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语文学辞典
《德语文学辞典·作家与作品》内容简介:正文共收词条485条,其中作家206条,作品279条,每一词条设为一页,除几部古代“无名氏”作品之外,目录按作家姓氏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序;作品词条随后,按出版年份排序,作家词条主要介绍作家生平和创作;评骘力求简明扼要,作品词条大体叙述故事梗概,兼顾与创作有关的信息,当代作家及作品跟踪到2009年,附录收有5种主要德语文学奖的介绍,包括至2009年的获奖人员名单,书后添附作家姓名和作品名称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原文索引,便于查找。 -
英國文學史(第一卷)
本書共分三卷,第一卷內容如下: 第一章 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第二章 盎格魯諾曼時代 第三章 巢塞時代 第四章 十五世紀 第五章 中古的戲劇與歌謠 第六章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第七章 伊利沙白時代 第八章 伊利沙白時代的戲劇 第九章 十七世紀前期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册)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分上、中、下三册,为著名学者严家炎先生主编,国内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参加编写,可以说集国内近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之大成,是多方面协同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具有比较丰厚的学术原创性,提出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启发性的论点,有些资料和见解在学术上属于首次发现,带来重要的突破。时间上,它将现代文学的起点定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向前推进了多年。空间上,它将文学史的叙述面真正覆盖到了全中国,填补了此前留下的种种空白。《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中的许多章节,都体现出内容厚重而富有深度的特点。结构上只设章节二级、类似于专题讲座的编写理念,也比较适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
中国大文学史
上海书店出版社印行的《中国大文学史(套装上下册)》是一部比较特殊的文学史著作,它是由民国时期出版的八部中国文学断代史旧著合成,包括柳存仁的《上古秦汉文学史》、陈中凡的《汉魏六朝文学》、陈子展的《唐代文学史》、杨荫深的《五代文学》、柯敦伯的《宋文学史》、吴梅的《辽金元文学史》、宋佩韦的《明文学史》和张宗祥的、《清代文学》。这些书原来均是独立写作、分别出版的,完成的年代亦各不相同。如今合为一体,要说理论主张前后如一,各部分的关联自然而顺畅,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很多益处:因为这八本断代文学史大抵都是民国年代的名家之作,在学术史上固然有一定的地位,作者们对各时期文学特点的认识与解析,也自具特色。从书中不仅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而且能够体会到各家所持理论与方法的差异,对愿意思考的人来说,这应是一种颇有趣味的阅读。 -
欧洲文学史
《欧洲文学史》内容简介:周作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21岁东渡日本求学。1917年4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进入北京大学国史馆工作。9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开始撰写《近代文学史》与《希腊文学史》讲义,合而为《欧洲文学史》。全书约十万言,分希腊、罗马、中古与文艺复兴及十七十八世纪三卷,为“我国第一部欧洲文学史讲义”,被视为“代表着当时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文学史建构之典范”,“颇有见解的学术专著”。 -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内容简介:理论思维的贫乏与理论框架的单调,是文学史研究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以前谈过,不赘。这里谈谈工作范式的建立与运用。因单是从哲学发展层次讨论文学史是什么,于实际研究作用不大。选择工作范式实际上也就选择了研究范围——承认有所不能,有所不为,破除那种“全面”、“稳妥”的教科书心态,根据自己的理论设计,长驱直入,变平面的罗列为纵深的开掘。 至于工作范式的建立,是作者的理论兴趣与研究对象特性之间的相互契合,有理论假设的成分,但并非纯粹先验的主观臆想。在“前研究”阶段,理论假设与对象把握不断对话,互相调整,很难再分辨什么“主观”、“客观”。这一点成熟的研究者在实际操作中都可能意识到,似乎没有必要为“正名”花费太多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