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怀宏品读《沉思录》
《何怀宏品读 》由由两部分组成:《沉思录》译文+译者何怀宏研读笔记。译文即“总理天天读的书”的文字,其中何怀宏还做了部分修订,是当下《沉思录》译本的最新版本;研读笔记集何怀宏20年感悟、思考与心得,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中国目前唯一一部深入解读《沉思录》的作品。 -
马上沉思录
马可・奥勒留的《马上沉思录》是斯多葛学派的里程碑,这位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也许是唯一的一位哲学家皇帝,没有留下政治上的丰功伟绩,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马上沉思录》却成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马上沉思录》是一部写给自己的书,句子朴实无华,却能够从中读出许多东西。不是一本时髦的书,而是一本经久的书,买来不一定马上读,但一定会有需要读它的时候。近两千年前一个人写下了它,两千年后一定也还会有人去读它。 -
沉思录
《沉思录》为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它以庄严不屈的精神担负起了做人的重荷,帮助无数人拥有了更好的生活。 在《沉思录》中,马可皇帝以其忧郁和高贵的笔触向我们倾诉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宇宙、自然与人的本质的沉思。在他看来,宇宙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整体,世界中的一切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共同分享有一个遍及所有事物的神或真理。人作为有理性的存在,其本质就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马可还认为,现实中的许多力量是人力所无法抗拒的,所以我们必须欣然地接纳它们,并努力培养自己的德性,培养自己高贵的品质,让自己过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的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学会忍耐和宽容,要学会忍受一切。因为,要恶人不作恶,就像想让无花果树不结果一样是不可能的。因而我们只要能完成自己的义务就够了,对于其他的事情完全不要操心,要表现得高贵、仁爱和真诚。 -
思想录
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以他所特有的那种揭示矛盾的方法(即所谓“帕斯卡尔方法”),从两极观念(他本人就是近代极限观念的奠基人)的对立入手,考察了所谓人的本性以及世界、人生、社会、历史、哲学知识、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其中既夹杂有若干辩证思想的因素,又复浓厚地笼罩着一层悲观主义的不可知论。 -
沉思录
总理天天读的书,要读就读大师的译作。梁实秋经典译本,传世之作中英对照。 盖瑞·威尔斯问克林顿,除了《圣经》,哪本书对他影响最大。克林顿回答说:“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温总理也曾说过:“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沉思录》就是这样一本书,仿佛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哲学并非那么呆板枯燥,而是一潭活水,源源不断地供给我们心灵的清泉。此次推出的梁实秋的经典译本,更加简洁古雅、措辞优美,贴近大众读者。从思想深度来看,梁实秋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一向是打动读者的重要一面,在他的译文中,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他与奥勒留之间穿越千年的人文血脉。而书后附有的英文译本,更是被誉为“标准译本”、流通最广的的George Long译本,让经典传世之作更臻于完美。 《沉思录》原为古罗马皇帝奥勒留自我对话的记录,行文质朴,不尚雕琢。书中,奥勒留考察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剖析了他本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奥勒留强调人要过一种理性的生活,身体听命于心灵,感情服从于理智。作为人,一方面要服务于社会,承担起责任,另一方面又要培养自己的德行,保持心灵的安静和自足。 译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本名梁治华,字实秋,20世纪中国重要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他左手散文,右手评论,兼长翻译,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沉思录》是梁实秋最推崇的作品,他也是《沉思录》在中国最早的推荐者。1958年梁实秋开始翻译《沉思录》,历经一年,始成此作,相比其他译本,梁实秋的译文更加简洁古雅、措辞优美,保持原作风格,堪称“人格修养之借镜”。 《沉思录》 卷二 1 每日清晨对你自己说:我将要遇到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狂妄无礼的人、欺骗的人、嫉妒的人、孤傲的人。他们所以如此,乃是因为他们不能分辨善与恶。但是我,只因我已了悟那美丽的“善”的性质,那丑陋的“恶”的性质,那和我很接近的行恶者本身的性质——他不仅与我在血统上同一来源,而且具有同样的理性与神圣的本质,所以我既不会受他们任何一个的伤害(因为没人能把我拖累到堕落里去),亦不会对我的同胞发怒而恨他;我们生来是为合作的,如双足、两手、上下眼皮、上下排牙齿。所以彼此冲突乃是违反自然的,表示反感和厌恶便是冲突。 -
沉思录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占代罗马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題,兼及自然哲学。思考者为占罗马在位皇帝马尔库斯·奥勒利乌斯·安托尼努斯。