本芳录,既包含了植物学角度的科学描述,也包括一些北大人关于草木的回忆和感悟,呈现了一座几百年园林的丰富自然生态和深厚人文积淀。 全书共收录了160多种植物,科学性很高,更兼图文并茂,展现了北大草木花卉的丰富与美丽。 -
诗歌北大
校园不仅是新诗教育的“基地”,而且皇新诗生长的“母体”,一代代的写作者多从校园起步。对北大与中国新诗来说尤其如此。从新诗的策源地到新诗不同阶段的“节点”,生活在‘北大”这一空间的诗人、批评家出没其中,反过来又源源不断地生产关于中国新诗的“知识”和“谱系”。再者,“北大”作为一个超浓缩型的“诗歌共同体”,不仅生发了众多的逸闻野史娱人耳目,更提供了一个“诗歌与生活”的标准样态,这在中国乃至世弄都是少见的,对于了解和研究诗歌内外部的“隐秘的汇合”尤为方变。 本书以师友书札、回忆、批评、诗歌等为主,组成了一部生动的特殊的中国新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