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回忆录(上中下)
-
关于鲁迅
-
真假鲁迅辨
《真假鲁迅辨》共五辑。第一辑编入十五篇文章,其中十三篇与2005年版《鲁迅全集》(以下简称“新版全集”)的编注有关;《真假鲁迅辨》第二辑,是关于鲁迅故居陈列和鲁迅文物研究、整理、出版方面的文字;《真假鲁迅辨》第三辑是关于回忆录的,这里编录了为这些回忆录所写的“编辑说明”,读者或可了解这些回忆录的概貌;《真假鲁迅辨》第四辑收入的,是十数篇史料考订的文章,似乎是“纯学术”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朋友间的争议,今天读来还是有点意思的;《真假鲁迅辨》第五辑是关于一《真假鲁迅辨》的评论文字,这《真假鲁迅辨》的草率、凌乱和硬伤性错误之多,自鲁迅辞世以来,在鲁迅研究和史料性著作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是令人惊讶的。 -
鲁迅的最后十年
鲁迅死于20世纪而活在21世纪。他常感叹中国人的健忘。对于“集体记忆”,不是国家有意识地使之遗忘,就是社会的无意识的遗忘,因此,他觉得十分有必要与强大的遗忘倾向作斗争。在中国知识界中,鲁迅是一个孤独者,因此在一生以专制政府为目标的、没有任何援手的、充满各种风险和干扰的斗争中,需要他特别的勇敢和坚毅,本书便记录了鲁迅最后十年的各种经历和文学创作。 -
痛别鲁迅
本书由当年亲临鲁迅葬仪的人们拍摄,反映葬仪的全过程。200张照片将集中与读者见面,其中部分照片系首次面世。 孔海珠介绍说,其父孔另境在鲁迅葬仪中曾担任治丧办事处的“干事”,参加葬仪的几位摄影师在丧事完毕后将拍摄的一些相关照片送给了他,孔另境于是将这些照片粘贴合成专题相册,永志纪念。“我小时候在家里常常翻看这本相册,”孔海珠说,“我就是从这本相册里认识鲁迅先生的。”“文革”初期,相册被作为“四旧”从孔家抄走,后移交上海鲁迅纪念馆保存。近日,由于编著《痛别鲁迅》一书的需要,孔海珠从鲁迅纪念馆将相册中的所有66张照片翻拍下来,加上散落在自己家中的20余张相关照片,一同收入书中。而当她将这些照片送给周海婴看时,周海婴称许多照片他也未曾见过。孔海珠说:“大致算来,书中总共收录了约200张鲁迅葬仪的相关照片,其中近100张是首次向世人公开。” 对于收录在《痛别鲁迅》一书中的这些葬仪照片,有关鲁迅研究专家认为,它们的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其中究竟有多少系首次公开,仍待考证。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也表示,由于目前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该馆中所藏图片已不仅仅刊于报纸杂志或相关书籍等纸质媒体上,有很多是通过影视片公开发表的,他介绍说,东方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拍摄的专题文献片、上海鲁迅纪念馆拍摄的名为“民魂永在”的纪录片等影视片中,都曾使用过鲁迅葬仪的有关照片。 孔另境(1904――1972年),字若君,浙江桐乡乌镇人。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早年投身革命,参加过北伐,与�迅、茅盾等人均有很深的渊源。在两人的影响下,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主编刊物,创作及编著出版作品20部。建国后曾任山东齐鲁大学教授、春明出版社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等职。 -
鲁迅:在言说与生存的边缘
徐麟,男,1949年11月出生,1992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晋升教授。2001年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调入苏州科技学院中文系。现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主讲课程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鲁迅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研究专著有《鲁迅中期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版)、《鲁迅:在言说与生存的边缘》(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