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武侠小说史
武侠小说是中国小说类型中极为重要的一大类别。自古至今,武侠小说一直流传不衰,尤其是当代,以金庸、梁羽生、古龙等名家为代表的“新武侠”流派,无论在思想内涵,或是叙事技巧上,都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吸引了海内外一个社会层面相当广大的读者群,成为当代文学中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 本书试图对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源流、发展、得失及其与中国社会和民众文化心理的关系,以及其特殊的文化价值,作一番粗浅的探讨。 -
中国乡土小说史
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中,两种文明的激烈冲突使人们获得了传统农业文化的新视野,昔日那个笼罩着温情诗意的田园便从烟雾迷蒙中浮现出来。乡土,一个凝固着静态的农业文明的缩影便成为思想家、艺术家关注的焦点,乡土文学也从此才真正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在乡土小说的世界性发展中,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乡土小说经历了一个从萌生、繁盛、蜕变、断裂、复归到再度新变的复杂而曲折的递妙语连珠过程。随着作为一种文类的乡土小说在发展中对自身美学形态的逐渐确立,相应的理论认识也逐渐由混沌变得清晰、丰富和复杂。理论的阈定与乡土小说的历史性状态并不总是一致的,而在对其一致性的追求与弥合中,理论与史论都得以向深度展开,从而不断地逼近乡土小说这一巨大存在的本真。 -
晚清小说史
《晚清小说史》紧密地结合晚清社会政治背景,对重要作家、作品作了比较中肯的介绍和评论。特别著重论述了谴责小说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小说和一向不甚为文学史家谈及的清末翻译小说。清末由於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看重小说的社会功能,小说的地位空前提高,晚清小说空前繁荣。这部断代专史,对晚清小说的发生、发展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讨论。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册)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下册)》分上、中、下三册,为著名学者严家炎先生主编,国内学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参加编写,可以说集国内近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之大成,是多方面协同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该书具有比较丰厚的学术原创性,提出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启发性的论点,有些资料和见解在学术上属于首次发现,带来重要的突破。时间上,它将现代文学的起点定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向前推进了多年。空间上,它将文学史的叙述面真正覆盖到了全中国,填补了此前留下的种种空白。书中的许多章节,都体现出内容厚重而富有深度的特点。结构上只设章节二级、类似于专题讲座的编写理念,也比较适合教学实际的需要。 -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通观祖国整个的文学发展情况,魏、晋、南北朝埋藏,是一个处于重大变革的阶段。这一时期,是文学本身自觉地地艺术道路上迈进的埋藏,堃上呈现出崭新的特异的面貌。如赋和骈文,在继承前代的成就或滥觞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成为卓越的典范,诗歌,更以其多方面的成就,为后代建立巍峨大厦打下广阔和基础,其他如文学理论批评及小说,都对后世起着重大的影响。 -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中国汉言文学基础课系列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套装全3册)》主要内容:世界各种文明历来把教育视为神圣事业,夫子所言“诲人不倦”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原则。用“披星戴月”、“废寝忘食”描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的教学行为,已经不是修辞手段,而是写实。我们的教师不倦于讲坛耕耘,不倦于教学改革,自觉地把人才培养当做第一要务,方式方法虽有不同,但尽心尽责却几乎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惯性。不倦的态度表现在教学上是韧性和耐性,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又不断地将自我的调整转化为教学实践。参与新编“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的教师,大多有长期的教学经验,某种方法、某套讲义已经经过几轮、几十轮的教学尝试,新编教材是我们的教师不倦努力的成果。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其实全国所有大学的学生)都是几经筛选的优秀学子,不倦地建设、完善教学各个环节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始终坚守的原则。教材建设是整个教学事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必须要根据时代的演变、学术的演变、个人研读的精进而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