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丰斯·穆夏
穆夏生于捷克南部的莫拉维亚,是20世纪初叶巴黎流行的“新艺术”的代表画家,穆夏的绘画,在富有华丽装饰美的甜俗优雅的表象里,蕴藏着升华人性的精神旨归。他的新艺术美女海报绘画,在20世纪初期即闻名欧美,穆夏晚期的作品,无论油画、粉彩、素描,更是自由奔放,造型优美精致,引人入胜。因战祸频繁,穆夏成为浪迹各地的波西米亚艺术家。晚年,在爱国心的驱使下他回归祖国,并完成“斯拉夫史诗”系列20幅联作,谨以此献给捷克人民。 本书收录了穆夏美术插画作品若干,供美术爱好者欣赏。 -
Gustav Klimt
Gustav Klimt's unique style combines sensuality, realism, and spirituality to make his work recognizable and among the most popular in the history of art. His primary focus on women has led to the most ethereal portraits and murals ever produced. The text explores Vienna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nd Klimt's importance in its society an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modern art movement. 60 + color illustrations, faithfully reproduced. -
达·芬奇
达·芬奇(1452-1519),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上。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他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佛罗基阿的画坊当学徒。 达·芬奇来到画坊以后,老师佛罗基阿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教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教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既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时,绘画的选题和表现手法都受到封建教会的限制,但达·芬奇的思想不受其约束,崇尚解放、自由。1476年,佛罗基阿承担制作《基督受洗》这幅画,达·芬奇担当老师的助手。但是,老师所画的宗教人物墨守陈规,毫无生气。达·芬奇仅在画面一角画了一个侧面天使,然而却充满了人间灵性,显得活泼可爱,生动自然。两相比较,顿使老师所绘的人物相形见绌。倔强的老师一方面为学生的才华惊叹,一方面又自愧弗如,从此放下画笔,专心从事雕刻了。 达·芬奇一生在绘画上孜孜追求,为我们留下许多名垂千古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 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示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 在这幅画里,达·芬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了真理与正义,鞭挞了叛徒的行为与邪恶势力。 为创作这幅画,达·芬奇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为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物,他到各种场合观察罪犯、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摸他们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画出他满意的形象。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 《蒙娜丽萨》这幅肖像画的原型是达·芬奇朋友的妻子。为作这幅画,达·芬奇先研究了她的心理,为保持她欢愉的心情还特别请来竖琴师和歌手为她表演。达·芬奇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那丽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画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动。现在你看这幅画时,依然会感受到她的微笑所蕴含的摄人心魄的力量。 达·芬奇不仅是位成绩裴然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深入地观察研究动物、植物、地质乃至人体本身。他还模彷鸟的翅膀,设计了一个类似飞机的飞行机械。他还设计了许多先进的纺车、高效率的机床、冲床,最早提出了地质学的概念,第一次正确、全面地描述了人体骨骼、肌肉和人体比例。他的科学实践为以后的科学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由于达·芬奇的激进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使他受到封建宗教势力的长期迫害。1517年已是65岁高龄的他,拖着病躯仍然被迫离开了祖国,侨居法国。两年后,这位艺术巨擎溘然长逝。 -
比亚兹莱大师图典
比亚兹莱命途多舛,生前身后都备受争议,但是无可否认:他精心雕琢的优美线条、强烈对比的黑白色块、凶恶美艳的致命女性、怪诞诡异的梦魇世界都对历史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首次以最大规模将比亚兹莱的作品集结,包括各个时期所创作的书籍插图、装帧和招贴海报设计、油画作品,以及习作、生前未能出版或出版时遭删削的作品(删削版和未删削版进行对比),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和当时引起轰动、争议的作品都有收录。同时配以精当的赏析文字,使您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比亚兹莱的生活和艺术理念,从而更加贴近这位无匹的天才。 -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
《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是一部大规模、全面的实用人体绘画指南。内容不仅包括所有的人体结构解剖学,而且还有对人体相关服饰的完整研究。画册中囊括了他毕生的素描作品,综合了他的六部著作,涵盖了伯里曼结构解剖体系的全部重要内容。 -
红楼梦群芳图谱
《红楼梦群芳图谱》讲述了:以树木花卉比喻女人,这是我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既是女儿国,又是百花园、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年青妇女有120余人,花草、树木、藤蔓共130多种,确乎可称洋洋大儿。但是,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觉察,曹雪芹既没有孤立地写花卉,也太有孤立地写人物,很多地方花是人的影子,人是花的代身,常常’‘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浑为一体。这其间,还包含于作者运用隐喻、影射和象征等手法,有些推背图式的暗示,正如金陵十二钗图、册中的判词和14支《红楼梦曲》,令人扑朔迷离,玩味猜测。举例来说,一大虚幻境中的“千红一窟”和“万艳同杯”,指的是仙花灵叶配制而成的香茗和醇酒么?不是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它们都是无数年青妇女血和泪的结晶。又如有名的“葬花词”,难道仅仅指理界落花么?当然也不是,它象征着理养少女们美丽的青春,埋葬林黛玉自身。再如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行酒小时各人抽到的花名签,包括题词和引用的一句旧诗,都是城语式的,或形容这个人物的容貌性格,或暗示她的命运归宿,或透露故事的情节发展,或联系某一生活细节。由此可见,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对其中大部分的女主角,都作了花卉的比喻,从而使大观国花团锦簇,色彩斑斓,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群芳争妍的景象。 第63回中所提示的芙蓉型的黛玉,牡丹型的宝钗,梅花型的李纨,杏花型的探春,海棠型的湘云,荼蘑型的房月,并蒂花型的香菱,以及桃花型的袭人;这都有曹雪芹的原文可作依据。我们只要循着作者的思路,钩稽事实,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可先除此以外的人物,如何以花作比拟,那就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了。我曾撰写《红楼梦群芳图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一书,除了对上述8人作些解释外,还另选22人,一一以花喻之。她们是:梨花一妙玉;罂粟花——王熙凤;杜鹃——紫鹃;昙花——贾元春:虞美人——尤三姐;牵牛花——巧姐;迎春花——贾迎春;曼陀罗——贾惜春;莲花一一晴雯;蔷薇——龄官;水仙——金钏:女贞——鸳鸯;芍药——薛宝琴;凤仙花——平儿;樱花——尤二姐;兰花——邢岫烟;含笑花——小红;朱顶红——司棋;野玫瑰——芳官:凌霄花——娇杏;仙客来——秦可卿;夫妻蕙—蕙香。 当然.它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我不能保证这些比喻都能得到读者的赞同。更何况,《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雕塑像,由于视角不同完全可以作出歧异的评价。但我认为,只要绳之以文,作细心的揣测,就比较有希望接近作者原来的构思和寓意。比如以牵牛花比喻巧姐,不但因为巧姐生于七夕,又赖刘姥姥取名,而且还有脂砚斋的批语提供线索和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美人纺织图可以佐证,预示巧姐在贾府衰败之后与板儿成婚,过着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所以牵牛花非她莫属。又如以蔷薇花比喻龄官,也可以从龄官热恋贾蔷,并在蔷薇花架下划“蔷”字中找到根据.与蔷薇花“附墙而生”的特性相吻合。再如以水仙比喻金钏,一方面由于金驯投水自尽。另方面还由于贾宝玉到水仙庵去奠祭,看到洛神像而出神流泪,说明作者有意识地把水仙和金钏联系在一起。凡此种种,足以证明作者的寓意是值得探索,可以探索的。 需要声明的是,《红楼梦群芳图谱》并不是对《红楼梦》人物立传,作全面评价,也不是从植物学的角度介绍花卉知识。它只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内在联系和交叉点,有些地方还只取一端,不及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