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 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
中国乡土小说史
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过程中,两种文明的激烈冲突使人们获得了传统农业文化的新视野,昔日那个笼罩着温情诗意的田园便从烟雾迷蒙中浮现出来。乡土,一个凝固着静态的农业文明的缩影便成为思想家、艺术家关注的焦点,乡土文学也从此才真正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在乡土小说的世界性发展中,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乡土小说经历了一个从萌生、繁盛、蜕变、断裂、复归到再度新变的复杂而曲折的递妙语连珠过程。随着作为一种文类的乡土小说在发展中对自身美学形态的逐渐确立,相应的理论认识也逐渐由混沌变得清晰、丰富和复杂。理论的阈定与乡土小说的历史性状态并不总是一致的,而在对其一致性的追求与弥合中,理论与史论都得以向深度展开,从而不断地逼近乡土小说这一巨大存在的本真。 -
田園之秋
《田園之秋》是一部三冊的散文集套書,以日記方式寫成,分為《初秋》、《仲秋》、《晚秋》三篇。描述著作者歸隱田園之後的生活實錄,透過農村四周景物的描寫,充分反映台灣本土所縕藏豐富的美,是作者對樸實生活的緬懷,和對昔日農村自然之美的謳歌。同時也是一本台灣少見的博物志,因為作者是一位「每事問」的農夫,他將所見所聞的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氣象景觀、農村的生活習性等面貌呈現出來。 全書充滿了他對單純田園生活的熱愛,以細膩的觀察、凝鍊的文字,寫下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是作者對台灣田園生活的緬懷和讚歌,蘊含了許多人文的思考和觀照。初秋篇的九月七日,描述一場西北雨的開始到結束,從起雲、打雷、閃電、降雨到放晴的經過,正如一場大自然的戲劇饗宴──高潮起伏、結局圓滿。文中又以人的渺小,來托大自然力量的偉大,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大自然的傑作。最後以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末樂章的牧羊人之歌來呈現雨過天晴的安詳、平和。這是知識份子重返自然、融於自然的真情結晶,它以樸拙凝練的田園日記式,描寫農家四周景物,充分反映台灣這塊美麗大地所孕育的內藏之美。 -
地之子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相当引人注目的创作流派,而台静农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在作品中展示了自己最熟悉的那一部分生活,同时,又有一种悲凉的气氛笼罩在他所描写的故乡风貌以及自然风光中,使其作品显得格外质朴、真切。 -
陈映真自选集
本书是专门写陈映真的事情,从属于“三地葵”文学系列。书中从从容不迫的道出了陈映直的在生活中的心绪。特别是在写怀念他弟弟康雄的一章节中,内容感人肺腑、短短几笔就将他当时想念弟弟又从此无法再见到弟弟的痛苦心情刻划的淋漓尽致。全书包括:我的弟弟康雄、文书、将军族、凄惨的无言的嘴、 一绿色之候鸟、最后的夏日、唐倩的喜剧、上班族的一日、云、铃铛花、赵南栋、夜行货车、后街、陈映真写作年表、陈映真小传 -
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是一部由二十多个死亡事件构成的,描写中国乡村残酷现实的长篇小说,在李西闽的创作中堪称另类。但它绝对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少年丧父的黑子跟着母亲来到异乡水曲柳村,在那里以他童稚的眼睛记录了发生在周围的一起起诡异的,但真正属于中国乡村的死亡。这些死亡像乡村的野草一样显得卑微和不被重视。但在小说中,它们所发生的现实背景又使得这些死亡事件散发出发人深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死亡之书》拥有二十多个死亡故事,它是客家人的死亡谱系,或说是一份客家生命的年表,记载着不同样式的死亡案例……其叙事是彼此断裂的,却又散漫地衔接起来,仿佛是一个自我闭合与循环的村庄式环链,不仅维系着我们对于生命的挂念,而且成为心灵史中最坚硬的部分。 ——朱大可 (学者、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