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自传
人们总把我看成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我要申明的是,我不是什么怪人,尤其不是应从社会中清除的野蛮粗鲁的人。 的确,我常常衣冠不整,样子很寒酸,不能保持很庄重的样子。因为我长期没有收入,我的衣服是我弟弟提奥的旧衣服改的,有些还是廉价的布料做的,加上作画时溅上的颜料,我无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有人说我的性格坏透了,无端的猜疑我,怀疑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要说的是,我不追求地位和金钱,不会为世俗去改变我的性格。我热爱生活,只要我牢牢抓住了生活,我的作品就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我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得到了弟弟提奥真诚的祝福,我非常感谢他。在这一天,我找到了一个很适合扮挖地人的模特,我非常兴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只有三十岁。 有时候也真觉得我已不小了,特别是在人们认为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时候。一想到我可能真的会是失败者时,我感到时光如流水一般无情,让我开心不起来。 在平静正常的心境下,我又为我在这三十年中学到的东西而高兴,让我对未来的三十年——如果我还能活那么长的话——充满了信心,让我浑身带劲儿。未来的三十年有那么多那么艰巨的工作摆在我的面前。我想象的到,以后的三十年应该比过去的三十年过得更愉快。我要实现我的愿望,我要努力地依靠自己,尽管社会和环境也应该责无旁贷。 对于一个工作的人来说,三十岁刚刚步入人生的稳定期,因此,三十岁的人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去迎接新的生活,生命中的这段时期一旦过去,有很多事情就无法逆转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从生活中得到我们明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有着明显缺点并且脾气有些怪的人,急躁的性格经常使我做出些愚蠢的事,让我在后来或多或少地感到后悔。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抢别人的朋友和生活,更不会谋害他人的生命。虽然我有时也跟人争吵,但我并不想去伤害任何人。 我时常处在可怕的忧郁和烦躁中,当我渴望同情又得不到时,我就会态度冷漠,对人发无名的火,说起话来常常很刺耳。我喜欢独处,不善交友,要我经常和人们聚会交流是一件痛苦的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肉体和精神上,我都是极端敏感的人,这是造成我怪脾气的主要原因,它让我意志消沉,也损害我的健康。 我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有人因此对我进行攻击。我坚信我说的话。在我的理解中,艺术家就是要努力地奋斗,不断地探索,无条件地献身于艺术事业。我已发现了它,了解了它。所谓艺术家,就是包含有永无止境的探索的意思。即使我不断的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即使我身心疲惫,哪怕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也要正视人生。因为我知道,伟大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凭一时的冲动就会有成就。伟大的事业也不会偶然得来,它是不断奋斗的结果。我相信我会有出头的那一天。 -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从向日葵、自画像、星空到麦田群鸦,带你破解历久不衰的梵高传奇。 从年少到自杀身亡,从割耳到抑郁受创,细说37年不断挣扎的人生曲折。 一八八八年底视梵高为疯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天价购买梵高一张《向日葵》的人,可能都没有读懂他画中的心事。 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绝对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须饱受折磨,饱受肉体与灵魂的燃烧之苦。梵高丢给我们许多问题。在他自杀离开人世后,人们用一百多年的时间试图回答,仍然无法有完满解答。 为了这本书,蒋勋带着一叠稿纸,一站一站地重新来到梵高画作的现场。年轻时储存在他脑海里、笔记本里的故事,豁然重现。这是一位美学家面对梵高危险的美,面对真实生命的深度烙印。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80余幅名作背后的美学奥秘,领悟梵高的纯粹与孤独。我们做不了梵高,但我们应该读这本书,崇敬梵高。 -
文森特·凡·高
《文森特·凡·高》内容简介:文森特·凡·高500幅经典作品,“后印象主义”大师,【荷兰】文森特·凡·高在短暂的10年里,文森特·凡·高以其敏锐的知觉和极端的个性.创造出至今看来仍是最富激情的经典画作。尽管他悲剧般的人生归于病态的疯狂。但他却用世上最欢乐的色彩语言描绘了大自然和人类的感情。凡·高的画作是天才禀赋的产物,也宣告着他与大自然最亲切的交融。正是这种交融。使他开拓出视觉艺术“第二自然”的辉煌。给世人以慑魂动魄的灵感。 -
梵·高艺术书简
从梵·高给弟弟提奥、父母、妹妹,以及朋友拉帕德、高更、贝尔纳等人的600余幅书简之中,精选了200多封书简,并配有近400幅梵·高原稿。于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梵·高对绘画怀有深切的热忱,对人性、自然和艺术有着最真挚的善良。看过他的油画、素描和书简之后,你一定会作此想法———哪里能找到一个胜过梵·高的实际存在的生命的典范呢?是怎样的一种境况,让这位身后留名的艺术巨匠,将心事和情绪付诸艺术的时候,再付诸书简?厚厚的书简背后,存世的名画之中,画家梵·高究竟要向世人倾诉什么?一页页书简自指尖掠过,一些属于梵·高的记忆轻轻地透过历史的尘埃,慢慢地浮现出来,清晰起来。 -
从徐霞客到梵高
《从徐霞客到梵高》是余光中继《掌上雨》和《分水岭上》之后的第三本纯评论文集。其中的十四篇文章,一半写于香港,一半写于高雄;最早的一篇写于1981年,最晚的则写于1993年。书名《从徐霞客到梵高》,因为其中有四篇文章析论中国的游记,另有四篇探讨梵高的艺术,占的分量最重。游记既为散文的一体,往往兼有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之功,因此论游记即所以论散文。 -
亲爱的贝尔纳
梵·高写给法国艺术家埃米尔·贝尔纳22封信在现存梵·高一生800多封信中占有特别的位置。它是两个艺术家交换艺术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关于艺术家的真实生活。这些信件包含了从1888年到1889年梵·高思想的精华,这一时期,他在法国南部的阿尔工作,这是他到达创造力顶峰的时期。这些年的杰作包括《向日葵》,《卧室》和《星月夜》。这些信件证明了他对普罗旺斯光线和色彩的热爱、对伦勃朗和米勒的赞赏、他对自然画法的偏爱以及与同时代艺术家进行合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