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学发展史
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近世中国文学通史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巨著。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全书论述精彩,“成一家之言”,在众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本书写于一九三九年,成书于一九四八年。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一部分…… 中国文学发展史,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一部分。法国的朗宋在《论文学史的方法》一文中说:“一个民族的文学,便是那个民族生活的一种现象,在这种民族久长富裕的发展之中,他的文学便是叙述记载种种在政治的社会的事实或制度之中,所延长所寄托的情感与思想的活动,尤其以未曾实现于行动的想望或痛苦的神秘的内心生活为最多。”可知文学便是人类的灵魂,文学发展史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发展的历史。 -
美国文学史
《新经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美国文学史》尤其深广的时空跨度,如此规模的英文版美国文学史论著是首次在国内出版。熟知美国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又有亚洲学者的独特视角,同时兼顾史学研究和重点作品的赏析。见解独到,文笔优雅,是国内学人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童明教授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多年。《新经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美国文学史》以他的学术积累为依托,专为中国读者而写。既有对美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宏观叙述,又有对具体作品的细致分析,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评价中肯,文笔流畅,是一部让人难以释手的文学史著作,更是一本英语专业师生不可或缺的好教材。 -
中国小说史论
本书讨论了小说研究的方法、文学与历史的分际、小说中显示的天人关系,以及小说史变迁的因素等,范围包古涉今,旨趣兼含史论;对中国小说的性质、结构原理、小说与史学、哲学的关联尤多阐发,值得参考。 -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八卷)
《剑桥美国文学史(第8卷):诗歌和文学批评1940年-1995年》对涵盖美国文学所有分支、涉及新兴的和业已确立的种种趋势的广阔范围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一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论述,正是在这些学者以及批评家的努力下,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者在作品集近三十年来美国文学批评之大成,因此即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存在的分歧讲话,也代表两代学术成就之间保持的连续性发言。叙述部分在书中战友了很大比例,使《剑桥美国文学史(第8卷):诗歌和文学批评1940年-1995年》和以前的版本所能做到的相比,对于美国文学史的探讨既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又有了磅礴的气势。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的声音虽然构成了这些叙述部分的背景,但是这个声音也与形成当代文学研究特色的多样化兴趣共同发挥着作用。 《剑桥美国文学史》对美国多种文学流派以及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广泛的、跨学科的论述。美国文学材料的扩大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有些作品以前曾被忽视,最近才被重新发掘出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在美国文学材料扩大的同时,这些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多样性面言,都在急剧增长。《剑桥美国文学史》中所体现的这个涉及许多方面的学术和批评事业探讨了包括社会、文化、理智以及审美在内的多样性;同时,和以往的论述相比,也显示了一种在文学研究方面更加丰富的权威概念。 -
法国文学史教程
《法国文学史教程》从中世纪论述到当今,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全面而重点突出。二是改变以往的《法国文学史》以每一百年作为一个文学发展时期来讲述的方式,基本上以流派为每一章的划分标准,特别是19世纪和20世纪文学,采用了“19世纪浪漫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巴那斯派、象征派和自然主义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意识流、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新小说和荒诞派”等分章,打通了这两个世纪的文学,也就是说,以文学发展现象作为横向划分的依据,重视文学发展的规律。三是在“概述”部分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流派的形成和思想艺术特点,以展示文学发展的概貌,让学生总体把握这些文学流派。四是不仅进行思想内容的分析,同时也注重作家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的艺术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五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例,援引一段作品,并附原文,让学生获得实感。 -
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
《新中国文学史(套装上下册)》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体现一些自己的特点。首先是结构安排,除了前言、后记、附录(带索引的作家小传)和绪论(文学思潮演变史)之外,共有平行的7个部分(8章,小说部分为两章),即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话剧文学、影视文学、台港澳文学。这7个门类,各自按照历史线索叙述,类似一个小型的专门史,便于对某一文类有专门兴趣的读者使用。按照体裁编写的另一好处是,强化“体裁”(文体)意识,以作品为核心,注重对作品的概括和发现,对重点作品有详细的解读分析,力求史论结合。另外,《新中国文学史(套装上下册)》篇幅较大,因此涵盖的门类、范围、新材料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可为不同地区、类型、层次的课堂教学以及课下的拓展性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