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意的焦虑
从“文革”后的历史意识,到“先锋派”的形式主义实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从九十年代的“晚生代”到“时尚前卫”,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变化紧张而匆忙。本书既揭示出那些最具有活力的创新景观,也分析那些激进变革引发的矛盾和困境。作者以雄健的理论思辨,集历史宏观把握与艺术微观透视于一体,其阐释高屋建瓴而又生动精辟。在同类研究中,本书独树一帜,不愧为一次勇敢的探索和开拓 -
中国文学史四
这部《中国文学史》是一九六一年四月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上确定编写的一部史文系的教材,它参考了当时参加编写的部分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成就,于一九六三年七月出版。这部书出版十多年来,我们在教学、科研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部兄弟院校的同志化也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现在,我们根据这部新的情况进行了修改和订正,并改写了个别章节…… -
中国当代新诗史
本书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的状况:勾勒新诗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种因素推动、制约下的整体演化轨迹,描述不同阶段新诗在题材、主题、艺术方法上的变化与特征;考察诗歌潮流、诗歌秩序生成及构造的条件与方式;具体诗人的写作和重要诗歌群体、流派,是本书评述的重点。对于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的当代诗歌,本书采用分别处理的方式,但在具体论述中,也会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联。 -
两宋文学史
本书征引史料宏富,立论精审,创见较多。著者探讨各类文体、流派的兴衰,立足于史家主体意识,从深层揭示其内在规律,突破历来的单一的作家加作品的机械排列模式,从纵向联系和横向比较着手,环环紧扣,层层密合,确立了整体观念的构史格局;特别是清晰勾勒宋杂剧和南戏演变的轨迹和轮廓,填补了大片研究空白,发掘出为老一辈戏曲史家王国维和吴梅等未曾见过的许多珍贵史料,显示出综合艺术美的立体感,振聋发聩,耳目一新,体现了八十年代研究新潮中的硕果,对研究和爱好两宋文学者均极有教益。 -
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中、下)
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是近世中国文学通史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巨著。上起殷商,下迄清朝,真实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全书论述精彩,“成一家之言”,在众多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久享盛誉,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价值。今首次以简体字版推出全本,更便于读者阅读与欣赏。 -
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
本书立足于“20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文学史概念,把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域外小说的刺激与启迪作为20世纪中国小说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全面考察了中国小说由古典到现代的嬗变。1897-1916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童年,但它无论是在主题模式、结构模式、文体模式抑或美学风格方面都显示出与传统小说迥然不同的特色。本书通过对小说内部结构的考察,全面展示出作为中国现代小说起点的清末民初小说由蹒跚学步到意欲高飞的历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