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托尔斯泰是一位人类出路的伟大探索者,他对道德的追问正是试图在人与动物之间寻找一条可供参考的界限,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复活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堂·吉诃德精神,无论是谁,无论赞赏还是否定,都不能不在他的人格面前低头。 -
啃书记
《啃书记》内容简介:啃书如垦荒,读书如读心,书毒入肤,神情恍惚,是为书迷;书毒入骨,如疯如狂,是为书痴;书毒入脏,无药可救,是为书魔;毒发身亡,致死不悔,是为书鬼;百毒修心,书人合一,是为书佛;毒而不亡,魔而不死,是为书仙。 -
劳伦斯读书随笔
本书介绍了劳伦斯生平的事。包括了劳伦斯的作品集,其中《托马斯.哈代研究》是劳伦斯最重要、最严肃的一部评论作品,书中还有介绍了小说,内容生动,栩栩如生,愿读者能够喜欢。 -
读书随笔
在这《读书随笔》中,《读书随笔》、《文艺随笔》、《北窗读书录》和《晚晴杂记》都是有过单行本的。《读书随笔》出版于四十年前的上海。《文艺随笔》和《北窗读书录》分别印行于六十年代初期和末期,《晚晴杂记》是七十年代之初问世的(其中大部分是一般的散文、小品文,碍于体例,本书只选人了和读书有关的文章),它们都是香港的出版物。未结集成册的《霜红室随笔》、《香港书录》、《书鱼闲话》和一些有关的译文,只是在香港的报刊上发表过。总的来看,最早的文章写于二三十年代,最晚的作品成于七十年代初期,前后差不多有半个世纪。它们发表时,除了叶灵凤这个名字外,还用过林丰、叶林丰、任诃和霜崖这些笔名。 这些随笔为叶灵凤自己的话作了证明:读书很杂,古今中外,线装洋装,正经的和“不正经”的书,他都爱读。杂之中,却也自有重点:文学的、美术的和香港的——前两类显出他作家和画家的本色,后一类就正是他下半生生活所在的地方特色。有所读而有所写,就是这里上中下三册几十万字的文章了。 -
读书的“风景”
书中展示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期待有心人徜徉其间并评头品足的“读书的风景”,在这“风景”里既有学识,又有趣味;既有“关键问题”,又有各种“八卦”,更有作者的治学经验。对学生而言,书中暗含治学门径;对“普通读者”而言,书中描述的人与事都是一种“风景”。至于诸君瞥过一眼之后,是否愿意深入堂奥,那得看各人的机缘。选择“读书”、“大学”、“人文学”三个话题,有作者兴趣及能力的限制,但更主要的是, 此乃当下中国大学的“关键问题”。 -
毛姆读书随笔
本书主要选自W.S.毛姆的三部重要随笔作品,即《总结》《十大长篇及其作者》和《书与你》,多为毛姆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故称为“读书随笔”。本书主要内容有:我们为何读书?以及,如何通过读书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